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类接纳水平幼儿及其家庭环境关系的研究

来源 :早期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ver1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研究以101名5岁~7岁的儿童为被试,利用同伴提名和家庭环境量表,探讨幼儿不同层次的同伴接纳水平与其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结论:1.受欢迎组和被忽视组在亲密度得分显著低于有争议组和普通组;2.受欢迎组幼儿家庭情感表达显著高于普通组;3.道德宗教观强的家庭其子女往往被同伴群体所拒绝;4.控制性较强的家庭其子女多表现为有争议型;5.知识性高的家庭其子女却往往被同伴群体所忽视;6.幼儿同伴接纳水平在矛盾性、独立性、成功倾向、娱乐性和组织性上无显著差异。从本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不同同伴接纳水平的幼儿在其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道德宗教观、控制性分别存在显著差异,从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道德宗教观以及控制性等方面优化家庭环境构成因素有助于幼儿同伴接纳水平的改善。
  关键词 同伴接纳水平;家庭环境;幼儿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17(2013)06-0010-06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缘起
  “同伴接纳(Peer-acceptance)”是一种群体指向的单项结构,它反映的是群体成员对个体的态度——喜欢或不喜欢、接纳或排斥。幼儿的同伴接纳水平是幼儿在同伴群体中的社会地位及受欢迎程度的反映。一般说来,依据幼儿的同伴接纳水平,可将幼儿划分为五类:(1)受欢迎幼儿;(2)被拒绝幼儿;(3)受忽视幼儿;(4)有争议幼儿;(5)普通幼儿。
  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指的是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物质生活的安排,诸如家庭经济收入的安排、使用,家庭陈设的布置,家庭环境的美化等等;精神环境指的是家庭成员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兴趣爱好和追求等等。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是塑造幼儿健康人格的第一环境。裴斯泰洛齐曾指出母亲对儿童进行教育比学校教师更恰当,还声称:“家庭生活必须被看成上帝为教育人类所提供的唯一的外部环境。”“真正教育的最基本的‘外在’源泉。”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即D=f(PE)。其中,D指Development(发展),P指People(人),E则指Environment(环境)。一方面,对于幼儿来说,由于其年龄尚小,还不会主动、自觉地去选择周围的生活环境,因此更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幼儿时期,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的时间最长,这两个方面便成了对幼儿影响最直接并且最大的两个小系统环境。从家庭方面来说,家庭教育具有保育、教育、养育三结合的特点,幼儿最初的生活经验、行为习惯都要追溯到其教养者身上。日本学者诧摩武俊说:“不管你立足于什么理论,在婴儿期到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的形成(特别是社会化)过程中,父母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要素。”儿童良好的行为模式及心理发育的成熟需要一个稳定而有安全感的环境,依恋理论则认为,婴儿与最初的抚养者之间会形成一种内部工作模型(internal working models-IWM)——对他们自己及他人的认知表征——用于解释事件及形成关于人类关系特征的期望。因此,家庭成员的亲密度、情感的表达、知识性等都可能会对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社会行为模式和交往技能、技巧的习得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幼儿的同伴接纳水平。从幼儿园方面来说,幼儿入园之后,随着社会活动范围扩大,同伴交往(Peer interaction)也随之增多,同伴群体又是幼儿所面对的一个新系统环境。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更多的是成人的控制,儿童服从;儿童寻求帮助,成人提供帮助;体现的是一种“权威——服从”的关系,双方在心理和地位上存在不平等性,而在同伴的交往中,儿童彼此之间是平等互惠的。
