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纳溪:全力打造“中国特早茶第一大县(区)”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c198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泸州市纳溪区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属丘陵浅山区,幅员面积1150.6 km2,森林覆盖率达53%。全区辖12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8.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07万,农民人均纯收入6080元。
  纳溪地处川滇黔渝结合部,四川水陆出海要冲,扼川、滇、黔、渝通道之咽喉,境内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于一体。西南出海辅助大通道321国道、隆纳高速公路、隆黄铁路建成通车,川黔高速、川渝高速、泸纳高等级公路加速在建;28.8 km长江黄金水道常年通航1000t级船舶,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已初步构建。随着川黔渝大通道的形成,成都、重庆均在90min到150min的交通辐射半径内,纳溪也随之列入成渝经济区“一极一轴一区块”战略部署通道发展轴上重要县区,成为川滇黔渝四省市合作交流的前沿阵地。优越的交通和地理位置,为纳溪发展茶叶产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早茶优势十分明显
  1.种茶历史悠久,近年发展较快
  纳溪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在陆羽《茶经》中记有“纳溪、梅岭产茶”之句,可见纳溪唐朝就因产茶叶故而记入《茶经》。新中国成立后,纳溪茶叶得到进一步发展,1972—1978年,纳溪南部各乡镇以村社集体为单位组织社员开山种茶,创办社办茶园、村办茶场、乡办茶厂。1986年,纳溪有23个乡镇种茶,茶园面积达14000亩,总产量8000担,产值160万元。2000年后,茶叶面积、茶叶产量快速增加,茶叶加工企业迅速增多,茶叶综合产值、茶农收入持续增长。
  2.纳溪品牌给力,茶叶全国闻名
  经过不断发展,纳溪茶叶打开了市场、打响了名声。1988年,护国联办茶厂生产的“精制茉莉花茶”荣获“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铜奖;20世纪80年代,“凤羽”茶连续多年获“四川省优质名茶”奖。2002年,“泸州凤羽”茶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和“四川省名牌产品”称号;“瀚源”有机茶荣获“中茶杯特等奖”和“上海茶博会金奖”。
  3.气候环境适宜,全球同纬最早
  (1)气候环境特别适宜。纳溪境内南高北低,海拔230~960m,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温、光、热、水资源丰富且匹配较好,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全区有宜茶土地面积60万亩。
  (2)采摘上市同纬最早。纳溪常年新茶上市时间一般在2月初,最早的可在春节前上市,比江浙一带早1个月,比川西北早15d,比附近的宜宾市也早1周左右,是地球同纬度最早的早茶。纳溪茶叶具有“早、优、香”的特点,每逢春季开园,浙江、安徽、河南、重庆等地客商争相抢购,产品供不应求,早茶优势十分明显,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开发潜力十分巨大。
  二、早茶成增收主导产业,茶叶产业引领纳溪经济
  1.产量产值全市第一,综合效益全省前列
  2010年底,全区茶园总面积达12万余亩,茶叶总产量达3600t(其中:名优茶总产量2500t),茶业综合产值达3.6亿元。纳溪区茶叶面积、茶叶产量、茶叶产值均为泸州市第一,茶产业综合效益走在全省前列。
  2.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纳溪是四川省唯一的“特早名茶之乡”,农业部“名优早茶基地”和“无公害茶叶基地”之一,也是农业部“南亚热作名优茶基地和无公害基地县(区)”,列入“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19个茶叶重点县(区)”。
  纳溪是泸州市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和有机茶叶生产基地:在护国、天仙、大渡、打古等镇建立无公害茶基地4个,面积达11万亩;在白节镇建立了全省第二大有机茶生产基地一个,面积达9000余亩。有四川省凤羽茶业有限公司、四川瀚源有机茶业有限公司4家,带动茶农人均增收1500元/人。特早茶产业已成为纳溪最具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和支柱产业。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
  3.龙头企业带动有力,专合组织效果明显
  “泸州凤羽”、“瀚源”有机茶等知名品牌销路好、价格高,公司得利益、农户得实惠,带动了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纳溪现有市级茶叶龙头企业4个,现有茶叶加工企业30家,规模性茶叶企业8家,已获得QS认证的茶叶加工企业9个,有2家企业获QS和ISO9001双认证。目前全区从事茶业产、加、销的人员达到10万人以上。
  以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泸州市纳溪区高优茶业专业合作社”为引领,“护国黄家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等5个茶叶专合作社社员达800余人。2010年专合社统销茶叶1300余t,组织茶叶加工设备30余台套,统一机防面积5万亩次,统一机采修3万亩次,综合营业额达6000万元,合作社社员户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带动全区种茶户1万余户,茶农人均增收1500元。
  三、依托实际、科学谋划,打造“中国特早茶第一大县(区)”和“四川茶叶第一大县(区)”
