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非美术专业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85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美术专业的学生对美术的感悟力和感知力较为薄弱,整体的艺术素养不高,在教学方面,对非美术专业的学生的教学方式应当区别于应用于美术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以钦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该校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对非美术专业的学生进行美术欣赏课程图画书的教学。本文针对非美术专业的学生,因材施教,分析相应对策,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非美术专业;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研究
  0 引言
  开设美术欣赏课程,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家教委为适应国情,提出在学校教育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美术欣赏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意义不容忽视,它不仅是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还促进德育和智育的同步发展。高校的美术欣赏课程,从课程教学中循序渐进,为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提升美术素养的平台。
  1 课程精准定位,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国教委〔1996〕5号文件中提到,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把美术欣赏课程作为必选课程的基础课程,目的是要学生在美术欣赏课程中感受美术、了解美术,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提高艺术素养。美术欣赏课程也是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必修课程之一,授课面向的是非美术专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课程设定时,要考虑到学生专业的应用方向,课程内容就不仅仅是介绍美术史和作品赏析,应该针对专业的特色进行对口的课程设定。
  以非美术专业的学前教育专业为例,为了更加精准地进行课程定位,课程内容应该包含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中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学前专业在职业生涯中面对的是低幼儿童的教学,在美术欣赏课程中,应当侧重于对图画书的赏析和分析,养成学生良好的图画书鉴赏品味,为未来职业生涯中进行良好师生互动打好基础。
  2 以兴趣导向为主,浅显易懂地表达专业知识
  美术的鉴赏需要具备基础的美术基础,非美术专业的学生因美术基础知识不完善,在讲授专业知识前应先讲解一些美术理论的基础知识。以抛出问题“何为美术?”为课程导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带动课堂的思考风暴。非美术专业的学生,给出“何为美术?”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例如美术就是画画,美术就是美术馆里面的画等等,使得课堂的氛围达到一个小高潮。听完学生们对“美术”看法的讨论后,再给出“美术”的解释,并用学生能够听懂的通俗的概念,即美术泛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①同时也详细地讲解一下美术的分类,避免用专业术语讲授,采用浅显易懂的聊天方式向非美术专业的学生传达理论知识,为教学打好基础。例如在讲解分类时,用图表的方式列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因此,根据本专业的应用方向,本门课程的美术欣赏主要是欣赏绘画里面的图画书,层层导入,由大及小,确定范围,详细深入。
  3 采用新型数字化多媒体设备,推动课程的良好进行
  科技的进步,为课堂提供了更加新型的授课方式。图画书的欣赏课程避免不了需要拿实体书进行课堂分析和讲解,“一对多”显然是供应远远小于需求,如果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图书传递浏览式,既浪费了上课的时间,又不利于学生对于课程讲授的内容的吸收。多媒体实验教室,合理地解决了硬件上的缺失,利用多媒体投射,在每个学生的电脑桌面呈现出图画书每一页的画面和文字脚本。在边说边看的教学模式中,向学生讲解图画书的内容、构图及蕴含的文化信息,学生及时地给出反馈感受,形成了互动性很强的教学模式,在新式的硬件支撑下,使课程教学得到了良好的运行。
  4 以理论知识为依据,结合实践活动,增加课程的趣味性
  美术欣赏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上,理论授课的课时占据了大部分的上课时间,为了避免成为枯燥的理论课程,在讲解了大量基本知识后,可以设置一些课程互动环节,来调动非美术专业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图画书《交响乐团捉迷藏 环游世界找一找》时,采用延伸思考学习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画面,同时派发任务“观察绘本内页画面内容,试着回答相关问题,每个环节限时5分钟,最后进行小组汇报回答”,调动课堂积极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专注力和观察力,又让学生了解了具有“世界”观的知识型图画书。这本图画书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使得学生对交响乐的乐器有了一定的了解,也领略了冰岛的小渔村、日本的首都东京市、葡萄牙的波尔图、俄罗斯、法国的普罗旺斯、希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埃及、意大利的威尼斯、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科特迪瓦的阿比让等,当地著名的景点与建筑、节庆美食与服饰特色等跃然纸上,呈现出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别出心裁的创意,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样的学习方式会更有效果。
  除了课堂互动外,适当地增加实践环节,结合赏析过的图画书,对内容进行改编,让学生集体演绎。在掌握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结合每个个体不同的美术感悟,进行图画书内容的演绎。在集体编排和演绎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集合的方式,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美术审美鉴赏能力。
  5 多看经典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
  学会“站在巨人肩上”授课,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的作品,给非美术专业的学生进行眼部洗礼,在殿堂级作品的熏陶中,让学生的眼界潜移默化地拓宽。学生在经历了罗马顶端的洗礼后,再看其他一些不那么优秀的作品时,心中就有了对比,就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慢慢领悟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和艺术氛围。
  6 归纳总结,学生个人的感悟反馈
