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一晃爱情的水杯

来源 :家庭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ey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段日子他心里很不宁静,烦心事接踵而来,搅得他看这个城市天空中好不容易才有的蓝天白云,也一如往日般灰黄蒙尘。
  妻子早就下了岗,在家做“家庭煮妇”已好几年;儿子去年考上大学,学的是艺术类的动漫专业。虽说学校不错,专业也有好前景,但专业收费高,每年单是学费就一万多,加上住宿、吃饭、穿衣、书费和其他日常开销,他的工资在儿子身上就用去了大半;他6年前按揭买了房,每月要还近一千元,从成为“房奴”那天起,这笔按揭款就像一座沉重的山压在他身上。住在房子里,心也安不下来,每天上下班,关门开门,就觉得这房子的一面墙或一扇窗某天就有可能被别人推倒或卸下。而更让他感到雪上加霜的是,他现在供职的这个单位越来越不景气,物价涨了收入却降了。
  回到家呢?家里的日子波澜不惊。他和妻子的婚姻早过了七年之痒,每天上下班、吃饭,然后是妻子在沙发上斜躺着看电视。他不喜欢看电视剧,如果妻子刚好换到他感兴趣的某个节目,他就看一会儿。大多时间,他就拿着一本书或杂志,斜躺在另一个长沙发上看。每天晚上十一点是他们的休息时间,在床上,他总是瞪大眼睛看会儿黑乎乎的天花板,听着身边妻子的细细鼾声,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除了每月或多或少的欢好,他们的日子总是一样的模式。有时他想起过去年少轻狂的日子,觉得恍如隔世。那时,他心中的爱情和婚姻是多么美好,多么令人神往!一晃几年过去,他的爱情和婚姻怎么就变了味呢?犹如死水一潭。
  那天,要去上班时,他和妻子又为了钱的问题吵了几句。原因是他们的小女儿正在上小学,妻子看到别人的孩子都报了各种辅导班,而他们的女儿什么班也没有报过。妻子想给报个班,他不同意,钱是一回事,关键是他不赞成小孩子报乱七八糟的班,觉得没用。妻子嘟囔,说他怕花钱。他一下子火了,不由自主地说:“你怎么不去挣?”一句话说得妻子流泪了。骑车走在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流和车流,他想到了句古诗:“贫贱夫妻百事哀。”
  天变得越来越阴沉,他站在办公室窗前,伸手拭了拭。这时,他的手机短信铃声响了,他打开看了看:“省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未来6小时本市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请注意防范。”看下面的发信人号码,很陌生。他猜测可能是省气象台公益发布的。因为这个省会城市前几天刚下过一场大暴雨,本来气象台已经发布了暴雨预警信息,但气象台下属的公司却是谁交过钱就把这个信息发给谁。
  刚回到办公桌前坐下,他突然想到妻子是小灵通,得不到这个预警信息。他就把这条暴雨预警短信转发给了妻子,他知道妻子中午要接孩子,怕她忘带雨衣。短信刚发出去一会,他的手机又响了,短信是妻子发过来的:“刚才那条短信是我让别人发给你的,你又发给了我。”原来,妻子那会儿正和院里的邻居聊天,那个邻居每月交了钱,手机能够收到气象预警短信,妻子知道他的手机没交气象预警钱,就让邻居把那条预警短信转发给了他。
  那天中午回家吃饭的时候,妻子说了这个短信的由来,他感动得竟一时无语。疲惫也好,困倦也好,原来,他们的心仍然是相通的,不然怎么会如此心有灵犀呢?
  有时候,婚姻就如一个人一直在路上走,也会有疲倦的时候,激情因此沉淀了。这个时候,如果能及时晃一晃爱情的水杯,我们就会发现,爱人没变,一切都没变,变化的,只是我们困倦的心。
其他文献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国学界开始关注“科举与文学”的话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科举文学”,无论是在概念界定还是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收获。  随着“
比较文学从学科成立之初开始就是一门面向他者的学科,当法国学者自觉地将目光投向其他国家的文学时,其着眼点已经突破了一国的视野,而扩展至整个国际范围,他们将文学研究的领域拓
作为学者的钱锺书,他对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声誉;作为作家的钱锺书,他的散文、小说创作,虽然作品极少,却是极具思想、艺术的特色,因而受到中国现
男人觉得,女人对他越来越不满意了。  婚前,女人像小鸟,总用崇拜的眼光看他。他也信誓旦旦地许诺给女人一个幸福的未来。可幸福是什么?当所有的甜言蜜语说完,所有浪漫的事情做完,日子就成了锅碗瓢盆、油盐酱醋了。  下了班,女人一边做饭,一边说:“办公室里的小张,今天穿了一件狐皮大皮,真风光。”饭后,男人一边洗碗,一边又听女人唠叨:“楼下的李科长,升副局长了。”男人不说话,心里有些难过。他不是不想出人头地
根据智能电网电力通信网业务的特点及电力通信网的典型结构,对电力通信网业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业务重要度的概念,确定了业务重要度度量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业务风险度、通道段业
该论文从个体生命的视角,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采用"典型现象"、"细读"、"新历史主义"的方法,对"十七年"的小说作品给以"重读".陈思和的"庙堂""广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