浅析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1681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文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虽然执教了10余年的语文,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打开我使用的教材,在每一篇课文的页面上,许多地方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我听了<<乡下孩子>>这堂课,教师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乡下孩子喜欢做什么?乡下孩子和城里孩子有什么不同?等问题。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三、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勵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五、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们可以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在古诗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先配乐范读,然后展示相关的图片,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肠胃清对小鼠结肠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并从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Receptor4,CXCR4)/趋化因子12(Chemokine Ligand12,CXCL12)信号转导通路及基质金属蛋白
学位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调节LPS诱导小鼠脾T细胞免疫稳态异常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参皂苷Rg1影响LPS诱导小鼠脾细胞Gai2和RIG-I的表达;探讨人参皂苷Rg1调节T细胞稳态异常的可能作
学位
期刊
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即课程"的理念已成为了共识。如何做一个新课程所需要的语文教师,便成了一个突出问题凸现出来。而诸多专家认为,能够彰显自己教育教学个性的教师,才是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师,这也是语文教师发展的理想状态。  笔者深以为然。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就是个性教育。但个性只能靠个性来培养,没有教师的个性就沒有学生的个性,而教师的个性又往往体现于
期刊
动物药是祖国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具有活性强、治病范围广、疗效确切、显效快、极具开发潜力等特点,所以备受人们重视。赵佶《圣济总录》成书于公元1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较长时期以来,由于受陈旧教育思想的束缚,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语文课堂教学形成了一套"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教学不再是师生双边的活动,不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学生已有的知识、现有的能力、学习方法、认知心理等都可以置之度外,反正学生得围着教师转。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取得主体地位,而是扮演了教学活动的"主宰"者的角色,成了教學活动的中
期刊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它是一堂课效果好坏的关键,在一堂课中,新课导入得好,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收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导入新课要讲究艺术和方法。初中语文课导入新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一种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的导入方法,如:《天上的街市》,教师可直接讲:今天,我们学习郭沫若先生写的诗——《天上的街市》,接着就板书课文标题及作者。  第二、
期刊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调查了解社会,自己质疑并提出问题,深入研究,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从而达到深入理解文章的目的。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这种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开放性和实验性。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它要求学生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