  幼儿的生活和观念中往往孕含着以后发展的各种萌芽,包含着许多值得成人思考的东西。幼儿同伴接纳性与其家庭环境的关系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两者呈现的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复杂的多元化的相互作用关系。笔者将幼儿同时置于家庭环境和同伴群体这两个环境系统中,从家庭环境的各个方面来理解和分析幼儿的同伴接纳水平。本研究主要是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和幼儿同伴测量法来考查家庭环境和幼儿同伴接纳性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假设:家庭环境可能通过不同的层面,对幼儿的同伴接纳水平产生影响。
  (二)文献综述
  1 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
  社会测量技术(Sociometric Techniques)是对某具体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或排斥程度的测量技术,由美国精神病专家莫雷诺(J.L.Moreno)于1934年所创。近年来,该方法被大量运用于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
  加拿大学者海梅尔(S.Hymel)曾对大量研究同伴关系的社会测量技术的有关研究文献进行细致的查阅,发现大致有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分别为:(1)同伴提名法(Peer Nomination):同伴提名法是社会测量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即根据某种人际关系标准,要求儿童提名几个同伴,标准可是正面的,也可是反面的;(2)同伴评定法(Peer Rating):指让儿童对同伴的被欢迎和被拒绝程度作出评定;(3)配对比较法(Pairing Comparion):指根据某种标准,向儿童一一呈现研究中所有可能的同伴配对,要求儿童对每个对子作比较与选择。
  2 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A.L.BALDWIN)采用家庭拜访和观察家庭互动的基本频率的方法,研究了父母的宽容民主对幼儿社会化的作用,他发现:采用宽容教养方式的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高,幼儿在这种家庭中成长会形成爱憎分明的社会行为,如亲社会的攻击行为和领导行为,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并极具创造性,而限制和不宽容家庭中的幼儿则表现与此完全相反的特点。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特(D.BAUMRIND,女)也采用观察研究的方法,研究了处于不同家庭环境中的限制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她认为:父母对幼儿的限制应分为“严格合理的限制”和“惩罚性的限制”,由此提出了三种影响较大的父母教养方式,即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她的研究表明:权威型的家庭中的孩子,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倾向;宽容型家庭的幼儿,缺乏独立性;专制型家庭的幼儿缺乏社会责任感。   在国内,桑标等人也做了大量关于儿童社会性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其中包括家长的职业、对子女的态度、文化态度、行为模式等各个方面,发现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与家庭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也有研究表明:老人抚养的儿童其社会适应性高于父母单独抚养的儿童。
  (三)研究意义
  环境教育儿童,环境陶冶原理说明环境陶冶功能大小与儿童年龄呈反比。家庭是人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对个体的影响表现为复杂的社会化过程的开始。而后,幼儿进入幼儿园,初次向社会迈进,良好的同伴关系是促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形成、社会认知能力获得、人格的健康发展等的催化剂。
  关于同伴关系的研究,近年来获得巨大发展,如社会测量技术、同伴选择矩阵、社交关系图(The Sociogram)等。同时,关于家庭环境的研究,无论从教育史的横向还是纵向而言都有相当长的历史。但对幼儿同伴接纳水平及其家庭环境关系的研究甚少,笔者尚未找到相关资料。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随机抽取的101名5岁~7岁幼儿同伴接纳水平及其家庭环境关系的研究,找出对幼儿同伴接纳水平有显著影响的家庭环境因素,提出一些相关的意见及建议,引起家长对优化家庭环境的重视,从而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被试为随机抽取的共106名幼儿,其中大班幼儿48名,中班幼儿58名,年龄为5岁~7岁之间,各年龄组男女比例大体相当。
