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理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50514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各阶段的教育方式也在逐渐地进行变革。中职学校是我国社会人才的重要的培养基地,所以社会对于这一层次的院校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以便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如何发挥中职数学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这是摆在这些一线教师面前的一道挑战。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数学能够训练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逻辑能力,所以说如何上好数学课,对于教师以及学生们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当然了,教学方式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本文主要介绍了影响迁移理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因素、目前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迁移理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在这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迁移理论;中职;数学教学
  随着素质教学的全面推进,我们已经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多的是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利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能力的提升。虽然说,我们一再强调将课堂归还给学生,但是教师作为一堂课程的组织者以及引导者,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采用迁移理论进行数学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知识点中,获得一种发散性的思维能力,以及一种思考方式。当然了,在中职数学教学中采用迁移理论进行教学,期间的影响因素是相当多的,而这也是对教师一种专业能力的考验,能够根据学生们的需求以及课程的节奏,进行调整,从而让迁移理论作用发挥到更大。
  一、 影响迁移理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因素
  (一) 学生的自身因素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一再强调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在利用迁移理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自身因素影响着教学效果、间接地影响着知识的迁移。首先显而易见的便是学生的智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智商较高的学生能够较快地领悟教师的讲解,能够经教师的轻微一点拨,就能够了解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能够将总结学习内容的原理,更好地运用到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更强,而教师迁移理论作用的发挥也将更大。其次,便是学生对于整堂课程的兴趣。学生对于课程感兴趣,能够在课堂中主动地进行学习,能够将课程之外的知识迁移到课程中。在整个探索过程中,不仅仅是教师知识的迁移,学生也会有主动的迁移。而学生一旦对于该课程没有兴趣,聪明也用不上。所以说,对于学生而言,智力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会对教师的迁移理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二) 教师的外在因素
  教师是一堂课程的组织者以及实施者,它决定了课程的教学方式以及知识的呈现方式。所以迁移理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便影响着采用的学习材料、课程的组织方式等等。而这些都将会对知识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首先是迁移的对象,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能够采用较好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教学重点的总结,为接下来的新知识或者是新问题的迁移打下基础。其次,便是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够在课程的实际教学中,给予学生指导,能够更加准确地找到知识的切入点。同时在知识点的教学中,也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主动地思考,培养学生一个迁移的习惯。
  二、 目前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理念的片面化
  教学理念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中职学生恰恰是处于这个学生与社会人士的转折点,他们需要学习知识,而更多的便是学习思考的方式。毕竟,现如今是一个知识性的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所以,更显得一种学习能力的重要。而就目前来说,在中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仅仅是为了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也就是为了教而教。而忽视了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中职教学原本就是为了社会培养出更多优质的人才,能够将学校的知识性教育和今后社会的岗前培训等融合成一个整体,这恰恰是需要学生在学生时段去培养一种能力。现如今的教学,需要的不仅仅是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与此同时还存在着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毕竟,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千变万化的,这更加凸显了人的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以便能够更好地去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 教学目标的不准确
  中职教育和其他的教育不一样,更加侧重的便是学生的职业培养,能够在学生毕业之后,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企业的需求。当然了这种教学目标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恰恰忽视了学生在整个教学目标中的主体性以及特殊性,千篇一律的培养方式,极容易造成学生失去竞争力局面的出现。毕竟,社会能够为中职学校提供的岗位是有限的,所以学生便要通过在学校阶段培养的能力,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调整。而数学教育恰恰是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科目,所以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利用迁移理论进行教学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三、 提高迁移理论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为进行迁移理论教学做好铺垫
  对于教师而言,要想进行较好的迁移理论的教学,需要的便是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够在该环节中找到正确的迁移方向,培养学生相关的思考方式。首先,教师应该进行提前的预习,能够了解到这一章节中的重难点,以及学生们的需求,在哪里能够进行知识迁移,迁移需要那些条件。知识的迁移不仅仅是建立在教师对课程的把控之上,与此同时还有对学生们的了解之上。所以说,教师也应该多去了解学生们的需求,这样知识的迁移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也应该更好地去关注学生,能够对学生们的反应,给予及时的指导,能够引导他们进行思考。
