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自我和他者关系问题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lin1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文学从学科成立之初开始就是一门面向他者的学科,当法国学者自觉地将目光投向其他国家的文学时,其着眼点已经突破了一国的视野,而扩展至整个国际范围,他们将文学研究的领域拓展开来,从狭隘的自我走向了广阔的他者。在其后的学科发展过程中,比较文学研究者一直都以自觉的他者意识进行着文学的比较研究,经历了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三个不同的跨越他者界限的阶段,形成了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中国学科。可以说整个学科理论发展史就是一个向他者领域拓展的历史。 比较总是在自我和他者之间进行的,自我是比较的必然出发点,他者则是可供比较、以资借鉴的对象。比较文学研究的自我是“文学”、是“文学性”,这是比较文学最本质的规定性,它决定了学科的性质与类属,即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一种,而区别于比较文化、比较哲学、比较教育学、比较解剖学等等。从“文学”这个自我出发,他者是其差异的存在,是跨学科研究当中其他的学科,也是跨文明研究当中其它文化处境下的文学。然而,现有的学科理论对自我和他者的关系并没有太多的论述。在东西方文化中,有着众多的对自我和他者关系探讨的思想资源。本文对其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找出四个汉字“北”、“从”、“比”、“化”对这种关系进行分类,在字形上都是两人结构,分别代表了自我和他者之间对立、从属、平等、和而不同的关系。对立与从属关系是比较文学研究当中所力图克服的两种不良倾向,平等关系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内在规定性,和而不同的关系则是比较文学研究应该指向的终极目标。 以自我和他者之间这种和而不同的关系为指导,本文重新审视了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义和跨学科、跨文明研究当中的有关问题,认为比较文学是在和而不同的他者视域中进行的一种文学研究,是在对话和理解当中探讨跨文化、跨学科的和而不同的互识、互证与互补,它以超越性的比较为研究方法,以与自我有着平等主体地位的他者为研究对象。在跨学科研究当中,通过文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比较,一方面揭示在人类文化体系中不同知识形态的和谐共生,一方面彰显各门学科的独特性。在跨文明研究当中,比较文学应该超越于文化霸权主义与文化孤立主义,超越于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论争,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达到异质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相互借鉴和相互补充。
其他文献
收购我丈夫的人,还可免费得到他平时喜欢使用的全套打猎和钓鱼的装备,以及牛仔裤一条、长筒靴一双、T恤衫两件以及纯种狼狗一只、自制的晒干野味50磅!    有一个40岁的美国女人,她做了一件令人吃惊的事情: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标题赫然写着——廉价出让丈夫一名!  是的,她要廉价卖掉自己的丈夫,原因是她不再欣赏他了。他的丈夫非常喜欢旅游、打猎和钓鱼,每年从4月开始他便离开家,外出去钓鱼或探险,直到1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按历史发展顺序将“文气”说的发展做了简略的纵向勾勒,认为“文气”说的发展经历了酝酿、确立、繁荣、深化四个时期,主要介绍各个时期“文
当高速公路平行接近共用走廊的多回超高压输电线路时,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通信光缆和低压电缆需面对输电线路短路故障时产生的强大磁感应和地电位升的考验。为保障高速公路机电
提出一种基于信号子空间转换法(signal subspace transform,SST)与快速子空间测向算法(fast subspace estimation of DOA ,FDOA)的局放超声阵列信号高精度测向新方法。首先利用SST
曾经很认真的爱过一名男子,分手后,只要他需要帮助,我仍在所不辞。  我以为我们是难得的朋友。时常一起吃饭、谈心、看戏、K歌,像知己一班频繁往来。那时候,被别人问及和他的关系,我言由心生地回答:“作不成情人,做朋友也是好的。”而他,对我们的新关系总是不置可否。和寻常男子一样,对送上门的关心既不珍惜,亦不谢绝。  春天的时候,他染上一场大病。顾及他过去对我得好,我冒着被传染的危险,悉心照顾他的起居饮食
期刊
唯美主义文艺运动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英国,其代表人物是王尔德,19世纪,唯美主义思想形成了明确的理论,其始作俑者是戈蒂耶,他在《〈阿贝杜斯〉序言》(1832)年与《〈莫班小姐〉序言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国学界开始关注“科举与文学”的话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科举文学”,无论是在概念界定还是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收获。  随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