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式的“革命”与政治的文明化

来源 :鲁迅研究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Q正传》除了给人类贡献了“阿Q精神胜利法”这一精神反思的镜像之外,另一重要内容是写了阿Q的“革命”.有些研究者认为精神胜利法应该被否定,阿Q的“革命”却是应当肯定的.但经过百年来切身体验,很多学者意识到阿Q的精神胜利法必须深入批判,阿Q的“革命”更需要认清其本质.
其他文献
两税法作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开启了中国传统社会后期赋役征发的新模式,不仅对唐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成为以后各朝代赋役制度的样本.弄清楚两税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明白历史发展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内在联系,还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本文将以两税法为例,结合课标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要求,探讨如何对学生进行不同水平层级的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教学.
大概念、大单元教学是第三代教学设计提出的理念,然而不少教师仍站在第一代教学设计的立场解读它们.运用大概念理念实践大单元教学,教师应认识到:大概念、大单元教学设计强调的是整体备课;教学的出发点是真实情境与任务,强调所学知识、技能的运用迁移;注意体现学科性.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转变研究方向,构建新的历史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
《诗经》通过赋、比、兴三种文学创作方法形象地诠释了先秦生态美学思想,成为当代生态美学的重要理论资源之一.《诗经》的“赋”即叙物言情,通过铺叙自然和人的外在美创造诗意世界;“比”即索物托情,以自然物比拟人的高尚情感,将人的审美情感形象化;“兴”即触物起情,借助自然物触发丰富的情感,将情与景融为一体.《诗经》借助赋、比、兴实现了人的审美情感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创造了一个天人合一、生生为美、物我相融的理想生态家园.从生态美学的角度,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深入挖掘《诗经》的生态美学思想,将还原一个美丽和谐的生态世界,
PIIE对话式教学是基于学生认知目标和心理活动特征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包含“展示”“自主”“互动”“延伸”四个基本单元.本文以“独立战争的序幕”为例,分别就PIIE对话式教学中创设对话教学场域、加强对学生自主对话学习的指导力、通过互动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拓宽学生的对话视域及实现对话迁移四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策略.
在历史课程不断向核心素养培育转型的当下,课堂教学更加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应思考教学如何由“输入为本”向“输出为本”转变.本文从“输出为本”的教学特点及必要性角度进行了理论探索,并基于“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指出了“输出为本”教学模式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任务驱动,明确输出目标;问题关联,以知识输入助力素养输出;分组探究,以情感体验升华输出品质.
《中外历史纲要》内容庞杂、头绪纷繁,且理论性强,行文叙述高度凝练,与学生的感性认知存在较大距离.这些给日常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为例,立足社会生活史的视角,创设人物情境和事件情境,化抽象为形象,了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从形象到抽象,认识资本主义变化的原因与本质,以回应新教材、新高考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在新教材普遍推广之际,高考与新教材的关系被广泛关注,今年高考中出现了 一些与新教材中新增内容相关的观点,旨在引导一线教师关注新教材,思考其所表达的新内涵,重视历史研究动态,以便更好地把握新教材及其变化.
新教材的实施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很多困惑: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落实?新教材内容庞杂如何处理?初高中教学内容如何衔接?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如何把控?本文以历史细节为抓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平等对话中构建起课堂教学的内在逻辑,落实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让学生喜欢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实现历史教育的目标.
自唐宋至元明清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后期,关公信仰的兴起与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极为独特的现象.在现有对其根源探索的研究成果中,不乏对作为历史人物的关羽的“忠义仁勇信”品格以及唐宋时期“三教融通”形势的肯定,但却未能将此二者放置于中国文化根本精神即人文立场和道德伦理观念中来审视,也未能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发展角度来认识宋代“三教融通”的时代精神.因此,难以使人从根本上理解在唐宋以后何以是关羽这一历史人物被选择作为神圣化的对象,也难以使人把握当今社会对关公信仰文化的传承与新文化建设的根基.
引言:永远的鲁迅,“迷”一样的鲁迅rn本文所谓的“典范”“经典”及“典范化”并非严格意义的学术概念,仅是宽泛意义的借用,近似于人们通常说的“正典”“(正面)典型”之意.鲁迅是20世纪中国屈指可数的“现象级作家”,其人其文的“典范化”抑或“典范鲁迅”现象堪称现代中国社会的一个恒久奇迹.有人曾将这一现象归结为“政治利用”的结果,这即使不是出于意识形态偏见,也是相当简单粗暴的;还有人指鲁迅被当今中国社会各界广为熟知,离不开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普及“功劳”.笔者认为此说倒有一定合理性:除了李白、杜甫等古典诗文作家,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