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民艺精粹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清水秀,蓝天白云,这里的好山好水千年如一日般养育着淳朴的崇左人民;琴音袅袅,舞姿翩翩,这里的本土文化孜孜不倦般陪伴着多才多艺的边城人民。唱天跳天,打榔舂堂,袅袅乡音唱出了崇左的千年风情,翩翩舞姿跳出了边城的千年魅力。
  天琴,世俗法器的艺术灵光
  壮族骆越先民在八桂大地上曾经为后人留下了稻作、棉纺织、花山壁画、玉器文化等宝贵财富,在崇左龙州,他们则留下了天琴——这个音域宽广、音色圆润的弹拨弦乐器。天琴所形成的文化系统被世人称之为“天琴文化”,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宗教祭祀的神秘色彩引人神往,近几年崇左龙州成为了许多壮族民俗爱好者的探幽之地。
  天琴源于壮族先民骆越人对天地自然界的崇拜与敬畏, 弦音古朴,余韵悠长,骆越人用音乐和舞蹈与神灵沟通, 避邪祈福、酬神拜天。最早的时候,天琴可以视作巫术仪式中的重要法器,是巫师手中“喻天”的法宝,后来随着时间的变迁,“巫”文化衰落,“喻天”功能也就此逐渐弱化,取而代之是“娱人”。天琴作为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曲调节奏简洁明快、音色圆润明亮,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天琴的功能也就发生了改变,每逢侬垌节、歌坡节、四月十三观音诞等传统节日时,天琴悦耳之音便会响彻龙州。
  “口出蛮音莺弄响,足摇铃子手挥弦。”自2003年大地飞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天琴弹唱”惊艳亮相以来, 这个古老的乐器就被外界知晓并接受,成为广西知名的艺术品牌,不再曲高和寡。不少知名作曲家、民间天琴艺术家将曲作与现代、民俗、传统音乐巧妙地结合,不仅在曲调上,表演形式上也作出了革新,在保留了天琴的原生态的基础上,更时尚、更动听。只听弦丝微动,声似银瓶乍破,“Den Den”乐音一起,天琴似有了喜怒哀乐,带动人们的情感。
  天琴的制作工艺十分繁复。由于木材不易于保存,早期 的天琴已经寻觅不见踪迹,现有的天琴均是依据早期天琴的 式样来制作的。近20年来,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以崇左龙州县秦华北为代表的一些天琴制作师对天琴进行了全方位的改进和创新,对其在形制和技法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 进,使其音色更清脆、音量更大、演奏技法更多样化。
  天琴的演奏形式分为“弹天”、“唱天”和“跳天” 三种。“弹天”即天琴独奏,曲调大都轻快跳跃,节奏鲜明,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唱天”是天琴的合奏形式,也是主要的演奏形式,即以天琴伴奏,演唱各种山歌或叙事歌的活动,分为“独天”和“对天” 两种。其中,一人自弹自唱,或一人伴奏,一人独唱称为‘独天”,两个以上弹琴、对唱称为“对天”。
  而“跳天”是天琴演奏者边弹琴边唱歌边跳舞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通常是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场面浩大、人数众多,人们手持乐器演奏,脚系铜铃鸣叮当,个个情绪高涨,人人欢畅快乐。
  打榔舞,声势浩荡的古老舞艺
  “壮家木榔壮人敲咧,振臂挥杵敲起来啰……”当《打榔舞》的音乐声响起,天等传统壮族舞蹈——打榔舞,便在稳重有力、干脆欢快的节奏中跳了起来。
  打榔舞也叫舂堂、打砻,是居住在天等地区的壮族先民们,于唐代武德年间至北宋靖康年间为了酬谢天公地神赐予的福泽和祈求年年风调雨顺、岁岁国泰民安所创造的用于酬神、还愿、祭祀、娱乐等活动的民间舞,流传于世已经有1000多年了。
  打榔舞的前身,只是天等人民日常的劳动情景——舂粮稻。逢年过节的时候,天等县的先民们,将蒸好的米饭放在方槽状的石器、木器上不断捶打,捶打的工具被称为木杵,盛装米饭的则为木榔。木杵与木榔相碰撞,发出沉闷的“咚咚声”,如大鼓一般,这一场景,在《岭南录异》中亦有记载:“广南有舂堂,以浑木刽成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粮稻。敲磕槽弦,皆有偏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