  (二) 帮助学生进行体系性学习,构建知识体系
  迁移是一种思维方式转移到另一问题的解决上的,是一种高度抽象的原理。所以说具有极强的总结性。而教师作为一堂课程的组织者,便是帮助学生在进行知识的总结。教师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是影响知识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说教師进行知识迁移的时候,也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体系,能够将相关的知识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组织起来,让学生对于该知识点能够有一个较为通透的理解,学生能够明白该知识点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能够为学生在接下来进行知识迁移的时候指明方向。知识体系的构建,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点有一个全面且抽象的理解,将会为学生接下来自主的知识迁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设置相应的情景,创设知识迁移的媒介
  知识的迁移需要的不仅仅是的教师的指导以及学生的配合,还需要的便是相应的情景。两种学习方式、知识点等知识要产生迁移,必然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致性抑或者是相似性,而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去寻找,并且去帮学生建立起来的。初期,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素质去帮学生找到并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旧是需要教师去尽可能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久而久之,学生才能够通过自身的能力去找到两者之间的形似性,今后便能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迁移。首先来说,学习情境应该尽可能地与今后的使用情景相似。教师尽可能地去创造相应的情景,与此同时考虑到实际运用的情景。比方说在計算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教会学怎么去计算,还应该教会学生在这个实际生活中去怎么使用。而这便是教师应该根据日后的使用情景进行情景的创设。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便是知识点以及日后使用情景进行的相似性,但是切不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个“度”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学生们的需求进行调整。
  四、 总结
  随着科技的进步,不仅仅是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有人们的学习观念,终身学习的理念渐入人心。而这对于教师们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希望教师能够培养出具备思考能力的学生,而并非空有一些知识,而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所以说,在迁移理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毕竟,中职教育是职业性的教育,大部分学生毕业便要踏入社会,需要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当然了,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建立高效的课堂,还应该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以及思考能力,让他们能够将迁移思考的能力转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俗话书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想这便是这些一线教师进行迁移理论教学的最大的成功所在。
  参考文献:
  [1] 阙俊杰,翁平平.利用迁移理论指导中职数学的有效教学[J].才智,2013(14).
  [2] 邢莹莹.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交际,2014(05).
  [3] 顾剑峰.浅谈迁移理论在圆锥曲线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0).
  [4] 朱怀亮.谈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迁移[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
其他文献
摘 要:语言是人类交往沟通的重要介质,是增进情感思想的有效武器,更是交往实践的重要抓手。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性教学科学,培养学习对象良好学习能力和素养,是其重要的工作和任务。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探知进程中,在师生交流探讨进程中,在生生交往进程中,需要借助于数学语言进行有效交流和表达,从而展示学生主体个人风采,提升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实现综合数学素养显著提升。本文作者从创设情景激励“说”、借助案例探析的实践
摘 要:“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养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提升数学素养。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初中数学函数部分内容为例,浅谈了几点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高效开展复习的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形结合;函数;复习  美国教育心理家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利于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
摘 要:“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数学的发展史也印证了这句话的哲理性。数学是人类最古老的的科学知识之一。而数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数学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动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数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数学素
摘 要:新课程改革已成为教师贯彻落实的重要“章程”,更成为有效课堂教学追寻的有效“法宝”。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数学模型,也是我们有效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重要“工具”。教师要想实现不等式章节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就必须在课堂有效讲解做足文章,下足工夫。本文作者以不等式章节课堂教学为例,对有效讲解活动实施做简单的刍议。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不等式章节;有效讲解;浅析  新课程改革已经
摘 要:精彩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权利。课堂不再由教师来主宰,而是成了学生利用他们所喜爱的方式学习的空间,成了学生展现个性的平台,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构建“生为主,师为辅”的新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性;个体差异;再创造  随着课程改革的迅速发展,课堂教学出现了很大的改变: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利用他们所喜爱的方式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