  家庭环境量表是以幼儿的父母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分别使用同伴接纳测量法与家庭环境量表对被试及其家长进行调查。
  1 同伴接纳测量
  采用提名法来估计幼儿在同伴中的受欢迎程度,其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利用访谈法让幼儿看着班上的小朋友说出他们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小朋友。提名法最多可选12名,没有最低的限额(可选可不选),每个幼儿都可获得正提名和负提名,然后在班级内标准化。根据标准化后的“最喜欢”(LMz)和“最不喜欢”(LLz)得分来计算社会偏好(SP=LMz-LLz)和社会影响力(SI=LMz+LLz),其中,社会偏好指儿童被同伴喜欢的程度,而社会影响力指儿童被同伴注意的程度。根据表1,可以分为:受欢迎组幼儿21名;被拒绝组幼儿21名;被忽视组幼儿18名;有争议组幼儿23名,普通组幼儿18名。
  2 家庭环境量表
  家庭环境的测量是采用美国心理学家Moss等编制,费立鹏等人于1991年修订的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该问卷总共包括90个项目,可分成10个分量表。其中包括的10个方面有:(1)亲密度(Cohesion),即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承诺、帮助和支持的程度;(2)情感表达(Expressiveness),即鼓励家庭成员公开活动,直接表达情感的程度;(3)矛盾性(Conflict),也就是家庭成员之间公开表露愤怒、攻击和矛盾的程度;(4)独立性(Independence),即家庭成员的自尊、自信和自主程度;(5)成功倾向(Achievement Orientation),是将一般性活动,如上学和工作变为成就性或竞争性活动的程度;(6)知识性(Intellectual-Cultural Orientation),即对政治、社会、智力和文化活动的兴趣大小;(7)娱乐性(Active-Recreational Orientation),即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的程度;(8)道德宗教观(Moral-Religious Emphasis),即对伦理、宗教和价值观的重视程度;(9)组织性(Organization),即安排家庭活动和责任时有明确的组织和结构的程度;(10)控制性(Control),即使用固定家规和程序来安排家庭生活的程度。测量结果是每个家庭在这10个方面都有一个得分(1分~10分之内),同时可以分为高、中、低三类。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并建立了中国常模。
  (三)施测过程
  班级教师利用幼儿区域游戏时间,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幼儿和最不喜欢的幼儿。利用同伴提名测量的信息在班级内进行班级标准化转换,获得对幼儿进行受欢迎组儿童、被拒绝组儿童、被忽视组儿童、有争议组儿童、普通组儿童分类的可靠资料。
  为了匹配幼儿与家长的问卷,在填写时要求填写孩子的姓名。该研究发出问卷106份,回收103份,其中数据完整的有效问卷共为101份,最终进行统计分析的有效样本为101人。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12.0 for windows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
  三、幼儿同伴接纳水平及其家庭环境关系的测查结果
  如表2经过方差分析可以看出,五种类型的幼儿(A:有争议组;B:普通组;C:被忽视组;D:受欢迎组;E:被拒绝组;下同)在亲密度、控制性上主效应极其显著,在情感表达、知识性、道德宗教观上主效应显著。主效应显著要进行两两比较的q检验(表3、表4、表5)。通过方差分析,各类幼儿在矛盾性、独立性、成功倾向、娱乐性、组织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由表3可以看出,在亲密度上,被忽视组明显低于有争议组(q=0.63)和普通组(q=0.72),差异显著;受欢迎组也明显低于有争议组(q=0.69)和普通组(q=0.79),差异显著;其他组差异不显著。从情感表达上看,仅受欢迎组幼儿显著高于普通组(q=1.0),其他组差异不明显。在矛盾性上,在被调查样本中,各组之间并未发现有明显差异。
  根据表4可以得出,在独立性、成功倾向上,被调查样本中各组之间差异并不明显。从知识性方面来看,被忽视组高于有争议组(q=1.54)和普通组(q=1.50),差异显著;其他组差异不显著。
  由表5分析可得,在道德宗教观上,被拒绝组明显高于普通组(q=1.06)和被忽视组(q=1.06),差异显著;其他组差异不显著。从控制性上看,有争议组显著低于普通组(q=1.25)和被忽视组(q=1.14),差异显著;其他组差异不显著。从娱乐性、组织性上来看,被调查样本中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四、幼儿同伴接纳水平及其家庭环境关系的分析与探讨
