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衍筮法与数字卦问题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an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衍筮法作为一种古老的占筮方式,在我国的流传非常广泛,对象数易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数字卦是近年来被考古发现的一种新的先秦占卦方式,尤其是《清华简》的出土,更证明了其与大衍筮法有着密切的关联。
  关键词:大衍筮法; 数字卦;象数易学
  古往今来,占筮一直都是传统易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周易系辞上传》就明确提出:“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像,以卜筮者尚其占。”[ 高亨 《周易系辞上》 齐鲁书社 1987]古往今来的许多名士都对其“占法”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创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起卦方式。在出土文献中有北大简《荆诀》,敦煌卷子本《周公卜法》,传世文献中有西汉杨雄的《太玄》,北宋司马光的《潜虚》,最为大家熟知的是朱熹《周易本义》后面附的《筮仪》,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周易系辞传上》“大衍之数”一章,此章有云:“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易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孔颖达 《周易正义》 上海古籍 1992]随着易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将以“大衍之数”为基础的起卦方式作为了象数易学的开端。
  第一,大衍筮法的由来
  《系辞传》记载的“大衍筮法”据后人研究共有两种行筮方法:
  一,“过揲法”,朱熹的《周易本义》有详细的记载,就是以五十根蓍草为占筮工具,经过“参伍以变错综其数”三次推演,即经过三次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这种方法我们在前面已经详细分析过它与“数字卦筮法”的关系,这里就不再赘述。二,“挂扐法”,唐人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对此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十有八变而成卦,即每一爻有三变,谓初一揲,不五则九,是一变也。第二揲,不四则八,是二变也。第三揲,亦不四则八,是三变也。若三者俱多为老阴,谓初得九,第二、第三俱得八也。若三者俱少为老阳,谓初得五,第二、第三,俱得四也。若两少一多为少阴,谓初与二、三之间,或有四或有五而有八也。或有两个四而有一个九,此为两少一多也。其两多一少为少阳者,谓三揲之间,或有一个九,有一个八而有一个四,或有两个八,而有一个五,此为两多一少也。如此三变既毕,乃定一爻。六爻则十有八变,乃始成卦也。”[ 南宋朱熹 《易学启蒙》 中华书局出版社]南宋朱熹和蔡元定作《易学启蒙》,其中一篇“明蓍策”对“挂扐法”做了进一步的注释,并用黑点构图为示
  得五者三 得九者一 得八者二 得四者二
  按照白话解释是:每一爻共有三变,第一变不是五就是九,第二变所得之数不是四就是八,第三变也不是四就是八。三变之后根据“五、九、四、八”的多少画出阴阳符号,十八变后得出一卦的阴阳符号,从而来确定吉凶。此外南宋数学家秦九韶的《数学九章》中也做了详细的说明。秦九韶在该书的序言中说:“独大衍法不载九章,未有能推之者,可不求其故哉?”,秦氏在大衍类中提出了“大衍求一术”的观点,他的具体做法是:“凡揲筮求一爻之数,欲得一、二、三、四。出于无为,必令揲者不得知。故用四十九蓍。分之为二。只用左手之数,假令左手分得三十三,自一一揲之,必奇一,故不繁揲,乃径挂一。故《易》曰: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又令筮人以二二揲之,其三十三必奇一,故归奇于扐。又令之以三三揲之,其三十三必揲三,故又归奇于扐。又令之以四四揲之,又奇一,亦归奇于扐。与前挂一,并三度揲,通有四扐,乃得一、一、三、一。术意:谓揲二,揲三,揲四者,凡三度,复以三十三从头数揲之,故曰:三变而成爻,即卦有六爻,必一十八变,故曰:十有八变而成卦。”[ 南宋秦九韶《数学九章》 上海古籍出版社]在这里传世文献中的揲之以四被改为了四种揲策方式,由此同样也可以得出“六、七、八、九”几个筮数。从占筮方式来看,秦九韶从另外的角度对这种“挂扐法”进行了证明。因此,在此种筮法中“四、五、八、九”四个筮数占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在清华简《筮法》中专门对“四、五、八、九”这几个数字进行了解释和说明。由此可以证明清华简《筮法》所采用的这种“数字卦筮法”与“大衍筮法”有着紧密的关系。
  第二,“大衍筮法”与数字卦的关系
