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少数民族小说“自我出走”式情节开端——基于文化身份视角的观照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meo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文化身份看,当代少数民族小说“自我出走”式情节开端,指代表自我民族文化身份诉求的本族同胞,离开自我本土,与他者文化身份诉求相碰撞。这形成了诸多“离乡者”故事,主要是被逐故事、寻梦故事或朝圣故事,从而把复杂的文化身份体验,转化为精彩的情节进程,且寄寓了作者文化身份的认同倾向与建构愿望。
其他文献
俄罗斯历史学派上承俄罗斯神话学派、传播学派、历史文化学派和历史比较学派的研究,下启俄罗斯史诗的历史性研究、形式主义研究和演述传统研究,在俄罗斯民间文艺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弗·费·米勒为代表的历史学派基于丰富的田野调查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稽考勇士歌与史实的源流关系,勾勒勇士歌的历时演变轨辙,探究勇士歌演述人在演述中的艺术创作,其研究范式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当代口述史研究没有清晰的学科属性.口述史不能被视作历史书写的补充,而是具有能动性的知识生产形式,体现为动态的研究面向与实践策略.在口述史的意义世界中,知识史和生活史的叙事互构、互涉,表征了多元的生活世界本身,是对于生命情态伦理化、意义化的确证.
以麟、凤、龟、龙为内容的"四灵"概念,与历史上的族群关系和文化发展息息相关.麟凤与龟龙作为祥瑞而各成一组的语言习惯,分别源于东方之夷与中原之夏的象征.麟凤山居与龟龙水居的特点,是两族早期生存环境与文化面貌的反映.麟、凤作为飞鸟与走兽之首,标志着它们被视作灵物,这又伴随着崇鸟与崇兽部族分别形成的过程.麟、凤从众多氏族神话的动物祖先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兽、鸟部族联盟的象征;部族联盟的地理方位居于东方,主要以狩猎为生,因此获得了东夷的称谓.被视为东夷祖先的太皞、少皞,即是部族形成之后的鸟族首领;帝俊则是鸟兽
《崔府君神异录》是记录崔府君身世传说及灵验传说的一部信仰文献,历来为研究者忽视.目前所知有明确纪年的最早刊本为明成化二十年磁州本,其后屡有增编;迄今所见七种版本分别来自河北、山西、浙江、陕西等地.《崔府君神异录》涵盖了神灵传说、历代封号、各地碑记、文人题咏等多方面内容,在崔府君信仰传播和传说演进过程中起到文本定型的关键作用,也为考察《唐太宗入冥记》《崔府君断冤家债主》等文学作品的产生、流传提供了文献证据,是研究同类民间信仰文献的有益参照.
《东蒙民歌选》是20世纪50年代蒙古族民歌搜集整理活动中形成的较具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对蒙古民歌搜集整理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文章对蒙古民歌的搜集整理进行学术史考察,阐述了《东蒙民歌选》整理过程中所体现的多民族国家话语建构以及学术思想与观念,检讨了《东蒙民歌选》翻译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当下蒙古族民歌的翻译整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学术参考和借鉴.
延安文艺传统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影响力体现在社会主义话语与民族性话语、民主性话语三种差异性因素“一体两翼”式的均衡发展上:社会主义话语与新人、写光明、典型化、两结合、深入生活等问题相联系;民族性话语与中国化、新民主主义的内容、民族形式、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问题相联系;民主性话语与大众化、民间性、革命性、科学性、文艺的特殊性等问题相联系。
东北现代作家马加曾于1938年至1945年在延安生活,并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创作时期。延安时期马加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涉及散文、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创作,真实地记录了马加创作的心路历程及其变化。这些作品不仅对于研究马加的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还对于研究延安文学有着一定的价值。结合实际情况可知:延安时期马加创作的文献搜集和整理还有一些空间,沿着从创作研究到文献资料问题的思路展开论析,对马加及其相关系列问题的研究都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提下的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应筑基于多民族文学之上,形成对多民族文学的阐释能力。为消除中国当代文论对少数民族文学的隔膜状态,应进一步重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理清它与中国当代文论的基本关系:(1)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是当代文论建设的重要资源,这是文学理论的生成逻辑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现实状态决定的;(2)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要在完善中国文学观念、构建当代文学理论中不断优化、提升自身理论品位;(3)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与当代文论的交往融会是新时代文
马华文学作为海外华文文学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得益于相对完备的华文教育体系和华文媒体,但是作为一种少数族群文学,其处境折射出被国家文化排斥的认同危机。抵抗歧视、追求认同成为当代马华文学设置议程的重要内容,新生代学者从马华文学“正名”操作入手重写文学史,目的是清理华人与南洋的历史脉络,建立一套客观叙述自身的话语体系。“正名”是少数族群在现代民族国家结构中表达自身政治、文化权益的一种诉求,如果马来西亚当局持续推行本土优先的国家文化政策,马华文学及其文化实践很难摆脱吊诡的认同困境。
由于边疆建设得到重视、知识分子得以深入并了解边疆等多方面原因,全面抗战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通过讲述“外来者”与“本地人”之间或冲突或融合的故事,前所未有地把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与现实集中呈现出来,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内涵。这些作品延续审视族际异质性的文化叙事、呈现族内分野的阶级叙事而又开创了强调中华一体的国家叙事,奠定了共和国初期少数民族题材文学的基本叙事模式。作为他者言说而非自我表达的跨族别书写,全面抗战时期的少数民族题材文学留下了独特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