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美国流行纸衣服

来源 :老年博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ailtol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纸制服装在现代欧美的第一次流行与时尚无关,更多的是物资短缺下对成本的考虑。它的兴起与没落,某种程度上也是西方世界的重心从欧洲向美国转移的写照。
  大概1个世纪前,欧美各国的服装产业爆发了一场革命。对既想省钱又爱美的消费者来说,那是一段奇迹般的岁月:男士西装有50多款,每套仅售60美分。更重要的是,当衣服脏了,你只需一块橡皮,就能让它焕然一新。
  这些衣服都是纸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和奥地利是它们的发源地。战争结束后,纸质服装在意大利、土耳其和英国流行开来,而后高调进军美国。当时,华盛顿媒体《昏星报》提到,从德国进口的纸质西装单价低至46美分,一名男士可以让自己每星期穿的服装款式不重样。一年下来,总的花费可能还不如1套羊毛西装多。
  战火中的发明轰动大西洋两岸
  美国《史密森尼》杂志网站称,事实上,在美国于1917年4月对德宣战前,美国的报纸和杂志就刊发大量报道,盛赞德国人创造性地建立了“替代原材料产业”。有一段时间,德语中的Ersatz(表示“替代”)被收录进美国出版的词典,而且,不只是民间制衣业,连德国士兵的制服都用上了纸。
  乍一听,纸制服装的耐久性和坚固性都很成问题。其实,这种衣服并非简单地将纸张粘贴在一起。翻阅专业刊物可知,最常见的方法是:把纸切成窄条,然后送上专用的织机,纺织成类似纱线的状态;然后再用“纸线”织成“纸布”,和传统制衣业无甚区别。
  在饱经战乱、百废待兴的欧洲,纸张一度被视为“万能材料”,代表性的作品还包括纸板墙和纸做的防水罩。1919年2月,纽约《太阳报》写道:“欧洲人的住所用油纸代替了玻璃窗,桌子、椅子和其他小家具都是用纸做的,连厨房用具也如法炮制。”
  纸制产品的异军突起,除了因为其成本低廉,还和原材料供应息息相关。“一战”结束后,全球范围内的羊毛供应严重短缺,连羊毛出口大户美国也没法独善其身,主要原因是大量原料被转移到军服、毯子和军火上。
  美国商务部进口了一批奥地利纸制西服,在华盛顿特区展出,然后送往全国各地巡展。华盛顿的展览于1920年9月开幕时,美联社称“每套西服报价15美分,而且可重复使用”。这次展览还展出了纸做的桌布、洗衣袋、墙面装饰品和麻绳等。
  此举似乎表明,面对德国、奥地利这样的战败国,美国是宽宏大量的。更现实的在于,当时,美国是廉价服装的主要出口国,美国服装制造商担心,今后将不得不与便宜得多的纸制品正面竞争。换言之,美国商务部的巡回展览可以让全国各地的服装生产商有机会近距离考察他们的竞争对手;万一纸质服装火了,各地的造纸企业也想从中分一杯羹。
  行业刊物《纺织品世界》评论道:“看起来很明显,德国和奥地利制造商打算用他们的纸制替代品替代真正的服装,最终攻陷全球市场。”
  纸衣服不怕水,可手洗
  政府和商家举棋不定,但公众意兴盎然,越来越多的胆大者决定试试纸制服装。
  在費城,一位商人穿着整洁的纸制礼服在路上散步。他告诉记者,他的西装是纸做的,衬衫领子和领带也是。整套衣服只花了75美分,领子和领带各7美分,共89美分。作为对比,光是一件羊毛西装就要花30美元甚至更多。
  女装和童装也受到青睐。1920年的一张新闻照片显示,3名女性正在高兴地制作一套据说价格介于25美分至50美分之间的纸制套装。标题是:“它们是可以洗的。”有些纸制服装的确是耐水的,但只能用手洗,且必须挂起来晾干。
  第二年夏天,有摄影师在芝加哥的水边拍下了一名女游客的照片,她穿着当地一家造纸厂打造的价值1.5美元的泳衣。这款泳衣“经受住了各种粗糙处理和磨损的考验,令人称奇”。还有报道称,芝加哥的一家制造商推出了一款价值2美元的女帽,“对布料的仿制惟妙惟肖”,帽子上还装饰着羽毛。不用问,也是用纸做的。
