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成就欢乐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0110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伟大的心灵难以捉摸,更难以用言语表达。跌岩起伏的人生历程,使贝多芬所经历的痛苦远远比一般人多得多。但是,就是这种苦难的经历与认识十分深刻,所以他以“苦难成就欢乐”的豪情,以精湛娴熟的技法创造了《第九交响曲》,用以歌颂全人类所追求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共同理想。
  [关键词]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音乐;苦难;欢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8-0016-01
  前言
  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的重要音乐家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但其理想却从不为苦难而磨灭。在悲苦中讴歌欢乐,这是贝多芬一生的事业。他认为最优秀的人物定会经受痛苦,并“从痛苦得到欢乐”。文章从贝多芬这一精神品质出发,以交响乐为载体,观察了贝氏交响曲撼人心魄的音乐力量的内在思想核心。
  一、贝多芬
  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出身于波恩一个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787年曾到维也纳向海顿学习作曲,并结识莫扎特。
  贝多芬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体系的时代,欧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识正日益兴起。他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或歌颂英雄,或反对封建,争取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其主要作品有《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即第五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即第九交响曲)等。贝多芬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是交响曲,因此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王”。
  二、《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
  贝多芬在创作《第九交响曲》前,经历了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创作低谷,这个时期里,贝多芬所追求的自由平等的理想化为泡影,加上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使其陷人了极度的孤独和痛苦中。残酷的创作现实也磨蚀着贝多芬的锐气,但他内心的愤愈却像火山下滚滚涌动的岩浆,终于从沉默的圈子里挣扎出来,并且把音乐作为“自由、平等、博爱”的号召。
  贝多芬是席勒的忠实崇拜者,他一生不间断地阅读席勒的作品,尤其《欢乐颂》给他的印象最深。在他还只有十九岁时就有意用音乐来体现席勒这首颂歌的思想。
  三、《第九交响曲》赏析
  (一)《第九交响曲》概述
  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获得巨大的成功。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形象丰富多样,使他不得不扩大了交响乐队的编制、加进了合唱队、加长了音乐的篇幅,但并无任何冗长拖沓之感。该乐曲的末乐章主要是合唱,采用了席勒的部分诗句作歌词,这就是贝多芬能更直接地把一生所热切追求和向往的全人类自由、平等、博爱和欢乐唱了出来。
  (二)乐章赏析及评论
  1.第一乐章
  庄严而不太快的快板,奏鸣曲式,d小调,2/4拍子。描写了巨大而紧张的斗争场面。开始深沉、失望、孤寂的引子是复辟时期令人窒息的空气的写照。第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音乐由弱到强,由平稳、低沉、朦胧、渐渐发展到明朗、刚劲、节奏鲜明和震撼人心。
  2.第二乐章
  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庞大的诙谐曲式。按照传统通常紧接着的,应该是慢板,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用了极活泼的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但仔细品味,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第二主题悲叹的音调表现了苦难、悲哀和同情的形象。这一乐章是三段体结构。本乐章表现人类在战胜了众多的艰难困苦之后的蓬勃发展。
  3.第三乐章
  如歌的柔板,中庸的行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第三乐章是慢板乐章,整个乐章都以变奏曲形式写成。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
  4.第四乐章
  急板,D大调,4/4拍,变奏曲。第四乐章是整个交响曲的总结,以变奏曲形式写成。作者在这里又一次突破传统,将合唱引入交响曲,形成整部作品的中心与高潮。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第一部分开始时,即如火山爆发,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冲破一切枷锁,人类经过长时期积聚起来的力量爆发出来了,变革势如破竹,摧毁一切封建丑恶的东西。管乐吹出惊心动魄的急板乐句,如猛烈可怖的号角声,但很快就被低音弦乐的宜叙调打断,接着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独唱或重唱引出各段,以赋格的形式不断变化、升腾。全曲在暴风骤雨般的热烈中,达到了最高潮,带着对全人类团结友爱的呼吁和追求欢乐的胜利结束了。合唱的加入使整个音乐进入一个神圣的境界,思想、情感升华了。
  四、艺术性
  (一)作曲技法高明
  贝多芬成功解决了交响乐与合唱的巧妙结合。“将合唱引入交响乐,技术上有很大的困难,这一点从贝多芬的草稿本上可以看出来。作品扩大了交响乐的原有规模,集交响乐队、合唱、独唱、重唱于一体,艺术感染力十分强烈,以精湛娴熟的技法创造性地把人声融入交响乐,给全人类奉献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二)结构合理紧密
  《第九交响曲》构思精巧,布局匠心。在贝多芬的其他交响曲中,没有任何一部把各个乐章间内在联系表现得如此紧密。
  和前几部交响乐一样《第九交响曲》仍采用四个乐章形式。不同的是前三个乐章中的每个主题都被具有迫切要求的质疑的低音宣叙调所打断。三个乐章中的任何一个乐章都没有提出答案。在第四乐章中,低音提琴才以贝多芬所曾谱写过的最简练、最内在和最淳朴的旋律来检验这一切,用善良人的旋律,人民的歌曲,把主题导向深度和高度。
  (三)创作成熟的标志
  贝多芬里程碑式的《第三交响曲》和著名的《第五交响曲》问世,在交响乐创作上基本摆脱了莫扎特和海顿的影响,艺术上逐渐形成了独有的“战斗”风格,《第九交响曲》更是把这种战斗性的艺术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五、思想性
  (一)主题深邃,反映了“自由、平等”的思想
  作品思想深邃、哲理深刻、意义深远,是文艺作品中艺术性和思想性完美结合的光辉典范,是人类音乐史上的一座雄伟、壮丽的丰碑。全曲始终体现着他不屈不挠追求自由解放的思想动机,把“欢乐”主题作为整个作品思想发展的终点,尽情地加以颂扬。
  (二)作品体现着个人的思绪情怀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有苦难,有战斗,有热情,有沉思,有痛苦和忧郁,也有愉快和希望,这一系列感受都在作者的经历中体验过,正是他发自内心的表白和倾诉。
