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腾:一笑而过的喜剧留不住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defend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沈腾,1979年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2003年出演开心麻花剧团第一部舞台剧,之后成为开心麻花的台柱之一。2012年起,连续4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参加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等,并出演多部电视剧。
  听《环球人物》记者说要和他聊聊喜剧,沈腾反倒一时语塞了:“这个话题太大,该如何谈起呢?”他说,长期浸淫在这个领域里,很多东西都已潜移默化融入了身体之中,就像给他一个刺激,他就能很自然地去应对、去表演。但要说出来,还真有些难度。
  最近,他主演的喜剧片《夏洛特烦恼》,以黑马的姿态在众多影片中杀出重围,取得了高票房和好口碑。电影改编自开心麻花的同名舞台剧,讲述了沈腾扮演的男主角大闹初恋情人的婚礼现场,发生意外、“穿越”回青春校园,并重新领悟人生的故事。在春晚舞台上的“郝健”之外,沈腾的表演再次留给观众深刻印象。
  《环球人物》:大家都说你是一个天生的喜剧演员,你自己怎么看?
  沈腾:也不见得吧。东北人,语言自带幽默感,这要归功于地域。另外就是通过多年的学习实践,收获了一些感性和理性上的认知,中间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环球人物》:在喜剧创作上你觉得自己比较擅长的是哪方面?
  沈腾:包袱。比如和大非、大魔(开心麻花的两位编剧)比起来,他俩是故事讲得好,我是在抖包袱方面比较强。我在开心麻花当导演,最初的理念是“故事要为包袱让路”,哪怕是“外插花”跟故事没啥关系,只要包袱响我也留着。到了现在我觉得还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比较重要。
  《环球人物》:这种转变是怎么发生的?
  沈腾:应该是在实践中吧。过了几年回过头去看大非、大魔的作品,我觉得看起来还是很舒服。而我最初的那些东西,我回过头去看,就会有点脸红,真的是为搞笑而搞笑,完全没必要。
  《环球人物》:说说《夏洛特烦恼》,这部喜剧的魅力在哪里?
  沈腾: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前,已经经过舞台剧的多次实践,使得剧本非常扎实。我和马丽等都是高龄电影新人,没有什么票房号召力,电影能火真的是因为内容好。
  电影的包袱很密集,但它们都没有偏离故事。观众不光一笑而过,还用4个字来总结它——功德无量,它让那些即将解散的、或者说生活在坟墓里面的夫妻变得更加热情、更加珍惜对方。
  《环球人物》:也有一些观众批评,你们一帮30多岁的演员去演高中生很别扭。
  沈腾:拍摄时我们也有这样的顾虑,但我们开心麻花风格的电影,去随便找个年轻演员来演很不容易。一个好的喜剧演员,他会利用自己的表演,让观众很快进入情节,不光把时间停留在演员脸上。我觉得我们做到了,电影足够好笑,情节足够动人,我们没有给观众留下很多找茬的空间。
  《环球人物》:从舞台到电影,怎样调整自己的表演方式?
  沈腾:最重要的是表演尺度往回“收”了一下。舞台剧你想让最后一排观众也看见你笑,你就得笑得跟沙皮狗似的,我脸上的这些褶子就是这么出来的(笑)。电影里一个微表情,大家就能感受到你的情绪。
  《环球人物》: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沈腾:我给大非、大魔这部导演处女作打满分。但我对自己的表演从来不满意,很少敢回过头去看,尤其是春晚。
  《环球人物》:为什么?
  沈腾:春晚是一个特殊的舞台。在排练中,曾经有前辈告诉我,得“先有意义,再有意思”,一开始我非常抵触。因为作为一个小品,它的时长短、容量很有限,起承转合什么都不能少,还要花时间去铺意义,就很影响搞笑的时间。但在春晚这么一个特殊性的舞台,它必须这么干,就变得难上加难。可能我最喜欢的,还是在舞台上撒野吧。
  《环球人物》:据说你是一个非常较劲的人,怎么较劲法?
  沈腾:站在舞台上表演,和观众的反应较劲。创作中,和自己较劲。过程很痛苦。
  我也不是安心当一个演员的人,就像《夏洛特烦恼》这部电影,我一进剧组就和导演们掰扯这个人物,有时还陷入僵持。
  《环球人物》:这样会很累吧?很多喜剧演员生活中很压抑,怎样去平衡创作压力?
  沈腾:是的,很累很痛苦。我也没有特别的渠道去平衡这种痛苦,我不会和朋友们去喝酒吐槽,只会一个人承受,坐在那儿叹气。但这种痛苦是创作者必须承受的。舞台能够冲刷掉这种痛苦的时刻就是谢幕,站在那里享受掌声的时刻。在影院,听到大家山崩地裂的笑,也是冲刷痛苦的途径。
  《环球人物》:怎么看现在的喜剧片创作?
  沈腾:现在观众对喜剧挺渴求的。几部高票房纪录的保持者,都是喜剧片。但是我觉得喜剧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麻花进入市场比较晚,但应该会对喜剧片这个圈子产生良性的刺激。就像做话剧一样,我们不希望周边的话剧团体做得不好,大家好才是真好,盘子才越大。
  《环球人物》:理想的喜剧片是什么样的?