  纳溪温、光、热、水资源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土地整理、低产林改造、土地垦复等项目众多,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河流、水源、大气、土地均无污染,宜茶土地面积多达60余万亩,是发展早茶产业的“风水宝地”。纳溪茶叶产业历史悠久、茶叶种植经验丰富,茶叶生产基础深厚,早茶发展潜力巨大。
  1.发挥优势、科学谋划,确定早茶产业发展目标
  纳溪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明确在“十二五”期间把纳溪打造成为“中国特早茶第一大县(区)”和“四川茶叶第一大县(区)”的目标。计划从2011年起,连续用5年时间,新发展高标准特早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8万亩,全区茶园总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绿色早茶24万亩,有机茶6万亩)位居全省第一。实现茶叶总产量达2.5万t,茶业综合产值达25亿元(其中茶园收入18亿元),带动农户4万户15万人人均增收1万元。目前,纳溪正委托四川省农科院茶科所对全区茶叶发展进行规划。
  2011年计划新发展茶园3万亩,春季已购优质苗2100万株,在上马、天仙、护国等镇完成7000余亩茶叶栽种计划,新种下的茶叶成活率高,长势良好。
  2.领导重视、投入加大,为早茶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及资金保障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由区委、区政府出台文件,整合农综项目、水保项目、国土垦复项目、土地治理等农业项目,每年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项目资金,集中用于重点区域、重点镇茶叶基地建设,同时区财政投入400万元,强力推进高标准茶叶基地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
  3.强龙头、扩基地、拓市场,增强早茶产业竞争力
  打造亿元省级龙头企业2个,创建伍千万元的“一村一品”专业村10个,培育省级亿元示范茶叶专业合作社2个,创立著名商标2个,争创国家级名牌农产品1个,建立亿元省级现代茶产业高标准示范园区6个。及时启动护国镇茶果专业批发市场规划和建设工作,加大對茶叶加工品牌营销业主的引进力度,改造、规范现有茶叶小加工作坊。
  4.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名优高端精品
  实施品牌战略,突出全球“同纬度最早”的优势,将纳溪茶叶打造成四川乃至全国独具优势和影响力的“三山一早”茶叶。让“凤羽”茶成为继“泸州美酒”后的新泸州城市名片,实现“东有安溪铁观音,西有纳溪凤羽茶”。及时启动“泸州凤羽茶”地理标识保护申报工作,搞好“泸州凤羽茶”这一优势品牌,进一步挖掘纳溪茶文化,将泸州凤羽茶”打造成为全国名优高端精品。
  5.通过招商引资,发挥“凤羽”效应
  通过招商引资,整合“凤羽”、“瀚源”两大知名品牌,组建“泸州凤羽”集团公司,充分发挥“凤羽”茶叶效应,做大做强早茶产业。
  纳溪区通过多方努力,实现全区茶园总面积30万亩,把纳溪打造成为“中国特早茶第一大县(区)”和“四川茶叶第一大县(区)”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沁阳市紧紧围绕“政府推动、科技示范、市场引导、群众自愿”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设施农业建设初露端倪。截至2010年底,全市设施农业面积2万亩。发展较好的有西向四街金盛合专业合作社,发展温室共计50座,占地210亩,主要种植油桃,棚效益达5万左右;柏香镇伏备小忠种植专业合作社建大棚35座,温室5座,占地120亩,主要种植草莓、甜瓜,棚效益达5万元左右;崇义南山种植专业合作社
期刊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成人教育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促进全民素质提升和经济水平的发展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那么怎么样提升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并使其在当今社会
湖南省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是国家商务部认定的全国百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国家农业部认定的全国新农村建设百强示范企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认定的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湖
中国农村有一个“怪象”:越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城郊型村,对“村千”的权力越是争得厉害.rn秦都区古渡办事处苏家堡村和大多数城郊村一样,在村民自治进程中,也曾走过一段弯路,付
近几年来,代表金融与科技结合产物的钞票处理设备的批量列装和规模运行,极大地推进了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工作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与上世纪手工清点、火焚蒸煮的落后作业模式相比,
为弘扬内容丰富,底蕴丰厚的西湖文化,浙江省杭州市西子社区学院从西湖民间故事、西湖诗词歌赋、西湖名人轶事、西湖园林建筑、西湖宗教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等自然、人文、
随着通信行业的进一步开放,三足鼎立的局面将被打破,很多民营、虚拟运营商、中外合资、国外独资的通信企业将会逐步进入中国的通信领域,通信行业的市场竞争将会愈演愈烈.在激
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融资风险问题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分析了中小企
本文结合洛必达法则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利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及应用,以便更好的利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