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ianmao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学习的一门必修课程。在新的网络e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也不再适合现代学生的学习模式,所以新的教学模式呼之欲出。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内的推广和应用,其多种优越特性在理论上能够解决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困境。为真正实现英美文学课程的翻转,改革必须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全面进行。要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不再是讲台占领者,而是师生共同研讨难题的并肩作战者;不仅熟悉知识点,还要懂得多维探究。
  关键词:英美文学课程;翻转课堂;课前;课中;课后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20-0110-03
  一、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毋庸置疑。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扩大知识面,承袭经典,提高个人人文素养。“英美文学课程丰富的知识性、思想性、审美性、人文性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批评鉴赏、分析思辨及创新思考能力”[1]。然而,在很多高校的英语专业,文学课程教学现状是:一是教学模式陈旧且教学课时少而课程任务重,很多任课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填鸭式地介绍文学知识,蜻蜓点水式地讲解作品内涵,从而导致学生不能深刻感受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甚至绝大部分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兴趣在减弱,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而不知道文学学习的意义所在。二是课程不受重视,在课程设置中处于弱势地位,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越来越倾向实用主义,即不少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中侧重实用口笔译、交际英语、外贸或商务英语等有助于学生就业的实用课程,忽视、冷落了英美文学等人文素质课程。然而,“对高等教育来说,学以致用固然没错,学以致知才应是更高的目标,而文学正可以使我们离这个目标更近一些。”(虞建华,2002)因此,针对以上问题,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翻转课堂的应用为英美文学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就是说在英美文学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与时俱进的。正如国家英语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利用网络、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学习”,翻转课堂的实施就彰显了其必要性。首先,教学模式中的课前学习部分有国外名校的慕课资源和多模态化的微课设计及精心安排的线上线下的教学内容,可消除学习者对于英美异域文学的思想隔阂与畏难情绪;其次,“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文化契合了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中的读者反应理论,文学文本教学的课堂活动设计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的读者群,激发学习者尝试多元的意义建构方法,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灵活设置活动形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得到了提高,他们在活动中勇于表达自我、自觉主动地探索未知,从而获得了极大的学习乐趣;最后,多维立体的评价机制能更全面地审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互帮互助互评机制。
  二、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翻转课堂模式下英美文学课程切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将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重新分配,教学流程扩充到观看教学视频、开展创新思维活动、产出学术成果等多种形式。翻转课堂模式将传统课堂的教学程序——“课前预习,课堂讲解,课后作业”变成了“课前学习,课中内化,课后升华”的全新课堂组织模式。学生成为了各个阶段的学习主体和中心,他们在课前自主学习,在课中与老师同学们研究探讨,在课后与学习小组一起巩固实践,学生真正成为了“可以进行自我知识延伸”的个体。[2]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对比(如下表所示)更能清晰展示翻转课堂在教学流程上的变化。
  (一)课前自主学习阶段
  首先,教师提供自学资源给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自学资源的制作与选择也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指导的体现,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局限,在课前阶段尚不能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尤其在选择学习材料的时候,所以教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自行制作精美的微课或者利用网上与自己教学内容相符的优质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前自学。目前网络上文學相关教学资源比较丰富,如:四川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精品课程、网易公开课的《莎士比亚》、耶鲁大学的《1945年后的美国小说》、东伊利诺伊州大学的《文本细读》、牛津大学的《文学与形式》等。比如为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莎士比亚的代表剧作《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精神,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观看网易公开课的《莎士比亚》里的第六集关于莎士比亚创作《哈姆雷特》的过程的介绍,视频由舞台剧《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扮演者带领观众一步步探秘创作过程,有趣而且知识点丰富,能帮助学生提高课前学习的效率,在轻松愉悦的观看过程中了解人文主义这一重要知识点。教师制作的微课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主题明确且与该节课的教学目标相符,内容尽量轻松愉悦,能消除学生对文学学习的畏难情绪。