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学案导学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special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实施很长时间了,“学案导学”教学法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现在我校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探究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下面,我结合本人的实践经历谈几点肤浅的感受,与大家共勉,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设计学案时,组内成员先自行设计出学案初稿,然后经备课组全体成员集体教研、讨论,确定学案的定稿。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目标要明确,学生能一目了然,切忌学习目标过多,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引起消极情绪。2.导学问题的设计。导学问题的设计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3.学法指导。学法指导也就是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提示等。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随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4.达标训练的设计。
  在编写和使用学案的过程中,我发现:
  (一)教师在学案导学中成长
  1.深入钻研教材的能力。
  学案设计要完成问题探究、知识整理、阅读思考、巩固练习等要求,在制定、编写中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通过具有启发性的内容,有层次性、梯度性的问题设计,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从而大胆取舍,根据学生实际重新组合、挖掘、提炼教材,从而编写出符合学生认识层次的有启发性的学案。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钻研能力,使教师在愉悦中阅读、提炼、升华。
  2.群策群力、团结一致的能力。
  个体力量再大,对于集体来说也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学案的编写不是一件简单的思维展示,它需要群策群力、团结一致。而集体备课使教师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个体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学案的编写过程也是教师心往一处放,劲往一处使的集体劳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讨论中进步、在争执中前进、在改正中快乐,在合作中团结,充分享受到集体的力量。
  (二)学生在学案导学中快乐进步
  1.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际、新颖的学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唤起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从而学生能主动地利用学案自觉预习、查阅、讨论……
  2.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合作研讨的能力。
  学案的启发性、层次性、梯度性从不同层次培养学生的能力。所有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合作研讨,每个问题都有答案,但不是每个问题都有固定答案,允许学生发表意见,允许不同答案的存在。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合作研讨的能力。
  3.锻炼了课代表、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为了保证学案的充分运用,在学案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课代表、小组长的作用。课代表充分运用早自习、候课时间组织学生记忆、整理相关知识,组织小组比赛;小组长组织小组同学积极参加学案学习、讨论、总结,派出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在这些过程中,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一部分课代表、小组长在教师指导下甚至可以利用学案讲授课文。
  (三)教、学在学案导学中相长
  叶圣陶先生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端而不是个终结。要将技能在受教人的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走样,那才是终结。”学案导学就很好地扮演这一“终结者”的角色,使得教、学在学案导学中相长: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获取若干事先无法了解的知识、方法、思想,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得到闻所未闻的知识、方法、思想,师生在彼此的教学中获取知识、方法、思想共同进步。
  (四)效率在学案导学中提高
  因为教师充分地阅读了教材,深入地研究了学生,全面地学习了课改,精心地编写了符合学生认知实际的学案,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讨论、合作等等良好习惯,在课代表、组长的引导下充分地预习、讨论了相关内容,课堂效率自然而然得以提高。
其他文献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09年起在河北全面铺开,新课标明确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性质,给以往的枯燥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语文更具人性化与亲和力,让语文课堂更有人情味更具形象性。这无疑是广大师生所期待的,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素质,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一、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是基础    中语会会
期刊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终于走出了作文批改中封闭式的误区,终于找到了一种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文批改方法——“三三制”作文批改法。  这是一种分组批改作文的方法。因为每个小组由三个学生组成,每个学生每次批改三篇作文,每篇作文经过三遍不同学生的批改,其实施步骤如下:  一、建立组织。在第一次“三三制”批改前,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批改小组,每个小组由邻近的三个学生组成,设立组长一人。  
期刊
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呢?我认为良好的读写习惯对增加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这样看来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语文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一.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古人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今人徐特立又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实践证明运用多种感官读书实在是提高阅读能力的良好习惯,
期刊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日常教学中我思考最多的就是在必修课课时少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面对新课程改革,既要能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要能够适应新课改的课程安排,合理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预习、复习、自学的能力。如何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外学习时间,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把自己的一些做法归纳总结,力求有利于课堂教学。  一、
期刊
人们常说:登山望景,喜欢山高谷深,重峦叠嶂;阅读文章,喜欢波澜起伏,波谲云诡。若使文章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巧设悬念,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文章中叠起的悬念,就像一块强有力的磁石,往往能紧紧吸引读者目光,大大吊起读者胃口,产生摄人心魂的艺术效果。下面就例谈几种设置悬念的方法:  一、题记设悬,引人入胜  题记以悬念的形式出现,就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引发读者想象的美妙意境,刺激读者迫切的
期刊
新课改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理念和架构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很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同时,也比较容易进入一些误区。高中语文新课程主要特点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三个维度来设计教材,特别强调人文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作为高中的学生应该怎么
期刊
作文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头戏,最近几年考查的一直是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讲究审题,扣题,学生要想得高分首先要做到不偏题,不离题。结构再合理,语言再华美,一篇作文要是偏题也得不了高分。一篇文章如何做到有“心”而不偏“心”呢?  首先,审题要准确,要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新材料作文的要求都是“选准角度,明确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角度可能会有多种,但是我们要找到最切题的角度。新材料
期刊
一、课前备课要充分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不少教师在备课时照抄照搬教学参考书,这样是很省力,但效果决不会好。教学参考书,顾名思义,是仅供钻研教材时参考的,不是供教师照搬的,怎样备好课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备教材。就是要认真领会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2.备学生。每个班级学生各自情况都不尽相同。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能力素质,从而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改革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亮点,触及到课程结构的调整。那么什么是校本课程呢?校本课程指的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各校响应课程改革号召,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研发,但因为校本课程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欣赏到文学语言美、人物形象美、作品意境美,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随着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逐步堂而皇之地走进中学语文课堂。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给现代语文教学带来了无穷的创新源泉,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下面我就教学中如何运有多媒体技术进行知识和教学手段的整合,以达到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