  在该调查中,笔者发现各类型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某些要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如下即幼儿同伴接纳水平与家庭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亲密度对幼儿同伴接纳水平的影响
  在该调查中,受欢迎组和被忽视组在亲密度得分显著低于有争议组和普通组。亲密度得分较高,可能是由于父母过度保护、过度纵容,容易出现溺爱,养成幼儿任性、自私、偏激、脆弱、难合群的特征,因此多表现在普通组和有争议组。亲密度得分较低,多表现为两种类型:受欢迎型和被忽视型。亲密度低的家庭可能由于和父母的亲密较少,缺乏安全感,就会导致幼儿消极、冷漠,使幼儿被群体忽视;亲密度低,也可能是受欢迎型父母的“撤回爱护”。周宗奎认为,撤回爱护也是一种更隐蔽、更间接的爱的表达方式,多表现在受欢迎家庭中。父母跟幼儿的亲密不仅仅是一种感性的东西,而且是一种较理性的情感的流露。
  (二)情感表达对幼儿同伴接纳水平的影响
  在该调查中,受欢迎组在情感表达上得分较高,并显著高于普通组。人们常说:“父母爱子女是人之常情。”“父母爱子女是天性。”在与父母的交流中,幼儿更能感受到其父母的爱,进一步的亲近父母、信赖父母;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有助于培养幼儿乐观、自信的性格;更为重要的是,在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中,满足了幼儿归属、爱和尊重的需要。从另一层面讲,亲子间的交流能促进亲子关系,有助于民主和谐家庭的建立,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子女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并掌握了一些交往技巧和技能,习得一些亲社会行为模式,从而促进其同伴关系的发展。
  (三)知识性对幼儿同伴接纳水平的影响
  知识性是指父母对政治、社会、智力和文化活动的兴趣大小。知识性得分高的家长往往文化层次较高。一般认为,家长的文化层次高,教育能力强,会选择和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教育效果也较好。但在该调查中,被忽视组幼儿家长的知识性显著高于普通组、有争议组,这与很多研究相反。可能是由于被试中被忽视组的父母文化层次虽然较高,但大多从事一些较疲劳的脑力工作。父母因为职业等方面的原因,没有时间与幼儿多接触、多交流,忽视了对幼儿的教育,使得幼儿不善于交往也不乐于交往。
  (四)道德宗教观对幼儿同伴接纳水平的影响
  道德宗教观是指父母对伦理、宗教和价值观的重视程度。在调查中,也就是道德宗教观得分越高,幼儿就越趋向于被拒绝型。中国传统的道德宗教观较强的家庭,有时便会倾向于父母合法权力扩大化,隐性的家长意识强调子女的服从。在这种家庭环境下的传统的伦理道德多为冰冷的道德律令,与幼儿的真实的生活相反。即使父母与其子女沟通也是命令式沟通,父母虽然可能十分娇惯子女,也可能常常惩罚、羞辱子女。孩子自幼就从父母的表情中体会到什么是“住嘴”“不能”“不准”。这类家庭强调角色权威,常使用罚戒手段,家庭关系紧张,使幼儿在同伴中孤僻、被动、难合群。普通组和被忽视组得分显著低于被拒绝组,由于家长道德宗教观薄弱,没有一个合理的道德标准来约束子女,其子女往往被父母所“同化”,是非观念、道德标准较弱,在与同伴交往中不知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阻碍了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综上所述,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既是一笔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也是开展民主合作家庭教育的巨大障碍。
  (五)控制性对幼儿同伴接纳水平的影响
  中国家庭的行为模式大多表现为规矩和控制,控制往往通过规矩来实现。传统的父母十分看重“规矩”二字,并以此来作为评判孩子优劣的价值标准,家长较多地使用固定的家规和程序来安排家庭生活。从控制性上看,有争议组显著低于普通组和被忽视组。普通组和被忽视组重视控制性,一方面使得孩子很懂“规矩”,另一方面当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父母往往采用加压、强迫的态度,强迫幼儿做不愿意做的事,以自己的感受代替了幼儿的感受,有碍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从而影响了幼儿的同伴关系。而在控制性偏少的家庭中,幼儿多倾向于有争议组,这基于有的父母的思想认为孩子年幼无知,所以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是,因而觉得这一年龄阶段的一切行为都不具有是非意义。此环境下的幼儿有一定的交往能力,但是非意识往往较弱,在交到一部分好朋友的同时也被部分幼儿所“拒绝”,趋向于有争议型。所以,父母在引导孩子掌握一定的规矩的同时,约束、调教和引导应该是合理的,而不是限制和强求。
  (六)幼儿同伴接纳水平在矛盾性、独立性、成功倾向、娱乐性和组织性上无显著差异