  在美术欣赏课程中,不仅仅是欣赏,学会归纳总结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在讲述专业知识的同时,需要收集学生的观点、看法和感悟。例如,在介绍安东尼·布朗的《大猩猩》经典图书时,可以让学生归纳总结出这本书的画面構成、绘画风格、脚本文字组织力等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加强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以书写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可以通过书写的图画书日志中,看到学生的自我总结和个人反馈,并从中了解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和关注的方向,找到后期的课程教学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7 结语
  对于非美术专业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在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结合专业特点,把内容侧重点放在图画书的欣赏和分析上,采用现代化的媒介进行硬件辅助教学,结合浅显易懂的语言给学生讲述专业知识,进行趣味性的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领学生多看经典作品,能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能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增加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自身也能及时得到反馈,明确今后的教学方向。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这才是开设美术欣赏课程的意义所在。
  注释:①百科搜索解释。
  参考文献:
  [1] 陈铁梅.美术教育的真谛——“审美人生教育”让生命绚丽成长[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冯雅岚(1991—),女,湖南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现代插图。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汉服这一传统文化事物入手,简要介绍了汉服相关的文化并引申到它的美学价值上,然后结合具体的设计案例探讨汉服的设计美学,介绍了它的现状并阐明它的美学价值,最后以美学角度总结汉服发展的未来前景。  关键词:汉服;设计美学;发现与欣赏  随着当代社会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推广,汉服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如今的汉服已经基本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但是从美学的意义上来说它永不过时。现在的人们仍然在研究
期刊
摘 要:绘画中的线并不能单一而论,其价值蕴藏于每一件具有艺术性的作品之中。画面细节的特征、线的分布、色调的处理等是构成画面风格的重要元素。形成这种变化的元素中,线的作用功不可没,尤其是在当代的绘画创作中日益显现。线的虚实、粗细、轻重缓急,对画面的整体气氛都有重要影响。本文意在通过对线的变化于画面表现的研究,梳理其表现形式及规律。  关键词:线;艺术语言;技法;情感表达  绘画的种类是多样的,早期山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城市消费综合体的模式中新涌现了一种功能集群,笔者将其归纳为大型城市创意消费空间。作为视知觉中最鲜明的感受,消费空间中的色彩风格发生的变化最为显而易见。对于这种新式的消费空间的色彩定位,本文以成都西村大院为案例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对案例中值得学习和吸收的部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型城市;创意消费空间;消费升级;素简美学;色彩潮流  1 什么是大型城市创意消费空间  城市中的商业空间
期刊
摘 要:当代艺术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发展的。无印良品是一个品牌,同时它也是一种设计风格的符号。这是一种没有设计的设计,不论是产品本身还是宣传手段,抑或是包装风格,都简约而不简单。正如原研哉所说:“设计,归根结底,是我们对生活的发言。而好的设计,最令我们视而不见,习焉不察,因为,它就是我们的日常。”  关键词:设计;无印良品;再设计  0 序言  无印良品的产品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物质欲求的不断膨胀,消费品领域早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除了高端的品牌,一般大众消费的产品无论是从品质还是经营理念都相差甚微,单方面从产品入手去竞争这种营销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更多地要在商业展示空间中做文章。但现存的问题是,大部分的品牌展示空间雷同,千篇一律,没有突出的个性特征,展示空间与品牌内在分离,只追求所谓的形式感,并没有带着疑问去做空间,把形式强加给展示空间
期刊
摘 要:微信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如何利用好微信,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是一个十分有必要研究的课题。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微信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途径,为大学生尤其是传媒类大学生提供帮助。  关键词:微信;助力;就业;创业  微信团队于2017年11月发布数据报告。报告显示:日登录用户达9.02亿,比去年增长17%;公众号月活跃账号数350万,月活跃粉丝数7.97亿。这些数字说明,微信已经强势
期刊
摘 要:乡愁体验主题公园是为人们提供感受传统文化的休憩场所,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公园景观的设计,传达出了“记住乡愁”、“留住文脉”、实现“和谐栖居”环境的思想理念。本文从景观设计理论的角度论述了文化传承、自然生态可持续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将泰州市传统文化融入公园景观设计之中,找到能体现当地特色的设计方法,为其他中小城市的公园设计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乡愁;文化传承;科普教育;可持续发展;自然生态  
期刊
摘 要:罗聘是清后期颇具创新精神的著名画家,前期追摹“扬州八怪 ”构图简单、尚新尚奇的画风,以画梅、画鬼闻名全国。后中晚年时期三上北京,革新画风,完成了自身绘画风格的转变。但由于历史条件及其自身修养的不足,其绘画艺术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罗聘;绘画艺术;独特性;局限性  罗聘,字遯夫,别号两峰,又自号金牛山人、衣云道人、花之寺僧等,原籍安徽歙县人,后迁居扬州,是扬州著名画家,亦是“扬州
期刊
摘 要:2017年“金刚坡下——傅抱石抗战时期绘画作品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展,集中展示了傅抱石在金刚坡时期的艺术风貌与成就,也向世人提供了一次深度了解绘画大师傅抱石在抗战时期与重庆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本文结合傅抱石抗战时期所处地域环境、艺术思想、创作题材及表现手法等内外因素,对此次展览中一系列重庆金刚坡时期代表性作品进行解读。  关键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傅抱石;抗战时期;重庆金刚坡;绘画
期刊
摘 要:在静物写作的过程中,色彩教学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创作的过程中首先是仔细观察和静物研究,重点提升个人的观察方式和观察能力。本文探究了如何在色彩教学的过程中突出静物写作和创新,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绘画能力。  关键词:色彩教学;静物写生;观察方式  静物画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是最具有话题性和广泛性的,具有特殊的艺术欣赏价值,在静物创作的过程中应科学应用色彩,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