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上传学校通用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在该阶段自主安排时间观看学习,同时阅读其他文本材料(老师课件、课本等)。在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肯定会有个体差异,有理解的也会有不解的,甚至读到某些作品时有感同身受的感觉进而激动不已,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制作阅读日志,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情绪、联想、疑惑等,并利用交流平台与教师和同学们探讨疑惑。其实,课前自学中更为重要的环节是阅读作品,如王守仁教授所说,“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这种把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感受、分析、表达能力,将使学生受益无穷。”[3]
  然后,教师发布思考题并布置讨论任务。除观看微课和网上教学视频之外,教师还要继续发挥引导作用,提出几个与作家、作品相关的问题供学生课前思考,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并将讨论的过程及结果制作成PPT或学生微课以供课堂教学呈现分享。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详细回答,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问题的设计需把握好难易程度,从易到难依次展开。还以《哈姆雷特》为例,以下问题可供参考:1、分析哈姆雷特性格特点;2、哈姆雷特和莎士比亚之间的相似点;3、作品中人文主义的具体体现;4、哈姆雷特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代表吗?不难看出,这四个问题的难度是层层递进的,前两个问题学生需要理解文本,第三个问题学生需要分析作品的内涵与外延,第四个问题学生要对哈姆雷特进行评价。   (二)课中研究探讨阶段
  通过在课前阶段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控,如学习平台上的答疑、阅读日志的审阅,教师能够在上课前就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高效地制定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计划。根据布鲁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实现“应用”和“分析”两个目标,因此,教师在课中研究探讨阶段首先要探讨的就是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阶段产生的疑问。通过学习平台,教师将收集到的疑问分类整理,挑选有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梳理疑问过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成果展示,主要是交流本组对课前思考题的看法,每一组同学展示后,教师组织其他同学进行积极评价,对该组学生展示的内容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以丰富课堂信息量。同时,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能够将文学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经历,甚至产生共鸣,从而达到知识的内化。
  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教师应创新课堂教学活动,将学生从传统课堂中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翻转课堂中的主动学习从而形成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文化。教师可以根据文学的不同体裁的特点,如小说、戏剧、诗歌等来设置课堂活动。比如,在学习莎士比亚的名诗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的课堂中,学生已通过课前学习对莎士比亚和十四行诗有了基本认识,在课前也朗读过此诗,但是,要读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十四行诗的韵律却不容易,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细化讲解韵律的相关知识并带读以作示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音美。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反复练习后推选代表进行诗歌朗读比赛,通过比赛,学生进一步细致品味了诗歌语言的魅力。又如,根据戏剧文学体裁的特点,教师可以在戏剧教学的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戏剧排演活动。通过课前学习,教师与学生共同挑选戏剧作品中的精彩场景,然后将各场景分配到各小组,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喜好分配剧中角色,带领学生分析各角色的性格特点,人物情感的变化原因,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呈现的经典片段进行反复模仿,内化人物台词的深层次意义,从而较好地表达角色的情绪感情,最后,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活动,凸显戏剧文学的“表演性”特点。学生通过亲身感受角色,形象呈现戏剧文本语言,再现情境,体会角色情感,获得艺术美的享受,亲身参与的方式也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趣。再如,根据小说的教学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情节改写活动。在课前,学生对文本进行初步阅读过后,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对小说的情节走势进行详细分析,引导学生在综合考虑了作者的创作背景及意图过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及阅读感受,对小说的某一情节进行改写活动,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改写的好与坏,这样不仅更细致地研读了文本,知识面得以互补和延伸,而且学生通过改写进入了文本,改变了传统课堂的被动学习情况。
  (三)课后巩固实践阶段
  课后阶段是对课前、课中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实践,对于英美文学这一人文学科至关重要。“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一般包括‘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知识传递’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而‘知识内化’过程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4]。而英美文学课程不能只限于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因为它是一门人文学科,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学会在文学中感悟人生,提升审美能力,所以文学课程翻转模式中的课后巩固实践阶段也尤为重要。
