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字媒体环境下的交互艺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seh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使用数字媒体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是近几年来的趋势,数字媒体逐渐占领文化传播的舞台,它有传统媒体所不能相比的互动性、即时性等特性。如何在数字媒体环境下让更多人接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数字媒体;交互艺术;虚拟交互;移动交互;传统文化
  交互艺术是艺术家与工程师通过一个技术平台,为观众创造一个虚拟的互动体验空间。交互活动在不同的领域中进行,指引访问者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自我创造。[1]这种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除了被运用到许多商业领域之外,也被运用到文化领域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手段。
  1 虚拟交互艺术
  数字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区别在于,虚拟技术带来的高度逼真。虚拟现实通过模型建构、空间、视觉跟踪等技术,利用网络虚拟空间,实现了高度沉浸感与交互的多感官空间。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一在于,它是身心合一、身心俱修的文化,它需要身临其境地感觉与体验,需要优游涵泳,方能真正得此文化之精髓。而数字媒体能够通过虚拟技术给我们呈现出一个可供体验的空间,它使传统文化不再是死的文化,而是如同鲜活的生命体。
  在传统文化传播领域,IBM公司与故宫博物馆合作开发了“超越时空的紫禁城”,此项目利用虚拟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推广。它是中国第一个通过互联网重现历史文化景点的虚拟世界。“超越时空的紫禁城”是主要利用3D建模技术,在网络上打造的一个虚拟场景。它提供给游客充满沉浸感的操作,与传统网页大相径庭,是一个根据紫禁城场馆的位置制作而成的虚拟空间。游客可以任意在6条线路中选择任何一个景点进行游览,还包括现实中一般无法进入的太和殿。
  在这个虚拟空间中,每个景点都有对应的文字解说,游客只需单击鼠标就能获取这些信息,甚至能全角度观看景点的各个角落。游客甚至可以在游览过程中给自己设置一身自己喜欢的衣服,从普通宫女、太监、侍卫到大臣首领,甚至皇子、公主。
  在这个虚拟世界中,游客并不孤独,你可以看到在游览的其他游客,可以和他们打招呼、聊天,也可以参加虚拟世界中举行的蹴鞠、围棋、骑马等多彩的活动,也能参观如“嫔妃游园”“百官早朝”等虚拟场景。游客如果有特别喜欢的景点,更可以把自拍传到网络社区和大家分享。
  “虚拟紫禁城”为广大中国古典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普及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逼真的现实场景直接给予观众一种最为真实和直观的印象,通过在线互动式的展示刺激浏览者主动思考和肢体的参与,进行双向交流。当然,虚拟交互给人带来愉悦体验的同时,也要警惕数字媒体在传播传统文化过程中容易使人产生技术至上的认识误区。虚拟技术虽然给人类带来图文处理等多方面的便利,但也可能造成人类对数字技术过分依赖的后果。另外,数字媒体虚拟空间的高度逼真,也可能降低人们对真实世界的感受力。针对“虚拟紫禁城”项目,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先生曾指出:“尽管采用大量的3D建模技术重现的文化遗产能让公众在交互、娱乐中了解文化信息,但这只限于浅层面的普及工作,数字技术的核心必须是内容为主,过于娱乐化会把真正的文化内涵给消解。”[2]
  2 移动交互艺术
  由于传统的PC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络的方式受限于媒介方式,所以移动化已成为未来网络发展的主要趋势,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主的移动电子设备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移动新媒体是一种将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结合的技术,使用户能够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自由收集和发送信息。科技的每一次创新与进步,都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感受,“APP”就是应运而生的移动平台应用软件。
  移动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从2013年开始至今,故宫出品的APP已经有五款,分别是《紫禁城祥瑞》《胤禛美人图》《皇帝的一天》《韩熙载夜宴图》以及2015年初最新推出的《每日故宫》,跟着这些APP,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深度游览故宫。这几款故宫系列的APP设计,通过新颖的数字交互方式,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技艺、历史故事、古典手工艺品,让用户通过使用这些APP,随时随地了解宫廷皇室与知识典故。《皇帝的一天》虚拟了一个故事:小皇帝想出宫玩耍,于是,乾清门外的小狮子为皇帝找替身,从早晨5点起床穿衣开始,读书、骑射、上朝、用膳,玩家可以体会“皇帝”一整天的丰富生活。游戏中,小狮子充当“讲解员”,通过弹出文字,介绍清代宫廷礼节以及服装、文化等知识。[3]萌萌的人物形象、有趣的游戏环节,使这款APP大获好评。但是,游戏的形象毕竟与故宫一贯严肃、权威的形象反差太大,短时间内可以利用趣味性的交互形式来满足用户对故宫的探索,久而久之,有可能会弱化故宫在公众心目中本该有的庄重、威严的历史形象,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应该认真思考“萌”过之后,后面的路要怎么走。因为公众是传统文化的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所以绝对不能忽略文化的传播形式对公众的影响。
  移动媒体在未来是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是一种新的文化体系,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移动交互兼具视觉感知和触觉感知,作为观众的反应模式,与用户之间产生了新的艺术形式的互动,它激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因此,移动新媒体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全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承时机。[4]
  3 交互艺术的发展及思考
  从传统的PC虚拟交互到移动终端的交互,交互艺术使大众获得了一种以休闲娱乐的方式接受享受文化的权力和艺术实践空间。它以前卫的艺术形式,把数字技术应用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为传统文化传播插上高科技的翅膀,形式上既继承了传统,又足够大胆创新。在传统和现实结合的形式中,新媒体艺术的交互艺术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及网络环境的完美统一,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全新风貌。同时,交互艺术更有利于将传统文化深入到人们生活中。它促进了人们生活的发展,更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未来,万物互联,极大地丰富了设计的多种可能性,交互艺术给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传统文化的传播在利用交互艺术的特性与优势的同时,应小心谨慎地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开发和核心价值的提取,积极寻找新的传播方式、新的空间与新的展示方式,帮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使其传承下去。[5]
  参考文献:
  [1] 李涵.信息时代的蜕变——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及其市场发展[J].美与时代,2013.