  (三)作品推己及人崇尚光明
  贝多芬晚年耳疾严重恶化,最后到了耳聋地步,耳聋影响了他的钢琴演奏、创作进程以及与外界的交往。他以顽强的毅力全身心地投入到乐曲的创作中,把对贵族阶层的逆反心理上升到对整个封建社会的仇恨。他最优秀的作品,几乎都是在耳聋后写出来的。这种独具特色的交响乐形式和欢乐主题的博大胸怀与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精神境界和孙中山先生“博爱”之宽广胸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六、《第九交响曲》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九交响曲》继承古典乐派之精华,首开浪漫乐派之先河,使贝多芬成为承前启后横跨两个时代的音乐巨人,这部贝多芬用了几乎十年时间和心血谱写的交响曲凝聚了这位世界音乐大师一生创作的全部经验。作品表现出的崇高思想境界,鲜明的个性及时代特点,完美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戏剧性和哲理性,对社会未来的深切关注和思考,以及对人类的无限热爱,使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部永垂史册的交响曲经典作品。
  参考文献
  [1]卢那察尔斯基.我们为什么珍视贝多芬[J].音樂译文,1980,(1)
  [2](奥)费.魏因迦特纳著陈洪译《论贝多芬交响曲的演出》.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2(1)
  [3](法)罗曼.罗兰《贝多芬传》.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3(1)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的当代艺术受到了西方艺术较大的影响,然而从 1985 年新潮运动开始,对中国性的探索逐渐增强。至 90 年代中后期,由于经济发展,中国成为一个更具现代化的国家出现在世界舞台,中国文化和艺术开始有了重建的觉醒。  [关键词]当代艺术;中国性;符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8-0010-01  一、中国性在当代艺术中的概述  中国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探讨设立实践教学课程、开展主题实践教学活动、成立躬行社学生社团等途径,以期拓宽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关键词]“双三加”;思政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8-0
期刊
[摘 要]大学物理实验是工科院校自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第一次接受系统实践能力训练的一门实践课程。通过物理实验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系统的训练,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同时,物理实验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物理电学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物理电学;实验教学方法  [Abstract]College physics
期刊
[摘 要]近几年,资讯传播的方式和手段不断更新,具有较高互动性与时效性的网络直播逐渐将网络参与者紧密联系起来,传统媒体因此面对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就网红直播发展中存在的直播数据不真实、直播内容缺乏深度以及直播平台管理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在网红直播的发展中,传统媒体如何利用现有资源积极进行转变,以求在媒体市场中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网红直播;传统电视媒体;电视网络合作直播 
期刊
[摘 要]技术与审美是有着复杂关系的,它们既互为因果又相互影响。截至目前,对二者关系的讨论并不充分,其中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视觉传达设计师通常不把技术当作主要研究对象。其次,设计师受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思想的影响,强调人役物而不是物役人,不追求“奇技淫巧”,这些也造成了对技术缺乏研究的现状。面对技术将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新一轮转型升级的同时,设计也作为社会创新的主要推手出现。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视觉传达设计
期刊
[摘 要]由于我国矿山资源丰富,因此我国采矿工程的发展十分迅速。 然而采矿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对采矿工程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本文就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相关采矿工程的安全施工做出一点建设。  [关键词]采矿工程 ;不安全; 技术因素  中图分类号:E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6-0392-02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金融异军崛起,引来众多行业巨头在行业内肆意跑马圈地,而大学生消费分期一度被视为“肥肉”,利益的引诱化作一只黑手,把本应宁静的校园推向悬崖之巅。当下,大学生贷款正逐渐成为各大网贷、小贷公司拓展校园市场的主推服务,市面上的“名校贷”、“爱学贷”、“趣分期”、“优分期”等一批贷款平台提供了众多优惠政策及条件,手续便捷、下款速度快、利率相对较低,但同时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这种网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高校经济学教学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建模思想的应用与推动作用。建模思想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各大高校在进行经济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融入建模思想,以此来提高经济学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促进我国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关键词]建模思想;经济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E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6-0396-02  1.概述  在无线电监测领域中,无线电监测频率的范围往往需要覆盖甚高频(VHF)/特高频(UHF)频段,甚至更宽的频段。对于无线电监测设备而言,由于采用一副监测天线做不到覆盖这样超宽的频率范围,现有的技术方案是通过手动更换适合频率范围的设备天线来满足超宽的监测频率范围。在需要双极化监测时,采用手动
期刊
[摘 要]思维是一个人能力水平的体现,决定着孩子将来事业发展。小学科学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科学的思维方式,还能开拓视野。科学包罗万象,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科学去活化我们下一代人的思维。这才是科学带给孩子最重要的东西,也是我们国家提倡“科教兴国”的真正意义所在。因此,应及早对孩子们进行科学教育。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P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