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立体几何模块;创新;观念;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8—0045—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学也是如此,需要不断创新。唯有创新,才能不断提高,不断发展。下面,笔者就谈谈立体几何模块创新教学。
一、创新观念,提高认识
认真学习并对比新旧教材、大纲,发现立体几何内容变化比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把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放在首位;2.弱化了作图技巧、推理技巧、运算技巧,注重了立体几何模块通性通法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以“三垂线定理”为一条主线贯穿于立体几何教学始终的做法,坚持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目的的新理念。
二、处理教材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1.采用“两松一紧”的方式处理教材,即立体几何模块入门教学与立体几何模块总结教学适度放慢,中间教学过程适度从紧,这样做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2.分三层次三阶段进行教学。立体几何模块内容相对独立,学习完教材内容为第一阶段,达到第一层次要求:具备立体几何基本素养,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立体几何知识;立体几何模块归纳总结为第二阶段,达到第二层次要求:较深刻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第三阶段为高三总复习阶段,达到第三层次要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并能综合分析并处理立体几何问题。
三、创新教学方法,突出教学关键
1.上好“四课”。
(1)上好几何体赏析课。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观察几何实体,分析几何体的特点,借助多媒体展现几何体的美术效果图及直观图,使学生感受几何体的结构美、图形美。在美的环境中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使其自觉投入到立体几何模块的学习之中。
(2)上好制作几何体模型课。人们常言:“眼里过千遍,不如手里过一遍。”指导学生用可塑材料亲手制作几何体模型,可以使学生的灵魂深处打上深深的烙印,更深刻地理解几何体中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大小、空间位置以及结构特点。学生亲手制作模型产生的认知效果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
(3)上好摆放几何体空间结构框架课。对照几何实体,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特点,抽象出反映其特点的线条,用笔等学习用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摆放出几何体空间结构框架,使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4)上好画图课。指导学生先画几何体的美术效果图,再用粗线条勾勒出几何体的直观图,进一步画出三视图;然后多媒体展示相关几何体的美术效果图、直观图、三视图,让学生与之对照,修正自己的作品,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画校园内建筑体的直观图。
2.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自学提纲,提出自学要求,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形成学习成果,课堂上展示交流。教师根据学习成果选择要讲解的内容,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3.从文化层面教立体几何模块。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又非同其他大众文化,具有自身特点。立体几何模块文化有三种语言:一般性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应“三位一体”进行教学。对立体几何定义、公理、定理、公式以及每一个问题等,要求学生做到:从“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循环记忆,在应用训练中完善提高,熟练掌握,最终形成数学语言能力。
4.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打造数学高效课堂。在立体几何模块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创新学习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按自学提纲进行自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形成主动合作探究,带着问题上课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精神,养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勇于参与小组研讨,勇于展示自学成果,最终获得知识和能力。
3.坚持培养学生在立体几何模块学习中的两个循环学习方法:①“实物体←→框架结构←→直观图←→三视图”循环学习;②“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循环学习,使其贯穿于立体几何模块学习的全过程。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8—0045—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学也是如此,需要不断创新。唯有创新,才能不断提高,不断发展。下面,笔者就谈谈立体几何模块创新教学。
一、创新观念,提高认识
认真学习并对比新旧教材、大纲,发现立体几何内容变化比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把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放在首位;2.弱化了作图技巧、推理技巧、运算技巧,注重了立体几何模块通性通法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以“三垂线定理”为一条主线贯穿于立体几何教学始终的做法,坚持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目的的新理念。
二、处理教材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1.采用“两松一紧”的方式处理教材,即立体几何模块入门教学与立体几何模块总结教学适度放慢,中间教学过程适度从紧,这样做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2.分三层次三阶段进行教学。立体几何模块内容相对独立,学习完教材内容为第一阶段,达到第一层次要求:具备立体几何基本素养,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立体几何知识;立体几何模块归纳总结为第二阶段,达到第二层次要求:较深刻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第三阶段为高三总复习阶段,达到第三层次要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并能综合分析并处理立体几何问题。
三、创新教学方法,突出教学关键
1.上好“四课”。
(1)上好几何体赏析课。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观察几何实体,分析几何体的特点,借助多媒体展现几何体的美术效果图及直观图,使学生感受几何体的结构美、图形美。在美的环境中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使其自觉投入到立体几何模块的学习之中。
(2)上好制作几何体模型课。人们常言:“眼里过千遍,不如手里过一遍。”指导学生用可塑材料亲手制作几何体模型,可以使学生的灵魂深处打上深深的烙印,更深刻地理解几何体中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大小、空间位置以及结构特点。学生亲手制作模型产生的认知效果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
(3)上好摆放几何体空间结构框架课。对照几何实体,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特点,抽象出反映其特点的线条,用笔等学习用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摆放出几何体空间结构框架,使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4)上好画图课。指导学生先画几何体的美术效果图,再用粗线条勾勒出几何体的直观图,进一步画出三视图;然后多媒体展示相关几何体的美术效果图、直观图、三视图,让学生与之对照,修正自己的作品,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画校园内建筑体的直观图。
2.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自学提纲,提出自学要求,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形成学习成果,课堂上展示交流。教师根据学习成果选择要讲解的内容,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3.从文化层面教立体几何模块。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又非同其他大众文化,具有自身特点。立体几何模块文化有三种语言:一般性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应“三位一体”进行教学。对立体几何定义、公理、定理、公式以及每一个问题等,要求学生做到:从“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循环记忆,在应用训练中完善提高,熟练掌握,最终形成数学语言能力。
4.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打造数学高效课堂。在立体几何模块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创新学习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按自学提纲进行自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形成主动合作探究,带着问题上课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精神,养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勇于参与小组研讨,勇于展示自学成果,最终获得知识和能力。
3.坚持培养学生在立体几何模块学习中的两个循环学习方法:①“实物体←→框架结构←→直观图←→三视图”循环学习;②“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循环学习,使其贯穿于立体几何模块学习的全过程。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