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冬春季粤港赤潮爆发海区异常高SST成因分析

来源 :海洋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hxd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海洋站、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和历史文献,较系统地分析了1998年冬春季粤港发生大规模赤潮期间广东沿海海表水温(SST)变化特点及异常高SST的原因.结果表明,1997年4月至1998年6月,月平均SST呈准同步变化趋势.赤潮大爆发期间各站的季平均海表水温距平(SSTA)为1.1℃~1.5℃,达到异常高SST标准.其中月平均SSTA达1.5℃~2.O℃.SSTA有两个明显峰期分别出现于1997年12月-1998年1月和1998年4-5月.异常高SST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受强EI Nino影响、冬季风异
其他文献
把进程代数 ( Process Algebra简称PA 引入到 ) DSS模型系统建模中来,提出了一种新的 DSS 模型建模理论体系,该建模理论可以描述模型之间激发、使用、选择、重复、同步和并发等行为;建立了该建模理论体系与组件对象模型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基于组件技术的模型系统实现方法,并通过一个
引用<海港水文规范>(1998)中的方法计算海口湾的极值高水位,计算不同重现期的风暴潮与最高天文潮位的组合高水位;同时应用经检验为可靠的台风风暴潮数值模式,由气候学统计方
南海海域海水温度调查资料主要为BT资料和南森站资料两种类型,为比较两种资料计算的温度跃层三项示性特征的区别,本文用同一种温跃层识别、统计方法分别对两种类型资料进行了判
1999年4月对我围南沙群岛渚碧礁海水中溶解有机碳的分布及礁坪区颗粒有机碳(POC)和溶解有机碳(DOC)的周日变化特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渚碧礁表层海水DOC变化范围为1.43~3.62mg
<正>~~
期刊
简要介绍了长重力波的概念和作用,概述了近岸长重力波的运动形式、类型、分布和波能变化,分析了近岸长重力波与泥沙运动、海岸侵蚀、近岸环流系统、海滩碎波带地貌形态和潮汐
对福建沿海6种主要养殖贝类体石油烃总量水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福建沿海6种养殖贝类体石油烃总量水平范围在2.57 mg/kg.wet~61.5 mg/kg.wet之间,总平均10.5 mg/k
根据1970-2003年的热带气旋资料,采用GM(1,1)灰色模型,建立预报方程,对历年来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的热带气旋个数偏多的年份进行模拟和试报,经检验效果良好.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登
于2001年和2002年,对广东省近岸海域的18个地点进行了贝类生物采样.采用Oshima麻痹性贝类毒素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贝类的主要毒素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染毒贝类含有的高毒性毒
以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一种习见的大型底栖动物河蚬Corbicula flumine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季节变化和个体大小对河蚬积累Zn,Cu,Pb,Cd和Cr的影响。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对河蚬积累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