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象阳一中的资深教师——朱晓平老师在我校上了一堂非常成功的汇报课,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史学功底,向我们展示了一堂贯穿新课标理念的“新课”。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 新课堂 评价
一、背景
2006年12月13日,象阳一中的资深教师朱晓平在我校开了一节汇报课。随机选择的八(3)班学生文史基础较好,尤其是班中的几位男生,谈古论今,常有超水平发挥。朱老师工作比较细致,提前来班级做了分组的准备,并下发学习任务单,简单地布置了一下任务,一切准备就绪。
二、主题
朱老师所选的课是《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三课——《文人的世界》,其重点是描述宋元时期上层精英分子——士大夫阶层的文化。展示其承上启下的独特的文化风貌。这是一堂充满浪漫的人文色彩的示范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强调“注重探究式学习”,体现教育的功能是对个性的发展与解放。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各个具体环节的巧妙设计,达到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合作的目的,并创设一种较为轻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个性飞扬,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
三、过程与讨论
1.导入:以玩游戏的形式
师(自喻王小丫):今天我们来进入《开心辞典》。(出示幻灯)他是宋代的一位文化名人。
生(一下子被吸引):欧阳修、苏轼、王安石、辛弃疾……(理解了文人的涵义)
师(幽默地):恭喜他们,答错!(全场大笑,气氛热烈)问题二:他如果不作皇帝,将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缩小范围)
生(马上):宋徽宗!
师(随机应变,惊叹道):没想到我们班的同学如此优秀,提前把老师的问题解决了。(进入正题)正是在北宋末年,文坛上陨落了一颗巨星,就是你们刚刚猜到过的苏轼……
以苏轼这位大文豪作为贯穿全课的线索,学生从情感上较容易接受。整个导入部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幽默的话语拉近师生的距离,使整个课堂显得轻松愉快!
2.合作探究部分(小组合作)
师(有准备地):请大家拿出学习任务单,根据三则材料,完成探究话题——宋代文人大量涌现和地位的相对提高与国家的哪些政策或哪些方面的发展有关?(给出史实,有利于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找到答案)
生(很快):重文轻武,文学、艺术、科学发展有关;指南针的广泛应用加强中外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唐末藩镇割据,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书上)。
师(赞赏地):你们已经顺利完成了任务!(学生士气大振)
通过分析材料,学生较直观地得到了答案,培养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全场气氛较好,其他学生也跃跃欲试,顺利落实了相关的历史史实。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精神有了进一步提高,达到预期目标。
加强学生对基本史实和基本历史发展脉络的理解的把握,结合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进行开放式综合评价。
3.展现学生的文学才华
师:在座的学生有谁读过苏轼的诗词?(预测学生的文学功底)
生(朗声情并茂朗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赢得满堂彩)
师(迅速地):苏轼的其他作品如《念奴娇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 新课堂 评价
一、背景
2006年12月13日,象阳一中的资深教师朱晓平在我校开了一节汇报课。随机选择的八(3)班学生文史基础较好,尤其是班中的几位男生,谈古论今,常有超水平发挥。朱老师工作比较细致,提前来班级做了分组的准备,并下发学习任务单,简单地布置了一下任务,一切准备就绪。
二、主题
朱老师所选的课是《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三课——《文人的世界》,其重点是描述宋元时期上层精英分子——士大夫阶层的文化。展示其承上启下的独特的文化风貌。这是一堂充满浪漫的人文色彩的示范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强调“注重探究式学习”,体现教育的功能是对个性的发展与解放。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各个具体环节的巧妙设计,达到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合作的目的,并创设一种较为轻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个性飞扬,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
三、过程与讨论
1.导入:以玩游戏的形式
师(自喻王小丫):今天我们来进入《开心辞典》。(出示幻灯)他是宋代的一位文化名人。
生(一下子被吸引):欧阳修、苏轼、王安石、辛弃疾……(理解了文人的涵义)
师(幽默地):恭喜他们,答错!(全场大笑,气氛热烈)问题二:他如果不作皇帝,将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缩小范围)
生(马上):宋徽宗!
师(随机应变,惊叹道):没想到我们班的同学如此优秀,提前把老师的问题解决了。(进入正题)正是在北宋末年,文坛上陨落了一颗巨星,就是你们刚刚猜到过的苏轼……
以苏轼这位大文豪作为贯穿全课的线索,学生从情感上较容易接受。整个导入部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幽默的话语拉近师生的距离,使整个课堂显得轻松愉快!
2.合作探究部分(小组合作)
师(有准备地):请大家拿出学习任务单,根据三则材料,完成探究话题——宋代文人大量涌现和地位的相对提高与国家的哪些政策或哪些方面的发展有关?(给出史实,有利于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找到答案)
生(很快):重文轻武,文学、艺术、科学发展有关;指南针的广泛应用加强中外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唐末藩镇割据,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书上)。
师(赞赏地):你们已经顺利完成了任务!(学生士气大振)
通过分析材料,学生较直观地得到了答案,培养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全场气氛较好,其他学生也跃跃欲试,顺利落实了相关的历史史实。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精神有了进一步提高,达到预期目标。
加强学生对基本史实和基本历史发展脉络的理解的把握,结合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进行开放式综合评价。
3.展现学生的文学才华
师:在座的学生有谁读过苏轼的诗词?(预测学生的文学功底)
生(朗声情并茂朗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赢得满堂彩)
师(迅速地):苏轼的其他作品如《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