  舂粮稻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演变为独特的打榔舞蹈,由辛勤劳动之余的解闷舞,发展为各种节日庆典的庆祝舞,并由简单的捶打技法,增加到拖打、冲打、点打、撩打和对打等可任意反复组合的技法,结合稻作文化又衍生出打榔舞插秧步、打谷棍等舞法。甚至发展为现如今每五年举办一次的“千人打榔会”。
  上到90岁的花白老人,下到六七岁的稚嫩幼童等一千多人,在“千人打榔会”当天都齐聚在天等县城广场上,随着神秘庄严的“请榔”仪式结束后,大鼓擂唢呐响,根根长达一米多的木杵有力地敲击木榔底部和四周,舞者的双膝随着动作的幅度上下颤动,脚上八字步、并步、踏步和点布快速变换。简单易学的律动很快地便带动了观众们的情绪,观众们的参与将千人打榔舞共同推向高潮。
  壮乡天籁·高腔诗雷
  有壮族人民在的地方就有山歌。作为壮族聚居的大新县,山歌的种类十分丰富,桃城、龙门、榄圩一带的山歌诗雷;昌明、福隆一带的山歌潘山歌以及流传于宝圩、下雷一带的叫诗三句等,虽历经千年,但依然传唱不休。
  其中龙门乡三联村的高腔诗雷是大新县最具本地特色的壮族民间艺术,以其音调高亢、响亮以及和谐的二重唱法为特点,在广西山歌中独树一帜,2010年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诗雷作为一种山歌形式在大新县传唱已超过千年,在壮语中,“诗”是对歌、山歌,“雷”是最高、最美、最响的意思。其发源于民歌的重唱,对于假声和高音的运用臻于极致,只要两个人唱起来,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声部越多,山歌就越动听悦耳。山水之间,各不相同的音色互相配合,仿佛要冲破山河的阻隔,沟通人们心底最真挚的情感。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六,是三联村最为隆重的歌圩节,这一天男女老少都以歌会友,相互切磋“斗唱”。“斗唱”一般沿用一男三女斗、二男八女斗、十男三十女斗等形式的唱腔组合,把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妙趣横生地展现出来。
  高腔诗雷传承人之一的许秀珍就居住在三联村,十几岁时因为对诗雷高亢、嘹亮歌声的向往,她跟着妈妈和奶奶学唱高腔诗雷。“在农田里干农活累了的时候,唱唱山歌能让人更加精神。”抱着如此朴素的愿望,许秀珍的山歌一唱就是几十年,现在她的女儿跟着她学会了高腔诗雷,村里的小孩、学校里的学生在节假日的时候也都愿意来听她唱。除此之外,许秀珍还带起了徒弟,时常到广西艺术学院等院校向大学生们传授唱法技巧。作为广西的代表,许秀珍和歌友们一同参加了在上海、宁夏举办的多场民歌比赛,把诗雷带出了广西,让更多的人听到了来自壮乡的天籁之音。
其他文献
琅勃拉邦,依偎在南康河和湄公河的交汇处,一座被时光遗忘的城市,有着神奇的文化底蕴。  这座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的小城是老挝著名的佛教中心、上寮重镇。这里民风纯朴,自然生态保护完好,从皇族的神秘历史、众多闪着翠绿和金色光芒的寺院到法式建筑林立的古城街道、平凡的住家,琅勃拉邦的空气中充满了平和而又迷人的气息,成为各国游客追求的“后花园”。  走进琅勃拉邦,也就走进了老挝的千年悠悠历史。  王宫博物馆,
期刊
又名水宝塔,位于崇左城东北2公里处,建在左江中的石头岛——熬头峰上,处于急湾激流之中,地势惊险。该塔是明朝知府李有梅于天啟年间(1621~1627)建造,当时建3层,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知府徐越加建两层,成为五层砖塔。据测塔身倾斜度为4度24分64秒,倾斜方向为西南偏西52度16分30秒,据专家考证是工匠在建造时考虑到江心风力和地基等因素而精心设计的。
期刊
Oct. 9, 2018 (CGTN) -- Some 726 million people were on the move in China during the week-long National Day holiday from October 1 to 7, up 9.43% year on year. Official data show holidaymakers this yea