  1978年底,在吉林大学召开了古文字学术讨论会,张政烺先生发表了题为《古代筮法与文王演周易》的讲话,其中论及的所谓“数字卦”问题,在学术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李学勤先生认为这些占筮材料中出现的数字一般都是“筮数”即数字卦的符号,其实质还应该是卦画。2014年1月正式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四)》中有一篇占筮方面的材料,整理者将其命名为《筮法》,简文详细记述了占筮的理论和方法,并列举了许多数字卦作为占例。此材料的出现,可能为数字卦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打开新的局面。
  “数字卦”是以数字(真实数字及疑是数字)为表现形态的卦,又名“筮数”。区别对象是二元符号即阴阳符号卦,及其它记号形态卦。数字卦一般存在于先秦遗物中。直到二十世纪中后期,出土文物上连续发现六数组合体,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三位专家步步推进认识,最后才由张政烺认定是一种卦的形态。第一次突破性认识,是1956年李学勤先生大体猜对了方向。1950年河南安阳四盘磨出土的商代卜骨有这种符号三组,1956年陕西长安张家坡出土的西周卜骨有这种符号两组。这两个发现对后来的研究很重要。第二次突破性认识:1957年唐兰认定了大多数数字。1957年著名古文字学家唐兰《在甲骨金文中所见的一种已经遗失的中国古代文字》,明确指出,卜骨上的铭文是由一、五、六、七、八(“二”是误释)等数组成,认为数字组是数目构成的文字,是“殷和周以外一个民族的文字”。其中的合理因素是认识突破。对于1950年殷墟四盘磨一块卜骨,他释为:“七八七六七六曰隗”,“七五七六六六曰魁”。[ 张政烺 《吉林大学学报》 1987 第一期]张政烺等接受唐释。第三次突破性认识:1978年张政烺认定是一种卦。张政烺先生的拓荒打开了数字卦研究园地。时至今日,数字卦一直都是研究先秦易学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我们在研究大衍筮法与数字卦的关系时,不能忽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环境,以及占筮过程中体现的那种人文精神。此精神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诸子百家对人文理性的继承,在易学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儒家继承了易学中的义理部分而弱化了其占筮色彩,最终形成了解释《周易》的经典文本——《易传》,其中的阴阳五行理论、形而上的观点更是成为了中国古典哲学的主题,绵延数千年,时至今日,仍是国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此外,这种蕴含在占筮过程中的人文思想也为后来中国的宗教神学思想奠定了理性的基础,使中国古代的宗教和巫术也具有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此内涵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李鼎祚:周易集解[M],九州出版社
  2、朱熹:周易本义[M],中国书店
  3、徐庭芹:汉易阐微[M],中国书店
  4、杨天石:朱熹及其哲学[M],北京:中华书局
  5、张伯行:太极图详解[M],学苑出版社
  6、周敦颐:太极图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M],学林出版社
  8、陆玉林、唐有伯:中国阴阳家[M],宗教文化出版社
  9、王婷、王心田整理点校:朱震集[M],岳麓书社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山东 曲阜 27310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着眼团队长远建设和官兵现实需求转变思想观念、依托文化阵地建设激发官兵内在动力催生战斗力生成、秉承文化传统推动团队文化建设创新发展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军营文化建设对提高部队建设质量水平的促进作用,对于指导部队开展军营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军营文化;部队建设;质量  军营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通过集中学习,结合军营文
期刊
摘要:二语习得研究表明,母语的迁移作用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母语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影响母语迁移的因素在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都有体现。本文将对二语习得中关于母语迁移的已有研究作简单综述。  关键词:二语习得; 母语迁移; 正迁移; 负迁移  1. 引言  语言迁移问题在二语习得研究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至少一个世纪以来语言迁移一直是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和语言研究的中心问题”
期刊