  1921年秋天,威斯康星州的一家生产商设计的纸制西服在纽约市的贸易展上吸引了大批观众。《纽约论坛报》绘声绘色地描述道,这套西装“重量特别轻,颜色深蓝,一眼看上去就非常耐用”。要是不仔细分辨,人们很容易把它当成寻常的粗花呢西装。
  大众意兴阑珊,收藏家视若珍宝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为纸制服装所倾倒。美国服装制造商协会的一位代表嘲笑这类产品“在美国行不通。我们习惯了伸出手肘,或者轻快地迈步。因此,纸做的衣服长久不了”。
  《科学美国人》杂志提到了这种衣服的另一个缺陷:虽然德国进口的纸质服装“与广大同胞对廉价但耐用的服装的偏好非常接近”,但它们“太重了,穿上让人浑身难受”。
  产业链上游的造纸业也对此缺乏热情。事实上,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公众对纸质服装的新鲜感已基本消失,这不仅是由于纸的局限性,还因为没有被战火波及的美国已是当时最繁荣的国家,人们腰包鼓了,自然对廉价替代品没了兴趣。
  观念一旦定型就很难改变。1929年的大萧条也不足以重振美国人对纸衣服的热爱,无论它们多便宜。消费者宁愿把羊毛和棉花穿成破烂,也不愿穿纸制服装。
  20世纪60年代,纸制服装再次看到了借流行文化切入市场的契机,一度凭借大胆的色彩、变幻莫测的图案和美轮美奂的设计卷土重来。可惜,它比20年代的前辈还短命。
  如此看来,仅就选材用料而论,如今的服装产业或许处于史上最保守的时代,但这不意味着纸制服装一钱不值。对有远见的收藏家而言,它们始终是不错的投资标的。2018年5月的一次拍卖会上,一条从著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那里汲取灵感的纸裙拍出了1600美元;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华盛顿国家历史博物馆也收藏了类似的展品。
  至少从这个角度看,纸制服装并非粗制滥造的同义词,只是不适合整天穿而已。
其他文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对鞋子都不陌生。细心的朋友会发现,鞋子穿久了鞋底难免会有磨损:有的鞋底外侧磨损得多,有的鞋跟内侧磨损严重。多数人都觉得无所谓,找修鞋师傅修修,或者直接扔掉。天津市第一工人疗养院康复治疗主管治疗师白晓明认为,鞋底的磨损状况反映了每个人身体的不同,也反映了我们身体疾病变化的状况,通过鞋跟磨损的位置和程度能够分析出我们的身体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  1.鞋跟外侧磨损—可能出现了腰、
期刊
古有“武将宝剑,文人宝砚”之说,认为“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也”。为了得到一方绝美佳砚,“以文为业、砚为田”的苏东坡,可谓动了不少脑筋。  苏东坡一生留下的有关砚台的诗句可是不少,最著名的有《偶于龙井辨才术处得歙砚甚奇作小诗》:“羅细无纹角浪平,半丸犀璧浦云泓。午窗睡起人初静,时听西风泣瑟声。”龙尾砚,即歙砚,因宋时歙石出于歙州龙尾山而得名。《龙尾砚歌》中将龙尾砚吟诵一番:“黄琮白璧天下惜,顾恐
期刊
目前,日本需要专业看护的老年人已超过650万。老年人缺乏运动,经常腰腿疼痛,久而久之生活难以自理,便住进养老院接受看护。为了增强老年人身體素质、减轻财政压力,有些机构推行“购物健身”计划,鼓励老年人通过逛超市购物增加运动量,以强身健体。服务机构开车接送老人往返,老人购物时派人陪同照顾,还备有老人专用的购物车,让腰腿疼痛的老人能轻松推动。  事实证明,此举确有一定的“防老”作用。老人踮脚或弯腰从高低
期刊