  经过前两个阶段学习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且已经深入理解了文本,所以这一阶段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向更高目标发展。学生在这一阶段应该着重培养的是语言运用能力和思辨能力。教师应在对批评理论介绍过后,指导学生撰写相关学术论文,让学生深化课堂所学,并提供及时的指导,如论文选题、批评视角的运用、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等等。
  三、结语
  英美文学课程在新时代的新形势下确实需要改革,然而,教学改革绝不是简单地缩减课时,亦或是增加课外阅读量,而是应该研发上好文学课的办法。如今,翻转课堂在文学课程中的应用的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在给文学课堂带来无限生机的同时,也给致力于改革的教师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翻转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这就要求教师要会利用一切新技术增加互動时间并掌握互动技巧。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讲台占领者,而是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研究难题的并肩作战者,这就要求教师有更高的课堂掌控能力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的能力。教师不仅要熟悉知识点,还要懂调查、讨论等多维度探究;不仅要功底扎实,还要具有创新能力。任何的教学改革之路都是不平坦的,但只要教师们不断探索,英美文学课程也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参考文献:
  [1]程爱民,徐劲,柯可,唐晓忠.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外语研究,2002(1).
  [2]虞建华.“致知”是一种最高的学习[J].郑州大学学报,2002(5).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国家英语新课程标准[Z].2007.
  [4]张丹.翻转课堂-英美文学教学的一条蹊径[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4).
  [5]张芸.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多模态化英美文学教学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12(3).
  [6]Bergmann,Jonathan,Sams,Aaron.Flip Your Classroom: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J].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12.
  [7]燕妮.利用翻转课堂促进英语专业语法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8]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
  [9]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10]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2-05-06.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_760603_3.shtml.
  作者简介:石亿(1982—),女,壮族,广西桂林人,南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英美文学。
  (责任编辑:董惠安)
其他文献
采用压缩试验、硬度测试、金相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分析了合金元素Ni对耐热铸造Cu-Ni-Al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合金元素Ni含量(质量分数)从10%增加到25%,
摘要:自从进入信息和知识化时代,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已初具模型,多采用主页式管理方法,在检索方法和途径方面取得非常大的进步,但也存在规模小,专业特色不突出,社会影响力不足,检索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改进的措施是:注重数据库质量控制工作;注重数据库附加值增加;完善多功能检索系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含义与意义;现状问题;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文
翻板式弯曲支座总成系重庆钢铁研究所专利产品(专利号:ZL942271432和ZL98228409.8)。主要用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作金属材料的弯曲试验和钢筋平面反向弯曲试验。该支座解决了国内外
社会阅读推广与图书馆服务效能有着密切的联系,资源、设施、技术、人员等都会影响这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提升社会阅读推广与图书馆服务效能,图书馆应该改进阅读环境,重视
在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过程中,有创血压(ABP)和无创血压(NBP)的应用已逐步代替了传统的汞柱血压计和听诊器测压法。理论上讲,有创血压比较准确、可靠,无创血压接近于正常值。Beve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重度痤疮则表现为脓疱、结节及囊肿等严重皮损。传统方法治疗重度痤疮比较困难,无论内服还是外用药物,均存在有效率低且易复发,疗程
对15例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予以单一的枕大神经阻滞治疗,均为治疗1次,所用药物为丙胺卡因和地塞米松。结果,治疗4周后1例有效,14例无效,其中3例有一过性头痛加重,1例在治疗时出现心
研究了纯钛颗粒法制备Al—Ti—B中间合金的反应机制,探讨了3种加料方式下熔体反应的热力学机理。试验表明:在充分反应的情况下,3种加料方式制备Al—Ti—B中间合金的相结构相同;在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血清激活素A(Activin A)表达变化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肺功能分轻-中
细菌性肝脓肿是常见外科感染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开引流,手术方式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11.5%~34%。近年来,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肝脓肿,因其并发症少、创伤小而被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