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江南文人避世风尚论略

来源 :江海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zhi1984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末天下板荡,逃避世事于文人中已然成风。不同文人基于自身的条件,选择的具体避世之法不同。概括起来,元末文人藉以逃避世事的生活方式有五种:书画避世、逃禅学道避世、隐于学校、文人雅集以寻求慰藉,以及遁居以自适。元末文士企图以不同的方式忘怀世事,是封建社会后期人们越来越看重个体心性自由潮流的一种反映。
其他文献
伊拉克战争出人意料地结束了.战争没有像许多专家所预想的那样,有伊拉克方面激烈顽强的抵抗和美英联军攻打重点设防城市时的重大人员伤亡.相反,被看做伊拉克政权最后希望的"
习惯了充分备课旁征博引、巧妙安排,走上讲台、信心百倍,自然社会、宏观微观、物质意识、古今中外、配方计算、口若悬河、妙语连珠,每一方教室里概莫能外地尽显师者的渊博学识,四十分钟的课堂精彩充实,学生醉了、迷了……  我的老师真行,什么都懂,真厉害!  这就是优质课吗?这就是高效课堂吗?这就是优秀的师者吗?  窗外的大树在嫩黄的小草面前伟岸,自然高大。  高空的雄鹰在待哺的雏鸟面前自如的翻飞,当然潇洒。
新课标的颁布让写作有了更广阔的空间,然而,如果我们不能深入地领悟新课程的理念,在理解上就会出现偏颇,表现在:  追求文采,失去朴实  翻看中高考的满分作文,各种竞赛的获奖作文,我们会发现它们写景抒情辞藻优美,笔墨精彩,句式多采用修辞骑倾向;发议论,往往联系人生,感悟哲理。在形式上常常不拘一格,花样繁多。于是,我们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就会以此为蓝本。他们在材料的纷繁、词汇的丰富和修辞的多样性等方面给
读钱锡生君<关于吴文英生平中的两个问题>(<文学遗产>1993年第2期)一文,深为钱君对梦窗词的洞悉折服,钱君论梦窗"十载西湖"在"十载吴中会"之先和苏、杭二妾为一人之观点,也几
高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影视技术突飞猛进、“碎片化”信息接收方式的形成,造就了微电影。微电影因具有完全不同于电视广告、电影和网络视频的独特属性和传播方式,不仅带来了一
通过对高校教育教学现状的分析,以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提出高校的发展理念,即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