期刊
龙谷湾恐龙公园占地3000亩,由恐龙主题乐园与恐龙文化公園两大园区组成,拥有远古的呼唤、恐龙谷、动感地带、儿童王国、多媒体体验中心、古生物博览园六大功能区域。  园区游乐项目均运用国际先进科技手段打造,其中包括国内仅有的一台飞龙过山车,南方首次引进的4D轨道车电影——恐龙危机,史前世界实景打造的恐龙漂流,新型动感座椅与裸眼3D技术相结合的360度球幕电影院,更有儿童城堡、激流勇进、疯狂大摆锤、太空
期刊
Oct. 8, 2018 (Xinhua) -- The “garbage bank” in northwest China’s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has seen its “business” soar during the National Day holiday, during which tourists flocked to the scenic
期刊
大新龙宫仙境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世界溶洞新传奇”“中国龙文化天然博物馆”等名声享誉海内外,并以其“一步多景,步步惊叹”而独步天下。2017年底,龙宫仙境景区被批准列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龙宫仙境拥有“三最”的说法,即世界上最高最宏伟的钟乳石石柱——擎天玉柱(高48米,直径2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洞中石林——太子石林和世界上景观最精致、最密集的溶洞藏宝厅。洞内冬暖夏凉, 四季如春,常年恒溫
期刊
在《小王子》一书中,里面的小狐狸曾说过,仪式感可以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人就要过点有仪式感的日子。若要论仪式感,中国的少数民族当属第一,各种特色鲜明、文化内涵深厚的传统节日为人们打开了一扇扇文化之窗。在中国的边城崇左市,更是有着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及庆典习俗,这些节日和庆典保存了许多古风遗俗,使这座“魅力中国城”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和特有的文化温度。  对于生活在崇左市
期刊
中越边境,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峙浪乡峙浪街,是韦忠、韦江、韦柯三兄弟出生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影风靡全国。然而,处于中越边境的峙浪乡,却鲜少有放映队到街上放映电影。  时光荏苒,如今韦柯依然清晰地记得,几十年前的一个夏天,父亲带着他和两个哥哥第一次去看电影的情景。从峙浪到爱店,有13公里左右的路程,当时没有公路只有小路,他们从三点多钟就开始出发,看完电影,半夜才回到家。韦柯的父亲回忆说,当时放
期刊
地处南国边陲的崇左龙州县有一片原始森林,这里平均海拔400米,最高700米,平均每平方公里山峰30个,最多80个,连绵起伏的群峰宛如大海的碧波绿浪,气势磅礴,是中国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喀斯特原始地貌保护区。1980年国务院把它定为“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林业局与自然基金会共同选定的40个A级保护点之一。  进入自然保护区地域,极目尽处,林木茂密,参错罗列,苍苍郁郁。方圆100多平方公里的自然
期刊
清晨,薄雾在山谷中渐渐消散,几只精灵或是依偎在一起,坐在山峰之巅,或是倏地从陡峭的绝壁跳到一株木棉树上,悠闲自在地啃食起了树叶。它们浑身通黑,唯有小小的头部高耸起一撮直立的白毛,毛茸茸的樣子显得尤为可爱。它们以树叶为食,择岩洞而居,是全球最稀有、最濒危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叶猴。  这群灵长类动物,生活在神奇秀丽的崇左,这里连绵的喀斯特地貌成为白头叶猴最后的家园。在这片广袤险峻的石山地带、丛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