  在该研究中,笔者并未发现幼儿同伴接纳水平在矛盾性、独立性、成功倾向、娱乐性和组织性五方面上差异显著。从矛盾性上来看,可能是被试样本中各类型幼儿家庭本身就无明显差异,也可能是由于社会期望效应促使幼儿家长不愿意暴露家庭中的一些问题;从独立性上来看,一般认为独立性得分较高的家庭,其子女独立性也较强,并且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但在该研究中各类型幼儿家庭在独立性上差异不显著;从成功倾向上来看,可能是由于当前工作中竞争日益激烈,处在各岗位的家长大多认为工作、学习是一项竞争性活动,所以差异不显著;在娱乐性上,从各类型幼儿家庭娱乐性的平均分(M)上来看,其得分都较低,说明被调查样本中的家长对家庭娱乐性普遍存在着不容乐观的态度;从组织性上来看,被调查样本中各组均无显著差异,在平均分(M)上得分也都较高,笔者认为是因为现在家庭中的家庭活动大多表现为:父母上班、幼儿在幼儿园,都有良好的结构和明确的组织性。
  五、结论
  综合以上的结果与分析,本研究的基本结论为:1.受欢迎组和被忽视组在亲密度得分显著低于有争议组和普通组;2.受欢迎组幼儿家庭情感表达显著高于普通组;3.道德宗教观强的家庭其子女往往被同伴群体所拒绝;4.控制性较强的家庭其子女多表现为有争议型;5.知识性高的家庭其子女却往往被同伴群体所忽视;6.幼儿同伴接纳水平在矛盾性、独立性、成功倾向、娱乐性和组织性上无显著差异。从本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不同同伴接纳水平的幼儿在其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道德宗教观、控制性分别存在显著差异,从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道德宗教观以及控制性等方面优化家庭环境构成因素,有助于幼儿同伴接纳水平的改善。
  (责任编辑 张付庆)
其他文献
江阴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创办于2001年,是江苏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现呈一园两部格局。在123名教职员工中,有江苏省特级教师1名,无锡市教育名家培养对象、无锡市学科带头人(能手和新秀
本文论述中学物理教法及实验课程改革的系统工程的组织管理、考查评估等内容,并对近十年来我们的改革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
人类社会的每一位成员,除了有生理缺陷以外,都会说话,都使用语言.对于语言的性质、特点、内容、内涵及外延,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长期以来都众说纷纭。或把语
【摘要】重叠影响阈理论认为,家庭、学校和社区这三个背景实际上对儿童以及三者的状况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叠影响。以儿童为中心,加强家庭——学校——社区的联结和互动,有助于儿童学习以及社会适应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将重叠影响阈理论引入特殊儿童家校合作,可以充分发挥重叠影响机制在特殊儿童家校合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重叠影响;特殊儿童;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2007年9月21日上午11时,随着最后一根钢桁架的吊装、焊接完成,一个崭新而富有现代气息的宏伟钢结构工程——北京南站地上车站主体以其特有的椭圆形建筑形态完美地呈现在世人面
文中通过对厦门航标处日常巡检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深入研究,对比分析巡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提出"五位一体"的巡检方式,作为一种航标管理工作的新模式,为航标的巡检提供了新
【正】 《史记·赵世家》曰:"赵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医扁鹊视之,出,董安于同。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在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孙支与子舆曰
【正】 我名友兰,字芝生,汉族。我的原籍是河南省唐河县。祖上从山西省高平县来到唐河做一些小生意,后来就在唐河祁仪镇落户,成为地主。我的父亲于1898年中了清朝戊戌科的进
针对航天测控网调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启发式的解构造算法。与其他构造启发式算法不同的是,本启发式算法充分利用了我国航天测控网调度需求的特点,包括优先级、任务之间
虽然全球气候治理的核心机制仍由主权国家来主导,但非国家行为体在历次气候变化重大会议和事件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过程中,他们逐渐呈现出组织内、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