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氏三兄弟, 中越边境上的“电影人生”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越边境,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峙浪乡峙浪街,是韦忠、韦江、韦柯三兄弟出生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影风靡全国。然而,处于中越边境的峙浪乡,却鲜少有放映队到街上放映电影。
  时光荏苒,如今韦柯依然清晰地记得,几十年前的一个夏天,父亲带着他和两个哥哥第一次去看电影的情景。从峙浪到爱店,有13公里左右的路程,当时没有公路只有小路,他们从三点多钟就开始出发,看完电影,半夜才回到家。韦柯的父亲回忆说,当时放的那部电影叫做《车轮滚滚》,越看越好看,当时心里想,要是我们自己也能放映电影就好了,就不用跑那么远去看了。
  这个想法,促成了韦氏三兄弟后来近40年的电影放映情缘。
  从电影院到大山村屯
  生活在繁华都市的人们,很难想象一场电影对大山里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宁明地处中越边境,这里的村民大多以种植业为主,常年待在深山里难得出一次远门,更别提看电影这种奢侈的享受了。
  1981年,父子四人花了3700元钱买回了一台16毫米电影放映机和一整套电影放映器材。办完相关手续,峙浪电影队就算成立了。父亲韦耀星在老屋里设立一个固定的电影院,3米宽的银幕立在天井里,从大门到天井之间一块20多米长、5米多宽的斜坡就是影厅,左右两排木椅从银幕前一直延伸到大门。那个年代,边境群众文化生活比较贫乏,看电影就成了最主要的娱乐活动和文化享受。每逢圩日,《铁道游击队》《小花》《少林寺》《甜蜜的事业》等影片,吸引十里八乡白天来赶圩的村民,晚上都聚集在电影院里。每次放映时座位上坐满了观众,连走道上都挤满了人。
  现在依然可以看到破旧的老房子里,当年全家人齐心协力办起来的电影院。走进这最初的电影院,你会发现,这里简直就是个小小的电影博物馆。对于电影院里的那些老设备、老照片、老胶片,三兄弟如数家珍。据老二韦江介绍,当时“电影院”的票价开始时是1毛钱,后来涨到1块钱,其实这根本赚不了什么钱,只是象征性地收点电费,而且对军人以及孤寡老人都是免费的。
  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电视机、卡拉OK、影碟机等电子设备的出现,电影行业走入低谷,到电影院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很多电影队因经济负担放弃了放映工作,致使农村电影一度消失。
  为了热爱的电影行业,也为了让农村电影事业得到延续,兄弟三人决定将电影恢复到最原始状态,免费送电影到群众家门口。
  就这样韦氏三兄弟的峙浪乡爱民固边电影队成立了,专门给周边特别是边境上的各村各屯群众放映电影,而且是免费的。放映的时候三兄弟进行了分工,老三韦柯负责发电,老二韦江负责放映,老大就负责倒片。就这样,他们为大山里的村民们献上了一场场精彩的电影。
  不过,放映电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艰辛也并不少。有时候设备拉到半路,有些地方就没有路可通了,只能用肩扛,而他们从来没有因此停下过自己的步伐。他们的举动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每当人手不够,村民们会主动出来帮忙扛设备。
  不管放映队走到哪里,都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村民们总是热情地邀请他们来家吃饭、喝酒,就像自家人一样。有时候村民们看见放映队的车子远远开过来,就高兴地说,今晚我们村有电影看了。就连在山上做工的都赶回家,抓紧煮饭炒菜吃完晚饭后赶着去看电影。
  “看到村民们聚集在一起看电影,不时发出阵阵笑声,我们感到非常的欣慰和开心,觉得一切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韦江说道。
  37载不忘初心
  37年来,三兄弟电影队的足迹遍布了中越边境线上29个村233个屯,累积行程超过20万公里,为边境村屯播放影片1万多场,观影人次高达160多万。
  因为放映电影,他们还帮助了不少人。
  前几年一个叫杨华的年轻人刚从广东一家大型企业辞职,回乡种植白心火龙果,没想到,收益并不好,夫妻矛盾不断升级。三兄弟在放电影时知道这件事后,主动上门劝说夫妻俩,并请来种植大户上门指导,鼓励夫妻俩克服困难。因为当时杨华已经没什么钱了,电影队的队长、老三韦柯还自己出钱买了一些红心火龙果苗送给他们试种。
  短短几年时间,杨华家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火龙果种植面积已经扩展到差不多100亩,杨华说,现在每亩火龙果纯收入大概1万元左右,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放映了37年的电影,韦氏三兄弟在当地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名人。这些年来,韦氏三兄弟电影放映队获得的国家级、自治区级奖项无数,2013年11月还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但也有人质疑,说三兄弟电影队的动机并不单纯,因为从2008年开始,原国家广电总局启动了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除了给他们这些放映员提供数字电影放映机外,每放映一场电影还有200元补贴,这听起来似乎还挺赚钱的。
  其实这种错误的说法不攻自破。
  熟悉他们三兄弟的都知道老大韦忠是做服装生意的,老二韦江是开宾馆的,老三韦柯则是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另外,三兄弟还一起承包了山林,白天他们各自忙自己的工作,晚上则兼职放映电影。坚持为边境上的村民放映电影,不过是他们坚持的初心。
  韦柯表示,国家给每场200元的补贴,包含了片租、油费、车辆设备的维修费,以及放映员的劳务费。“像我们去订购的片子,有些则比较贵,比如《战狼》,再加上油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去到桐棉峒中来回差不多300公里,还有平时车辆以及电影设备的维修,就不剩什么钱了。” 农村公益电影片有公益片和商业片之分,一般公益片片租10元,商業片20~30元,为了节约成本,也为了尽可能多播放好片,三兄弟的放映队不得不精打细算。但很多时候,明眼人都知道他们的算盘打得并不精。
