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与预混胰岛素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水平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来源 :糖尿病新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huaf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二甲双胍+预混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指标水平与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T2DM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观察组联合预混胰岛素,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糖、胰岛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糖、胰岛素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胰岛素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T2DM患者,相比较单纯应用二甲双胍,结合预混胰岛素治疗效果更佳,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功能,且安全性高。
其他文献
高中德育教育是当前教育政策、实践、研究的主要议题,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础。德育教育对高中学生素养有重要的影响,对学生整体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管高中学生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还是在社会的发展中,都需要自身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要重点探讨德育教育工作的课题。对此,本文对德育教育进行分析,针对核心素养德育工作的实践进行探讨,为此给予有效的
在新西兰,早期教育阶段的公民教育被视为“民主的根基”。基于福柯的权力视角,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新西兰惠灵顿市的10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访谈,并对受访者所在幼儿园活动进行了观察,用以探究儿童的公民话语和实践。研究显示:儿童作为公民,具有与成人平等的公民身份,其观点、想法及文化背景受到教师和他人的尊重;在日常活动中,儿童被视为“权力”的拥有者,自由且积极地参与到日常活动中。这体现了新西兰幼儿园中逐渐趋
论文将原创舞蹈作品《外婆桥》《裂》中的“动”“静”创作方式与文学艺术、书画艺术中汲取的“动”“静”相关联,在舞蹈创作实践中探索“动”与“静”的有效运用。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部分针对“动”“静”二者在艺术创作中的具体表现,以文学创作和书画创作为参照,对“静极思动”“动而若静”“动静相生”所具有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对动静运用在舞蹈作品中的功能进行详细阐述;第三部分基于原创作品,分析“动”“
在创造社中 ,郭沫若是领袖 ,郁达夫是旗帜 ,成仿吾则是台柱子。他在创造社整个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是创造社主要的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 ,新文坛文学批评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并网系统是一个强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其控制方式直接影响并网系统能否安全、稳定、高质量地运行。本文选取LCL型并网逆变器作为控制对象,根据线性自抗扰控制理论(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ADRC),设计了基于LADRC的电流环控制策略,具体内容如下:(1)针对LCL型并网逆变器的谐振问题,设计了一种三阶自抗扰电流控制器,通过四阶线
随着“双碳”计划提出,光伏产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光伏系统并网发电形式应用越来越广泛。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往往存在谐振问题,系统中LCL型滤波器存在固有谐振频率,各光伏系统间交互影响与电网阻抗构成复杂的高阶耦合系统,这些都将导致整体系统存在谐振点。若外界谐振源恰好和系统谐振频率匹配,极易引起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谐振。现已存在多个光伏项目因谐振问题造成损失或并网不成功的案例,因此,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系统谐振已
数字时代中,粉丝社群文化是流行于青少年群体间的亚文化现象。当下,粉丝社群文化的研究前沿正从聚焦粉丝情感劳动现象转移到剖析粉丝情感劳动主体性和资本规训间的张力。在粉丝后援会与粉丝的交往互动中进一步探讨粉丝生产劳动背后的资本规训逻辑,是研究粉丝社群文化的一个重要路径。援引生产政治理论、文化批判理论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相关论述,分析后援会与粉丝的交往互动过程,可以进一步揭露粉丝社群背后资本规训的内在逻
航空瞬变电磁法(ATEM)是地球物理勘探中的主要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在油气、地下水等深地资源的勘查。瞬变电磁接收系统一般采用感应式空心线圈传感器接收瞬变电磁信号,其具有本身重量轻、固有线性频率的特点。线圈传感器仅对垂直于其孔径的磁通敏感,为了确定矢量磁场的所有方向分量,此次传感器设计成三个相互垂直的线圈。通过分析感应线圈灵敏度、信噪比等参数,对线圈尺寸、绕线方式进行了优化设计;选定本底电压、电流噪
<正>作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最悠久的舞种之一,佤族舞蹈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其原始性,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笔者通过暑期实践走进云南的临沧、普洱、西双版纳、保山等地进行沉浸式舞蹈调研采风,并结合个人原创佤族舞蹈作品《觅》的创编表演实践,系统梳理总结了佤族舞蹈的原生态历史文化传承、风格呈现及审美特征等,探索性地提出了“新佤风”概念,对新时代佤族舞蹈如何“内”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外”接当代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