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是新合并的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和当地农民子女,只有少部分当地单位人员子女。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我们学校农村孩子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1)“留守儿童”居多,孩子无阅读意识。(2)家庭无阅读氛围,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3)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不正确。(4)选择课外书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阅读质量不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教育变革的需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儿童成长的需要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在童年时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孩子终生受益。(3)语文教学的需要教育家们发现,儿童阅读能力与未来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联。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学校的每一項课程都依赖于阅读基础,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阅读能力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基于以上原因,我决定进行《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曾经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自能阅读,不待老师讲”的最高阅读境界。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自主阅读:是指学生结合自己的语文知识水平、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地阅读,在读中悟义、悟情、悟境,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感受美,创造美,从而逐步形成并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的素养,并能用生活经验去感受,去朗读,去表达自己的意思。在阅读过程中拓展知识、提升能力、丰富思想感情和人生体验。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指的是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渗透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量,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研究依据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语文课程观,现代语文教学论,语文新课程标准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新课标》也指出: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今天的学习,还要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能力,让他们能在社会的广阔天地里和更高的生命层次上进行积极的发展。《新课标》还特别指出,小学阶段总量为145万字的阅读量。
  语文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所以说,要培养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能力,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阅读教学是语文的半壁河山,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方法、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分析探讨“自主阅读兴趣方法”对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影响,探讨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解决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不高的问题,以便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基。基于这个出发点,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在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
  2.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
  当今建构主义对于学习的基本解释大致有三点。(1)学习是学习者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2)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个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建构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的,二是从记忆系统中所提供的信息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单是提取。(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让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二)课题研究对象
  我校二到五年级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 从学生角度考虑
  (1)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2)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3)掌握运用有效的科学读书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促进自主阅读能力的不断形成与内化,并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2. 从教师角度出发
  (1)探索培养、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阅读方法及策略。(2)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3)在学校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我校学生的读书现状调查研究,通过学生及家长问卷调查获取一系列数据
  (1)研究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有哪些。(2)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
  2.解决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自主阅读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1)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培养学生读书兴趣。(2)探索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阅读方法。(3)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策略。
  3.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研究
  (1)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2)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3)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负责人姓名:李恩路
  主要参与成员:杨艳丽、张静
其他文献
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是课程观以及学生观、教师观、学习方式的转变等。笔者在使用人教版高巾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二册、选修全一册(以下统称“现行教材”)过程
探讨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例重或特重型脑损伤后继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救治情况及综合数点经验。结果临床资料提示血中儿茶酚胺升高造成肺泡萎
现在高考越来越重视对考生实验能力的考查,本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3个阶段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帮助学生解除心理上的畏难情绪,提高解答实验题的能力。1基础过关。加强引申1.1加强基
1 高考理综试题的评卷、答卷[四川省郫县第一中学(611730)杨国智]高考评卷工作是分科、分题进行的,我省共分为3个大组,每组两个题组(即30题和31题),每个题组只负责评一道题,采取流水
目的 为了解和探讨苏州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的感染状况而开展了本次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采用间接ELISA法对苏州167例儿童血清抗HPIgG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 显示167例儿童血清抗HP抗体IgG水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本文就综合大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思路、模式、方法、途径以及相应的管理体制改革与创
目的:旨在探讨抗肌球蛋白重轻链抗体,在扩张型心肌病(DCM)和冠心病中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1例DCM患者,14例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健康组18例,进行临床免疫学检测,应用ELISA法、免疫转抑法对检测数值进行
记得有一位教授曾经说过:“作为一名学生,你知道自己最该学的是什么吗?很简单,等你毕业10年以后,还在用的东西就是你现在该学的。”是啊,现在你所学的知识或许10年后可能就不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