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数学魅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探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355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大师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笔者说:“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它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数学是一门魅力与枯燥同时存在的学科,如何使我们的学生消除数学枯燥、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因人施教,全生得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发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使整个认识活动兴奋起来,增强学习情绪。因人施教是培养全班学生学习兴趣必需的一步,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刀切,要面向全体,因人施教,分等指导。我常把每班学生分成优、良、一般三个等次。“优”是学习兴趣浓、求知欲望高、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良”是智力因素好、非智力因素差、缺乏学习精神、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一般”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对较差、学习较吃力的学生。通过因人施教,分等指导,让“优”学生“吃得饱”、“良”学生“吃得好”,“一般”学生“吃得了”,这样做使这三等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每堂课、每个提问、每道题的点滴成功中不断积累,最终凝聚成较充沛的“能量”,促其扬起前进的风帆,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数学兴趣。
  二、提出猜想,做中求证,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问题解决的一种手段,在着手解题之前能够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如:用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怎样截可使截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可能是七边形吗?学生分小组,通过捏橡皮泥、切截、观察、实验、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了数学切截几何体的知识和方法,感受到了在数学活动中学数学的无穷乐趣。
  三、悬念引申,创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原因,它可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内涵。新课伊始,悬念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共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主动求知。 如“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中,为使学生感受乘方意义并进一步认识指数在乘方中的作用,让学生动手对折一张厚为0.1mm的纸,对折一次后,厚为多少mm?对折两次后,厚为多少mm?对折27次后,估计一下厚度会有多高呢?有的同学说有墙厚,有的同学说有一个人高那么厚,有个同学说可能有我们这栋教学楼高那么厚吧,他一说出来全班笑声一片,讨论热烈。但当我说出它的厚度将大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全班同学都惊呆了,一张纸反复对折,能有珠峰的高那么厚吗?激起了学生跃跃欲试的兴致,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内容注入了活力。
  三、规律探索,“做”中发现,诱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探索数量关系、探索规律的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设法满足学生渴望学习的天性,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欲得”的境地,能引起学生的好奇,诱导学生在思考中寻疑,从解题的方法中去寻疑,享受到数学带来的惊喜、神奇、美妙。如:“有一根很长的绳子,它能绕地球赤道一周(约4万千米长),试设计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将这根绳子连续对折多少次后能使每段绳长小于1米?”学生在借用计算器不断尝试及小组合力探索的活动中,得出了连续对折26次的结论。
  四、巧题妙解,开拓思路,深化学生的数学兴趣
  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还应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深入理解和钻研教材,引导学生探索巧妙的解题方法,开拓视野,把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讲了一元二次方程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解方程(4x-2)2-2(4x-2)(x+1)+(x+1)2=0。这道题如果用常规方法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来解,比较繁琐且易出错,属于一般的解法,用此方法解答的学生对知识只是一般的了解,不够灵活。如果设4x-2=a,x+1=b,则原方程可化为a2-2ab-b2=0,将方程左边因式分解得(a-b)2=0,所以a=b,即4x-2=x+1,x1=x2=1。这样解就简单得多了。运用智慧进行分析做到“灵活运用”,灵活运用使同学们在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中看到了知识的力量,尝到了甜头,也对数学更加感兴趣了。
  五、学以致用,点燃学生的数学兴趣
  兴趣发生的基础是需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又通过学习它去解决生活、生產中实际遇到的问题。这就使得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当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时,这种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快乐,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还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尽量联系实际,如城市的电话号码由六位增至七位、八位可净增多少个电话号码?电信、移动、联通、铁通、网通的话费套餐到底哪一个对自己的家庭或父母更合适?银行的减息、加息对我们的收入有何影响?仅仅是利息上的影响吗?人民币的升值与贬值又会带给我们什么呢?短期看、长远看呢?国家税收政策的一系列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何影响?……把数学知识学以致用,学生倍感亲切,切实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也是一个合格的国民所必需的知识,也更增添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渴望,从而养成了一种强烈的数学兴趣。
  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以上几点是笔者的浅见,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沐浴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的方法也会不断更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
  
其他文献
最近教育界谈论最多的是关于“高效课堂”的问题,好多教育界人士都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我们认为: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与学的活动。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究、创新。我们现在研讨的“高效课堂”,其目的就是做到即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最终到达提高学校整体素质教育质量的目的。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构建理想的高效
期刊
一、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本质和现实性功能。   与会的专家学者对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本质有比较一致的认识,但在具体理解上又有不同视角。有学者认为 ,作为现代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把实践的观点作为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 思所理解的实践是人自身通过对环境的改造和创造来达成与环境统一的活动。因而,实践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超 越的。道德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必定具有超越性。教育的超越性其核心在
期刊
课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我国中学地理课程在近50年间一直随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不断改进 。目前,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化着,人类社会及其教育均面临着21世纪的挑战。虽然从20世纪迈入21世 纪是个渐进的过程,但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教育的期望,使我们不得不经常反思已做过的工作,用发展 的眼光看待中学地理课程,使它能够根据社会的进步适时调整自己的方向。   许多因素影响地理课程的发展。
期刊
综观教育学文献,关于教育实质的讨论已有很长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工作者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审视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理论现代化,对教学实质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本文主要结合英语教学,对教学的实质进行探讨。    一、教学与交际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师与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着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交际。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教与学是互为影响
期刊
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艺术教育也 有了显著的进步。以美术为例,这种进步主要表现在:①美术的观念更完整,更充实。美术不再被认为仅仅是 “画画儿”,而是被理解为融绘画技巧、艺术创作、欣赏、批评和艺术史为一体的、广义的审美教育。②这种 教育的目标更偏重于未来公民的基本审美素质培养,而不是少数技巧高超的艺术家的早期训练。③教师的专业 化(即
期刊
怎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前化学教师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本人想在这里谈几点粗浅看法,与大家共同研究。    一、教好学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化学科学素养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科学素质。    初中和高中化学教学大纲都明确要求: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教好
期刊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保持农业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依然很多,其中的资源约束和环境问题日益显著,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现从环境友好型农业的角度阐述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  1环境友好型农业  环境友好型农业将生态文明、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到农业经济建设中[1-2],其目标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
期刊
1、茶園场的选择:   茶树是多年生经济植物,喜温、喜湿、喜阴、适宜生长在酸性土壤中,PH值在4.0—6.5之间的土壤都适宜种茶,最适宜为4.5—5.5之间,土色一般成黄色,它的标志性作物有映山红,油茶、松树、铁芝箕等。种茶的地势海拔应在1200米以下,坡度应在25°以下,集中连片种植,便于管理,坡度在10—20度之间,可种成倾斜生态茶园,或作斜坡梯层茶园,缓坡地段成片建设茶园,坡地宜改为台地,台
期刊
课堂组织教学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教学技巧。如果一节课始终都平铺直叙,那就缺乏课堂教学应有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中考复习中教师如能做到方法得当,脉络清晰,那么学生的基础知识便能得到巩固完善,基本技能也会进一步强化提中;反之,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很难收到实效。因而很多教师颇感头
期刊
一、水土流失概况  白沈沟流域位于平安县城南,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1 o57、36、、—102006、08、、,北纬36o15、24、、—36 o26、58、、。总面积194.06km2,水土流失面积132.42 km2,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四付区,海拔2100-2400米之间,地形复杂,地貌有川地、坡地和沟道组成;沟壑纵横,沟壑密度为2.Ikm/km-,i壤侵蚀活动剧烈:水土流失严重。该区属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