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茂华:拍出美感和敬意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25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竞技类体育比赛的现场照片画面可以很激情、振奋,但很难唯美。不过在翻阅大量的赛事照片时我还是被费茂华的一些照片惊艳到了,让人过目难忘。
  费茂华现任新华社摄影部新媒体采编室副主任,是新华社十佳记者,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曾获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银奖、中国摄影金像奖、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国展”)金奖、美国全球年度图片奖(POYI)银奖、中国新闻奖等数十个国内外摄影奖项。希望在本文通过我与他的对谈,拉近读者与冰雪运动的距离,了解摄影记者在冰雪赛场上的不易。
  对话费茂华
  你都拍摄过多少种冰雪类的体育项目?
  费茂华:基本上冬奥会的大项我都拍过了,比如花样滑冰、单人滑、双人滑、冰舞、高山滑雪里面的小项目,等等。我参加过两届冬奥会,一个是索契冬奥会,还有一个是平昌冬奥会。

  你在拍照前会做哪些准备?
  费茂华:如果是拍过的项目,基本上对这个项目有一些了解,包括赛制、比赛特点之类的,所以在赛前的准备就比较简单,可能会去熟悉一下场地,但是有时候时间紧张,也只能选一些重要的赛事去了解场地。另外,因为我们肩负着比较重的发稿任务,所以还要去看一下拍摄位置。现在新华社发稿是利用宽带,直接接到相机上来发稿,所以还要跟技术人员确定线的位置在哪儿,有没有必要把线移动位置或者拉长。另外,比赛前会召开一个摄影记者会,把各个赛场的拍摄位置、要求和纪律会告知大家。我还会研究一下选手的情况,尤其是中国选手,这样才能在比赛中做到心里有数。
  请为我们介绍一下拍摄一场冰上体育比赛的工作流程。
  费茂华:到了比赛那天,因为新华社记者是各负其责的,一场比赛有多个摄影记者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按照拍摄任务来工作。拍完以后要立刻在相机上翻看有没有精彩的照片,当时就要发送到编辑部,完成发稿之后工作基本就完成了。有时候我还会再重新把照片看一遍,看看有没有漏掉比较好的照片儿,如果有,会再发到编辑部去。

  拍摄过程中有哪些特别的注意事项?
  费茂华:每个赛场各有一些特别的注意事项。举个例子,有一个叫做越野追逐的比赛,是几个选手同时在雪上越野,在每场比赛之间会有一个空档,你能够移动自己的摄影位置,甚至可以借助滑雪设备从一个位置移动到那个位置,但是得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否则会防碍比赛,这算是一个特别的注意事项。我再举个比较特殊的例子,像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U形槽比赛,要到U形槽的两边儿去拍摄,是需要穿着专业冰爪的,因为上面很滑,很可能会滑到U形槽赛场里去。
  你在拍摄中都遇到过哪些困难?你都是怎么克服的?
  费茂华:我觉得比较困难的是在雪上,因为天气比较冷,穿的衣服比较厚,要找到一个好位置可能需要长途跋涉,还有可能爬山,这就会非常困难。
  我们不仅是穿的厚,还要携带非常沉重的设备。去拍一个冰雪项目比赛,可能要带三个机身,四到五个镜头,其中还有长焦镜头。记得有一次去吉林参加全国冬运会雪上技巧比赛,正好是在一個山的半山腰,我坐缆车到了山顶,然后穿着冰爪沿着一个非常陡峭雪坡走下去的,等走到赛场的时候,汗水已经从羽绒服里渗出来了,那种感受十分痛苦,因为你还要在赛场里待好几个小时,也是全身湿透的几小时。因此,每天拍完回到宾馆第一件事就是把衣服脱下来放到暖气上烤。

  器材保暖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而且好像没有办法完全克服。当然,我们可以改善一下装备,比如买比较好的防水透气的衣服来保护我们自己,保护我们相机,但毕竟是在冰天雪地里,寒冷是必须经历的。

  你希望你的照片给观众带来什么感觉?
  费茂华:冰雪运动特别美,我希望能把美感呈现出来,让观众感受到。其次,冰雪运动很刺激,让人兴奋,我希望观众能感同身受,如同和我一起在现场观看一样。我还希望通过我精心找角度调光线拍摄出来的照片,充分诠释体育竞技的魅力和对运动员以及冰雪这样大自然美景的敬意。

  你自己参与过哪些冰雪运动?
  费茂华:我自己也学了一点滑雪,但是滑的不算特别好,基本上能从高级道上滑下来,经常会跌跌撞撞,哈哈。   如果会参加到冬奥会的拍摄,你觉得自己还有哪方面不足?
  费茂华:不足还是挺多的。可能我还算国内经验比较丰富的摄影记者,从2011年左右就开始拍摄冰雪项目,到现在有十年,拍摄过三次全国冬运会,四五次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两次冬奥会。但相比于世界范围内冰雪运动摄影师,我这个经验是微不足道的,冬奥会赛场的外国记者基本上都是老记者,经验非常丰富,比如一名非常有名的运动员,他在单板U形槽比赛中会在哪个地方落下来,在哪个地方飞大概会做什么动作这些都非常了解。而我对很多项目和运动员都缺乏了解,需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

  对拍摄冰雪比赛的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有什么建议?
  费茂华:如果能够参加像冬奥会这样级别的比赛,就要做好身体上的准备,没有过人的体力是很难完成拍摄的;其次要保护好自己的器材;再次要特别注意安全,既不能影响到运动员的安全,也要保护自己的安全。记得有一次我在阿拉木图拍摄,想找一个好的位置,走着走着就发现不对了,人整个都快进到雪里边去了,雪特别深,直到有个警察叫住我,我才发现前面是个悬崖,真的非常惊险。

