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非实验型科学课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hz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探究性教学为主进行的教学活动和启蒙教育。上好科学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上好科学课也是中学地理、化学、生物的基础;因而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
  在科学课中,实验课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课型,深受学生喜爱不说,教师也非常青睐,但凡公开展示课和教学竞赛课,老师们几乎无一例外都会选择实验课。其实非实验型课也占了较重的比例,但大家关注偏少。按镇江市教育局中小学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统计,三年级非实验型课占总课时数(50节)的52%;四年级占总课时数(50节)的42%;五年级占总课时数(55节)的45%;六年级占总课时数(55节)的42%。
  从以上数据中我发现实验课固然重要,但也接近一半的科学课中没有安排实验内容,对于这些非实验课,孩子兴趣不高,科学老师钻研也较少,我个人觉得这些课也非常重要,为了让孩们也能如实验课一样喜欢上它,我觉得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非实验型课堂教学也要体现探究性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在这个标准中可以发现,科学课中的探究性实验是其中一种活动,而我们在非实验课中也是可以体验探究的搜集数据、分析和讨论数据等活动。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我在成长》一课中,第一部分要求学生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第二部分,指导学生收集并对比成长的证据间接地认识自己在成长。第三部分,指导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和体重,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在这三部分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出生时的脚印、身高体重的数据、从小到大的照片、小衣服、小鞋子、乳牙、胎发等证据,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发现婴幼儿期到现在成长的规律(主要是身高和体重),分析儿童的营养状况,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课前搜集、课堂的分析交流都是探究性教学的体现。
  二、非实验型课堂教学也要体现趣味性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精彩的演示实验、有趣的演示实验无疑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没有实验的课堂教学,我们也是可以有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与其他学科整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与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整合,可以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骨骼、肌肉的保健》一课时,在导入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听歌曲《健康歌》,让学生随着音乐唱一唱、跳一跳,通过与音乐内容的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激发了起来。
  2.更多活动的安排,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非实验课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出让学生更多感官参与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骨骼》一课时,可以教学开始安排学生摸一摸身上的主要骨骼,突出摸一摸数一数自己手上有几块骨头,教学总结阶段,再让学生剪一剪人体骨骼图,并把它们拼接在一起。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手、眼、脑等多种感官的运用,让学生兴趣盎然。
  3.合理使用多媒体,激发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使用好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让科学知识更加直观,学生学习兴趣也浓厚。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动物怎样繁殖后代》时,由于动物的呈现,繁殖方式的呈现,实物展示难度较大,而多媒体手段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在短时间能展示较多的动物,配上合理的音乐和动画,学生边观看边学习,兴趣浓厚。
  三、非实验型课堂教学也要体现发展性
  非实验型课堂中发展性的体现是指对于科学概念的教学要注意建立在它的前概念基础之上,加强与各年段科学教材概念的联系,并注重与以后学生的科学概念接轨。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我们的食物安全吗?》中,第一部分是认识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第二部分是调查加工食品是否安全,第三部分认识天然食品是否一定安全。在科学概念天然食品和加工食品的教学中,其安全性的调查与研究是重点,也是学生前概念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在课前对学生必须进行了解,针对性地指出天然食品不一定安全,加工食品也可以是安全的。在教学中还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天然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概念也是较为模糊的,认为2种食品一致的,课堂中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等手段来认识,特别是食品添加剂学生的认识错误较多,教师应明确指出食品添加剂的优劣,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它。
  在整个小学科学教学阶段生命科学部分:这部分内容属于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的基本需求,在三年级科学中已经进行研究具体动物的食性的探究,这个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动物和人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从哪来?干什么?为进一步了解生命的共同特征遗传现象做准备,因此对于本节课科学概念的建构必须体现出准确性和延伸性,就不再一一举例。
  总之,除了探究性、趣味性、发展性,我们在非实验课堂中要关注方面还有很多很多,只有我们科学教师实实在在地上好它,拿出对待实验性课型的热诚来钻研它,开发它,整合它,让它的每一节家常课才能落到实处。真心希望以后的科学赛课中能多一些这类非實验型课的影子,大家同台竞技,同课异构,师生都能乐在其中,成长其中。
其他文献
当前的数学课堂,我们往往能看到新颖的情景创设,精美的课件设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匠心独具的练习巩固……教师的精心预设与有效引导,成就了精彩的课堂。但我们也常常看到有些课堂固然热闹,呈现的知识却是割裂的、块状的,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联系性。这种条块分割的知识很难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体系。  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是一个不断打破原有认知结构,发生同化或顺应组建新的
阅读,是音韵,是文化,是情感。“学讲”语文阅读课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内化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是对民族母语内化的温柔试探。现在,我从课堂上的“自主批注”“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三个环节,浅谈“理解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强化”的母语内化过程。  一、春雨润物细无声:自主批注,理解感悟  自主批注,是理解感悟的阶段。  一篇阅读课文,我习惯于只提一个主干问题。抓住了主干问题,就是抓好了重点。《标准》
前言: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过分的情绪压抑、紧张的师生关系、单调的学习过程,都会导致他们自我表现能力和兴趣爱好的硬质、情绪低下。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给予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巧妙构思、设置、营造情境,灵活运用教育机制,控制好教学情境,任学生思
在以“雄狮当关,天下无毒”为主题的发布会,瑞星公司正式推出的新一代旗舰产品——瑞星杀毒软件2005版,它采用瑞星历时三年自主研发的OOT杀毒引擎,以”立体防御”的主导思想整合
传统方法进行拓扑结构静态特性分析时,存在分析不便、矩阵存储量大等问题。对此,在经典的传递矩阵法的基础上,提出扩展状态矢量的传递矩阵法。该方法对每个输入端点几何关系
"民族国家"是一个具备多重镜像的形象,而文学则一直是此形象的其中一种最重要的想象方式。对1937—1949年的香港"南来作家"群体来说,现代民族国家想象成为了他们在战时进行写作、
应用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对某国产轻型客车驾驶员座椅的振动进行分析与优化。首先,建立15输入1输出的振动传递路径模型,通过整车道路试验获取工况数据,并通过室内锤击试验获取
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国内与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21世纪,中国的和平崛起态势已经不可阻挡。但是,在中国重新以积极、自信的姿态迈向世界的过程当中,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如何处理西方既有的话语权体系的问题,而如何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发出自己应有的声音.并进而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与支持,这显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而需要我们数年甚至数十年的不懈努力。
气动可靠性强化试验台是进行可靠性强化试验的关键设备。振动能量大小和能量分布的频率范围是该种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试验台主要由台板、支承弹簧和安装在台面底部的多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