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满洲里口岸地区2012-2014年蜱携带病原体调查

来源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8899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期刊
会议
会议
抗战时期的《文艺生活》1941年9月15日创刊于桂林,司马文森创刊并主编。作为抗战中后期的文学期刊,《文艺生活》以文艺的方式服务抗战,积极探索大后方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倡导和创作实践,为深化现实主义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抗战时期的《文艺生活》作整体系统的研究,主要从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对抗战时期的《文艺生活》的办刊特色进行系统研究。主要从办刊宗旨、编辑策略和办刊历程来体现抗战时期的《文艺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以冷战期间(1950—1991)美英对中国“十七年文学”的解读为研究对象,探讨两国在“冷战”这样一个特定的时段内怎样言说中国的“十七年文学,’,及这种言说背后隐藏的话语机制。这里,“冷战”主要为一种广义的时代背景及影响研究者解读的重要因素,但研究中又时时警惕过于夸大其作用而导致遮蔽其它因素,因为研究者的言说还受特定民族文化传统、个体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等方面制约。研究国家选择美英,既由于它们是冷
学位
期刊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中的女主人公姚木兰和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乱世佳人》中的女主人公斯佳丽,分别是中西文学史上富于典型意义和艺术生命力的经典女性形象,她们身上都负载着丰厚的文化内容,深刻体现了中西文化各自的特征。姚木兰是一个成长在战乱里的剑胆琴心、聪慧端庄、优雅动人的女子,是“道家的女儿”、“儒家的媳妇”。而斯佳丽任性反叛、勇敢坚强,敢于冲破世俗的束缚而活出真我,她的身上深刻的体现了西方文化精神。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