  很多項目是带有危险性的,像高山滑雪,你即使在赛道外边儿,也不能挨保护网,因为运动员滑下来的速度非常快,他可能会失误飞出来撞到防护网,对你产生撞击,这个非常重要。
  除以上三点之外,就是研究一些比赛的特点,能够提前去赛场看一看,这些都会帮助你拍摄到自己满意的照片。
其他文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展开双臂滋润了两岸大地充满生机,她也曾经泛滥成灾,危及两岸的百姓。她蜿蜒穿越齐鲁大地,与我生活的家乡济南遥遥相望。  济南因地处济水之南名曰“济南”,近岸坐落着鹊山、华山、泺口百年铁路桥等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足迹。元朝画家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再现了济南城北的秀丽山水景色。公元1855年黄河改道济南后,济南进入了黄河时代。  黃河从济南城北流过,是一条“地上悬河”,成为阻
期刊
在黄斑对焦、联动测距的旁轴相机上,135毫米是精准对焦的极限焦距。这时候,我们转动镜头对焦环一小段距离,取景器内黄斑却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在室内或者阴天等光线不好的环境下,黄斑几乎没有变化。所以常规的旁轴镜头几乎没有超过135毫米焦距的,要想突破135毫米焦距的限制,相机厂商们必须另辟蹊径。  1930年代起,徕卡用Visoflex附件做中介,开创了一个叫做Telyt的镜头分支。Telyt的
期刊
佳能EOS R5一拿上手,就覺得比EOS R扎实一些。高画质+双防抖可不是吹的,我基本都是用1/15秒内的快门(RF 50mm F1.2 L USM镜头)拍摄,成功率相当高;最长用了0.4秒拍摄,放大看画质仍然很满意。感光度用了ISO 1600~ISO 12800,感觉噪点几乎可以忽略,当时心里就想,这次佳能的牙膏真的“挤爆”了。  我还带着相机到海南拍摄风景和舞者,体验了一把EOS R5的高画质
期刊
阿米塔·坎瓦尔是一位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印度婚礼摄影师。她住在印度首都新德里,通过自学成为最优秀的婚礼摄影师之一。她坚信,是摄影师创造了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而相机只是一种介质,为摄影师选取的画面增添精致感。  坎瓦爾1983年出生在印度北部北阿坎德邦的一个小山城纳伊尼塔尔,童年时在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外围的库马翁山麓嬉戏,在波光粼粼的湖水中游泳。在最美丽、最受欢迎的山间车站之一长大,环境对她和她看待周围
期刊
里卡多·马格里尼(Riccardo Magherini)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摄影师。他的艺术摄影作品在世界屡获殊荣,包括巴黎摄影赛大奖、伦敦国际创意奖和国际光圈奖,等等。九年前的一次东京之旅,使他开启了多重曝光系列作品的创作,因为他发现传统的摄影已经无法表达他对陌生城市的强烈感受。  苏珊·桑塔格曾说:“照片是一则空间和时间的切片。”马格里尼通过自己近十年的探索去突破这个定义,他以多重曝光的表达方式
期刊
01|《喂渡鴉自拍照,冰岛Ekra》,选自《在我的后院》(In MyBackyard)系列,2014 ? AgnieszkaSosnowska  几千年来,哲学家们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美好的生活”。在现代西方社会,“美好生活”的概念越来越多地与休闲、财产和追求快乐联系在一起。在这一系列关于同情概念的访谈中,我采访了艺术家阿格涅斯卡·索诺斯卡(Agnieszka Sosnowska)。她离开美国,住在
期刊
作为摄影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画意摄影曾以其唯美的画面、幽远的气质及充满张力的艺术表现而被人们所喜爱。而在摄影史的演变发展进程中,也始终有人在画意摄影道路前行。而谈到画意摄影的创作方式,多重曝光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基于美术世家的艺术熏陶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钟爱,退休后的郑庆祥潜心研习画意摄影,通過十余年的拍摄实践,创作出极具个人特色的作品。他对摄影技术及艺术语言的理解与运用钻研至深,通过相机的多
期刊
我曾踏上无数关乎信仰的疆土,闯入荒漠世界,只为寻求那一瓢甘泉,把镜头始终对准那些充满信仰的人们。我想,影像能如实地进行表达,是我理解信仰的一种探索,也可以作为审视信仰内涵的载体。我穿过印度恒河,观察浩瀚的日月星辰,耳闻印度教徒念念有词。我的镜头里总是挤满了各色的人等,每次我总想,如果此时我能有一双异质的眼睛,去观察,会不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世界会不会有我的色彩?  从恒河的起源之地——喜马拉雅
期刊
多重曝光早已不是新鲜话题,它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维多利亚时代的“计时摄影”。至今,多重曝光仍旧是摄影师们喜于使用的创作手法。它的出现,不仅拓展了摄影作品的趣味性和艺术性,也极大地提升了影像的表现力与思考空间。  随着数码科技与摄影技術的发展,多重曝光功能变得更加便捷、易控,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开始使用这一技法进行摄影实践与创新。关于艺术的一切探索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个体本身,因此,本期专题我们更多地聚焦在
期刊
西方民间有一种传说:心地善良的人年轻貌美、身强体壮、头脑敏捷,注定会获得财富和地位;而内心邪恶的人百病缠身、容易苍老,必将遭遇贫穷并被唾弃。  当代社会远远没有成熟到理解这些联想的出现,而是利用广告做比喻,建立既空洞又无法实现的理想。随着西方世界变得越来越物欲横流,社会正分裂成互不相关的自我迷恋个人主义,我们努力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而不是赞美我们自己,虽然这被宣扬为选择的自由,但它实际上是一种顺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