它颤抖着、犹豫着,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端着汤行走时不想让汤洒出来一样,在确定眼前的覆盆子已经成熟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摘下来,放进一个小果篮中,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一分钟……近日,世界上第一台“采摘机器人”首次采摘了一颗覆盆子。  这台带有机械手臂的轮式机器人高1.8米,正在英国西苏塞克斯郡的霍尔·亨特农场温室进行实地试验。在传感器和3D摄像机的引导下,机器人的钳子通过人工智能将成熟水果的图像放大,然
期刊
孩子,我希望你自始至終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你可以是农民,可以是工程师,可以是演员,可以是流浪汉,但你必须是个理想主义者。  童年,我们讲英雄故事给你听,并不是一定要你成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纯正的品格。  少年,我们让你接触诗歌、绘画、音乐,是为了让你的心灵填满高尚的情趣。  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  理想会使人出众。  孩子,不要为自己的外形担
期刊
中医总结了缓解脚痛的4个动作,这些动作每个至少做1分钟,每天做3次以上,即可见效。  绷直双腿 面对墙壁,席地而坐,双脚抵住墙面,双腿绷直,拉伸小腿肌肉和腿后肌肉。做此动作时,可以在臀部下垫个枕头,拉伸时上身可适当前倾。  放松脚趾 右腿向前跨步,左脚脚趾碰地,感觉脚背拉伸,保持1分钟,然后换右腿。  分开脚趾 坐在椅子上,右脚踝架在左大腿上,将手指依次插入脚趾缝,尽量将脚趾分开,左右交替重复。 
期刊
夏天被蚊子叮咬是件很烦恼的事情,不少人会用抓挠来解决瘙痒之苦。可抓挠后,皮肤血管扩张,越挠越痒不说,还不易消退,甚至引起红肿、发炎。其实,日常生活中,就有一些天然止痒“妙方”,用起来也比较安全,不妨一试。  柠檬汁、芦荟汁 柠檬呈酸性,芦荟为凉性,都有收敛皮肤血管的作用,能快速赶走瘙痒感。具体方法:将柠檬或芦荟榨成汁,然后用棉签蘸着涂擦被叮咬处。  茶叶 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能杀菌、消炎、止痒。具体
期刊
童年时,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一个人不仅要照料我们,还要做家务,总是忙忙碌碌的。早晨,我们揉着惺忪的睡眼爬起来时,母亲已经把院子打扫干净,屋子里的桌椅也都抹得一尘不染,厨房里飘出好闻的粥香。母亲有时坐在窗前做针线活,有时忙着喂鸡、喂鸭。等到我和姐姐去上学,母亲又开始忙碌,她永远有忙不完的事情。  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母亲坐在葡萄架下,手里竟然捧著一本小书,聚精会神地盯着书看,没有听到我的脚步声。我
期刊
日前,中国营养学会公布了相关调查数据: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平均每人每日蔬菜的摄入量为269.4克,与2002年相比,总体平均蔬菜摄入量下降,农村居民人均减少了29.5克。城乡居民每天人均水果的摄入量为40.7克,处于较低水平。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李文杰说,摄入足量、合理的蔬果非常重要,可以提供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此外,蔬果中还含有植物化学物,如白藜芦醇、花
期刊
古代文人多有雅号,而雅号的得名,原因固不止一端。  有因兴趣爱好得名的。陆游《老学庵笔记》中记载,范仲淹“酷好弹琴,唯有一曲《履霜》,时人故号‘范履霜’”。  有因创作方式而得名的。贾岛作诗耽于苦吟。这种创作方式为主张文理自然的苏轼所不屑,他在《赠诗僧道通》中说:“为报韩公莫轻许,从今岛可是诗奴。”后人便对贾岛以“诗奴”称之。  有因创作风格而得名的。李白诗歌想落天外、清新飘逸,被誉为“诗仙”;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