  沈腾:喜剧其实挺难定义的,很宽泛。有一个圆满大结局的电影,也可以算喜剧吧?我觉得最好的喜剧还是讽刺性的,有批判、有揭露、有泪水。一笑而过的东西留不住。我希望自己能创作出留得住的作品。
其他文献
匈牙利姑娘纳特丽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工作,经常回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探望父母。每次回去,她都想买些西欧生产的“洋气”礼物送给他们。可是她发现,妈妈越来越不稀罕她带回去的“欧洲制造”了。纳特丽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我妈妈现在只去布达佩斯的中国商贸城买衣服,身上从里到外都是中国服装。她说,中国衣服鞋帽款式多,样子新潮,质量好,价格也能承受,让她靠退休金生活时,也能把自己打扮得好好的。我也常陪妈妈逛中国商店
翻墙、偷窥、上房、刺杀……假如某个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这类知识,估计会引来警察的干预。川上仁一教授所要讲的“忍术”,偏偏离不开此类内容,而日本警方也绝不会因此来找他的麻烦。这位教授,本人便是一名忍术大家,最近刚刚被三重大学社会实践中心特聘为教授讲“忍术学”。    第二十一代宗师  川上仁一,1950年出生于日本福井县若狭町,看起来不过40岁左右,而且文质彬彬、谈吐风雅。但如果和他握手,你就会有
疗养院里的花园有他的忧伤,修道院外的星空是他的幻想    盛夏过后,薰衣草田结束了收割期,这意味着普罗旺斯闻香识色的时节渐行渐远了。没有了薰衣草和海滩烈日,很多人便把目光转向了更南边的西班牙,企图抓住夏天的尾巴。而也有人和我一样,反其道而行,在游客渐渐稀少的季节从巴黎来到普罗旺斯,不为薰衣草,不为乡野别墅,只为了安静地寻觅艺术大师梵高留下的足迹——在普罗旺斯大区的阿尔勒和圣雷米两座小城,梵高度过了
1 4月26日17时17分,国航CCA058航班搭载198名旅客顺利抵达成都。2 4月27日5点10分,执行中国政府医疗队包机运输任务的机组在认真地进行飞行前准备。3 4月27日5点45分,中国医疗队正在登机。(本组照片由张翔宇、李娇 摄)  4月25日的午后,很多人都沉浸在悠闲的周末时光中,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南麓那个历来宁静的佛国尼泊尔。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世界的宁静,8.1级大地震! 
泰国半数以上交通事故皆因酒驾。但处罚并不严厉,多为到公园或图书馆进行社区服务,多年来酒驾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遏制。最近,为了打击这些“马路杀手”,泰国警方公布了新的处罚方案:酒驾者将被送往医院太平间服务至少48小时,帮忙清理、搬运尸体。消息一出,支持者拍手称快:酒驾者在太平间亲身体验生命无常,才能感受伤痛、唤醒良知,不再冒生命危险违章驾驶。不过,这项措施不具有任何强制性,酒驾者仍可选择其他处罚方式。
郑贞铭,摄于2015年1月。  人物简介  郑贞铭,1936年生于福建闽侯,1942年赴台湾,台湾政治大学文学学士、法学硕士。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系所教授、主任、所长、社会科学院长,台湾“中央社”常驻监察人,《香港时报》董事长等职,被誉为台湾“新闻教父”。  郑贞铭先生衣着总是整洁优雅,衬着一头花白头发,透出儒雅的学者风范。年初,这位台湾“新闻教父”推出力作《百年大师》,讲述上世纪对中国社会产
2015,反战之夏  自从众议院强行通过《新安保法案》,讓日本成为“可以作战的国家”后,民众就展开了各种抗议活动。随之而来的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70周年纪念日,政府宣布筹划重启核电站建设,引发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反对战争”“反对重启核电站”的标语随处可见。70年前的战争创伤与4年前大地震、大海啸、核泄漏的创伤紧紧叠加,不安全的感觉笼罩了这个夏天。当日本妈妈们推着婴儿车走在抗议队伍中时,安倍
20岁成为美国公民,60岁当上首位女国务卿  她是世界外交舞台上的名人,又格外喜爱胸针,甚至说过“我让装饰胸针业重现生机”;她20岁才成为美国公民,60岁当上了美国首位女国务卿;在克林顿当总统时,她为他的外交政策满世界奔走,当希拉里冲击白宫时,她又成了铁杆支持者。  她,就是马德琳·科贝尔·奥尔布赖特。她的名言是:“我不相信好事是偶然发生的,我相信你赢得了它们。”“胖是因为我皮太厚”  奥尔布赖特
年轻干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要迈好人生第一步,实现健康成长,关键是做到七个方面。一要摆正心态。从学校走进机关,由学生转变为公务员,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正确看待自己。年轻干部在学校表现优秀,工作后要学会归零,从头做起。其次要正确看待工作。把工作看作生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最高境界;把工作当作事业,勤奋敬业,积极进取,这是崇高境界;把工作当作职业,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既然选择了公
3月29日,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国葬仪式在连绵阴雨中举行。据悉,有超过144万人前往新加坡国会大厦等处向李光耀告别。当日,韩国总统朴槿惠、日本首相安倍、印度总理莫迪等23位外国领导人及代表,以及多位李光耀生前友好出席葬礼。习近平主席特使、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专程赴新加坡出席葬礼。极尽哀荣的国葬,让“葬礼外交”又一次成为各国媒体上的热词。高规格体现中国真情  在新加坡,李源潮再次展示了中国人民对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