摘要:日语口译是高校日语教学中一门实践性及实用性兼备的课程,工科院校中的日语口译有自身的优势及劣势,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把握好这些优势及劣势,培养工科院校中学生日语语言运用能力,是高校口译教师的责任,在诸多日语口译训练中,本文笔者将结合课堂教学及口译实践,主要以“视译”及“听说技能”为中心,探索日语口译教学技巧。  关键词:日语口译;视译;听说译技能; 实践教学  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及中日各方面交流的
期刊
摘要:国际汉语教育不仅仅是语言认知、技巧习得的教育,更应注重语言所蕴含的文化交际效应,怎样以受教者已经习得的语言为中介来有效进行文化交流,是目前云南国际汉语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文化;云南国际汉语教育;云南边境文化交际  今天,跨文化交际已从精英阶层普及到大众人士,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数量增多,层次丰富,在国际汉语教育中,怎样以受教者已经习得的语言为中介来学习并传播中国文化,主动自觉地
期刊
摘要:由于英语倍数表达式包括基数而汉语倍数表达式不包括基数,在把英语倍数翻译成汉语时在词汇、句法结构和语义方面比较容易出现错误。本文在总结前人有关倍数翻译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金山快译对文献中出现的十八个英语倍数表达式的相关例句进行汉语翻译处理,然后再同文献中正确的汉语翻译作相应的对比,结果发现,金山快译英语倍数翻译在句法结构和语义方面远比在词汇方面出现的错误要突出得多。  关键词:金山快译;倍数;表
期刊
摘要:本文是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专家访谈法,田野洞察等方法对云南省新平的陀螺运动现今发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陀螺的发展在新平县呈现出一种欣欣向上的姿态,发展迅速在群众中引起较为广泛的传播,陀螺成为新平县人民在大型节日,休闲的主要娱乐项目,既能锻炼身体,也可以促进群众之间的感情和友谊。新平县的陀螺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着较高地位,在全国比赛中以及省级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
期刊
摘要:为更好地了解MTI的发展现状,本文以网上公布的30所高校的MTI研究生培养方案为材料,对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探析,主要涉及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学习年限、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等方面。  关键词:MTI;培养方案;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国际交越来越频繁,对高层次翻译专门人才的需求,无
期刊
摘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公共危机教育的经验,我国职业院校在公共危机教育中必须建设系统完整、层次分明的危机教育体系,要注重危机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实用性,要通过构建富有实践性和生活性的情境提高危机教育的实际效果,要注意危机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和人文关怀,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教育效果。  关键词:西方发达国家; 公共危机教育; 职业院校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改革深化时期,这一阶段恰好对应着“非稳定状
期刊
一、 引言  艾德加·艾伦·坡(Edgar Allan Poe)是19世纪美国著名评论家、诗人、小说家,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宣扬唯美主义,神秘主义。《乌鸦》(The Raven)是他的经典诗作,代表了艾伦·坡的艺术主张和诗学观念。这首诗形式优美,音乐性强,读来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因此《乌鸦》的研究和翻译在国内不可尽数。诗无达诂,译无定本,在《乌鸦》的汉译版本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曹明伦先生的
期刊
摘要:  《驶向拜占庭》是爱尔兰诗人叶芝后期的作品。在诗中,诗人以一位老年人的身份对人生及艺术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辨。本文拟从斯芬克斯的角度入手,通过对诗中体现出来的现世与永恒的抗争,诗人的自我救赎之旅,最终灵魂与金鸟合二为一的分析,进一步探讨诗人关于人的本质的认知。  关键词:《驶向拜占庭》;斯芬克斯之谜;不朽艺术  引言  在索福克勒斯著名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中,斯芬克斯是一个有着狮身人面的怪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