  [2] 黄涛,张雷.指游虚拟故宫——看皇帝吃饭与臣子下棋[N].竞报,2008.
  [3] 赵楠.“皇帝的一天”:揭秘故宫APP创作团队[J].小康旬刊,2015.
  [4] 郭敏.移动新媒体视阈下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
  [5] 朱鸿举.论数字媒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2017年“金刚坡下——傅抱石抗战时期绘画作品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展,集中展示了傅抱石在金刚坡时期的艺术风貌与成就,也向世人提供了一次深度了解绘画大师傅抱石在抗战时期与重庆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本文结合傅抱石抗战时期所处地域环境、艺术思想、创作题材及表现手法等内外因素,对此次展览中一系列重庆金刚坡时期代表性作品进行解读。  关键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傅抱石;抗战时期;重庆金刚坡;绘画
期刊
摘 要:在静物写作的过程中,色彩教学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创作的过程中首先是仔细观察和静物研究,重点提升个人的观察方式和观察能力。本文探究了如何在色彩教学的过程中突出静物写作和创新,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绘画能力。  关键词:色彩教学;静物写生;观察方式  静物画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是最具有话题性和广泛性的,具有特殊的艺术欣赏价值,在静物创作的过程中应科学应用色彩,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期刊
摘 要:非美术专业的学生对美术的感悟力和感知力较为薄弱,整体的艺术素养不高,在教学方面,对非美术专业的学生的教学方式应当区别于应用于美术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以钦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该校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对非美术专业的学生进行美术欣赏课程图画书的教学。本文针对非美术专业的学生,因材施教,分析相应对策,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非美术专业;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研究  0 引言 
期刊
摘 要:每个城市的地铁公共空间设计是该城市人文思想的真实体现,也是传播城市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关于其中的艺术产品设计(包括整套地铁空间内配套设施、空间的塑造设计)毫无疑问是与公共艺术相互影响的,甚至相互融合的。本文选取2017年建成一期工程并开始运行的成都地铁10号线为研究对象,以艺术、环境、乘客的有机良性互动为出发点,全方位地综合分析“最成都”这一主题地铁公共空间艺术向产品设计对于塑造基本轨道交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年画一直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教育对传统年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逐渐开始将其纳入了艺术课程之中,为艺术课程的创新发展带来了全新的血液。本文对中国传统年画中的杨家埠年画进行简单介绍,分析其在艺术课程中的地位,并就其对艺术课程的积极作用展开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传统年画;杨家埠年画;艺术课程;作用  1 杨家埠年画概述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指流传于山东省
期刊
摘 要:围绕江苏省实现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跨越的“十二五”战略目标,以创意文化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工作室项目化教学改革,完善以项目任务为载体、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本文以《建筑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的项目化改革为例,详述了项目化改革中教学目标的设定、课程教学单元划分,并最终将项目情景引入教学,利用情景推动课程进程,以实现项目与课堂更好的融合。  关键词:建筑动画;教学探索;课
期刊
摘 要:李安导演的《喜宴》,以同性恋爱的特殊方式为题材,巧妙运用视听语言元素,通过含蓄的镜头、平稳的运镜展示特殊的三角关系,简单、空灵的音乐处理及诗化的意蕴营造出对东方文化内涵的独特表达。  关键词:《喜宴》;视听元素;东方文化  电影《喜宴》是由李安执导的一部反映中国家庭伦理的同性恋题材电影,是李安早期“家庭三部曲”之一,影片曾获柏林电影节金雄奖。故事的展开,是一位在美国生活多年的年轻人邀请他的
期刊
摘 要:高校校园文化景观是一所高校文化底蕴较直接的呈现方式,对校园环境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淮海工学院苍梧校区为例,通过对苍梧校区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功能、景观类型的角度进行分析提案,提出苍梧校区校园文化景观提质改造设计方法与建议,探索高校校园文化景观建设途径。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景观;景观提质  校园景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承载,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然
期刊
摘 要:中国高铁由于受发展时间短、建设规模大、更新速度快等硬件因素制约,一直没有进行系统的品牌文化建设。随着高铁的发展进步,并逐渐成为旅客中长途旅行的重要载体,与企业形象息息相关的品牌文化建设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以长三角区域高铁品牌建设为基础,从广告策略研究方向进行分析,挖掘社会责任、民族文化、区域要素和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通过传统传媒和现代传媒方式进行推广,使高铁真正成为展示国家和民族形象
期刊
摘 要:本文对益阳当地的市场情况、资源分布情况做了了解后取了环境、经济、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当地的竹产业开发意义的探讨,另基于竹产品再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其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从产品引导、消费引导和文化引导三方面深入分析、探讨了竹产品再设计对未来人们生活的关键影响,旨在从竹产业开发和竹产品再设计两方面了解未来益阳本地的产业经济和竹产品再设计的发展方向和空间。  关键词:竹产业;竹产品;再设计  益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