  三兄弟放映电影,观众最少的时候只有两户人家。那是一年冬天,叫底屯里有一位叫陈家文的村民找到电影队,说自己的母亲已经80多岁了从来没看过一场电影,老人如今走路不便,非常希望电影队能来屯里放映一场电影。兄弟三人二话不说,背上放映机,爬了15公里山路,专程给这两户人家放映了一场电影。那名八旬老太边看边含着眼泪说:“谢谢你们三位好兄弟,不然我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电影是啥。”后来,陈家文说,母亲一辈子就只看了这部电影,很感动,过了一年多后就过世了。
  “只要有人想看,我们就去。”这是三兄弟的坚守。至于放映成本,似乎他们选择了不去“精打细算”。
  因为有人需要,所以他们选择了坚守,因为真心喜欢,所以他们始终乐在其中。37年过去了,他们收获了友谊,也收获了感动,很多东西已经改变,但他们的心始终没变。如今,已经有十几个年轻人加入到他们的电影队中来,那些新加入的年轻人说:“看着全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聚在一起看电影,我们自己心里也感到非常快乐。”
  韦氏三兄弟电影队很平凡,他们的事迹也没那么惊天动地,但他们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忘初心的真正意义,赋予了边境农村青山绿水以外的想象,替山里人圆了一个瑰丽的梦。
其他文献
If someone wants to escape from the noisy city life and experience a special rural life, the Dong villages in Sanjiang Dong Autonomous County is the best choice, which will offer you a chance to appro
期刊
Oct. 3, 2018 (China Daily) -- The Beijing Cultural Investment Think Tank Platform was launched in Beijing last month to boost cultural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platform wil
期刊
千百年来,壮族先民依山而居,傍水为临,而崇左是壮族先民骆越民族的聚居之地,形成了左江壯族民歌、龙州天琴艺术、天等打榔舞等传统民俗文化,以及抢花炮、抛绣球等传统民族体育项目。  2017年,崇左举行了“民体杯”全国板鞋竞速比赛暨崇左市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欢乐节系列活动等体育活动赛事,打造了中国—东盟跨国旅游暨跨境自驾游总部基地、边关骑行走廊、大新县明仕田园旅游休闲体育
期刊
琅勃拉邦,依偎在南康河和湄公河的交汇处,一座被时光遗忘的城市,有着神奇的文化底蕴。  这座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的小城是老挝著名的佛教中心、上寮重镇。这里民风纯朴,自然生态保护完好,从皇族的神秘历史、众多闪着翠绿和金色光芒的寺院到法式建筑林立的古城街道、平凡的住家,琅勃拉邦的空气中充满了平和而又迷人的气息,成为各国游客追求的“后花园”。  走进琅勃拉邦,也就走进了老挝的千年悠悠历史。  王宫博物馆,
期刊
又名水宝塔,位于崇左城东北2公里处,建在左江中的石头岛——熬头峰上,处于急湾激流之中,地势惊险。该塔是明朝知府李有梅于天啟年间(1621~1627)建造,当时建3层,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知府徐越加建两层,成为五层砖塔。据测塔身倾斜度为4度24分64秒,倾斜方向为西南偏西52度16分30秒,据专家考证是工匠在建造时考虑到江心风力和地基等因素而精心设计的。
期刊
Oct. 9, 2018 (CGTN) -- Some 726 million people were on the move in China during the week-long National Day holiday from October 1 to 7, up 9.43% year on year. Official data show holidaymakers this yea
期刊
龙谷湾恐龙公园占地3000亩,由恐龙主题乐园与恐龙文化公園两大园区组成,拥有远古的呼唤、恐龙谷、动感地带、儿童王国、多媒体体验中心、古生物博览园六大功能区域。  园区游乐项目均运用国际先进科技手段打造,其中包括国内仅有的一台飞龙过山车,南方首次引进的4D轨道车电影——恐龙危机,史前世界实景打造的恐龙漂流,新型动感座椅与裸眼3D技术相结合的360度球幕电影院,更有儿童城堡、激流勇进、疯狂大摆锤、太空
期刊
Oct. 8, 2018 (Xinhua) -- The “garbage bank” in northwest China’s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has seen its “business” soar during the National Day holiday, during which tourists flocked to the scenic
期刊
大新龙宫仙境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世界溶洞新传奇”“中国龙文化天然博物馆”等名声享誉海内外,并以其“一步多景,步步惊叹”而独步天下。2017年底,龙宫仙境景区被批准列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龙宫仙境拥有“三最”的说法,即世界上最高最宏伟的钟乳石石柱——擎天玉柱(高48米,直径2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洞中石林——太子石林和世界上景观最精致、最密集的溶洞藏宝厅。洞内冬暖夏凉, 四季如春,常年恒溫
期刊
在《小王子》一书中,里面的小狐狸曾说过,仪式感可以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人就要过点有仪式感的日子。若要论仪式感,中国的少数民族当属第一,各种特色鲜明、文化内涵深厚的传统节日为人们打开了一扇扇文化之窗。在中国的边城崇左市,更是有着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及庆典习俗,这些节日和庆典保存了许多古风遗俗,使这座“魅力中国城”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和特有的文化温度。  对于生活在崇左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