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考语文试题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CHZTP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汲取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爱之情,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综观南通市近几年来的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作为必考内容之一,分值在16至18分之间,占试卷总分的比例为12%左右。
  中考试卷中文言文阅读的题量一般为5道,解释文言实词、翻译句子是每年的必考题,而用“—”给句子划分停顿、辨析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则是常考题,再有就是考查文本的内容,例如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性格特征、结合文本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等等。从命题者的命题轨迹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紧扣了《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注重了初中生的学习实际。《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初中生要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生从进入初中以后,才接触文言文,加上认知水平有限,要理解深奥的文言文实属不易,况且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言文都是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篇幅相对短小的文章,因此命题者命题时考虑到了“浅易”二字,从诵读、理解、感悟等角度入手,遵循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这一原则。
  由此可见,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应该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文言文的诵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汉语不同,只有通过反复诵读,学生才能增强语感,从而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 教师对于学生的诵读要加以指导,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尤其在读的过程中要要求学生正确断句,可以教给学生断句的一般方法:①主谓之间必须分;②发语词与后面内容必须分;③关联词语与后面内容必须分;④动词与宾语应该分;⑤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可以分;⑥介宾短语不能分。总原则:看懂句子内容,根据意义划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朗读,也使学生在解决断句一类题目时得心应手。读的方式不拘泥于一种,可以是自读、领读、小组读、齐读,一篇文言文的诵读若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程度,那么学生也就迈出了学好文言文的第一步。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班级中可以开展文言文朗读比赛,诵读的内容可以是课外的文质兼美的文章。
  其次是文言文的翻译。
  这一步是文言文教学中最关键的一步。许多教师也非常重视,因此不厌其详,不厌其细,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学生成了最尽职的“书记员”,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而这种做法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教师教得辛苦,学生觉得茫然。文言文翻译通常有两种方法,直译法和意译法。在初中阶段,则通常以第一种为主,力争字字落实。常用的第一步是用现代汉语来替代文言词语,一般单音节化为双音节。第二步,把漏掉的成分补全,将不足的音节凑齐,将语序调整好。第三步,把译句放到文章原句中去,看看它与上下文是否连贯顺畅,如不连贯顺畅,就适当增加或删掉一些词语,使句子通顺。
  教师教给学生文言文翻译的办法后,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看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翻译句子,可以说是最好的方法。古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有了问题,就会去主动学习,自己查阅资料,辨析感悟,得到的知识才会记得牢固。那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小组合作探究也是不错的方法,班上可以以4到6人成立一个学习小组,质疑、探讨、解决。再不能解决的,那就是老师的点拨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点拨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初中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一词多义等等,教师要教给学生解决的办法,但点拨时不是纯粹的讲语法,而是联系具体的内容作指导,这些内容虽然并不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这对于学生理解、弄懂文言文所讲的内容,完成阅读分析是相当重要的,更是为高中的语文学习作准备,所以教师不能忽略。
  初中文言文翻译题的评分要点是抓住重点字词、语句通顺。因此教师对于课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必须要求学生作好积累。教学时,以点带面,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而对于常见的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如“之” “而” “其” “于” “以”等,要进行归类比较,让学生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知识框架。教材是最好的典范,初中课本中选取的文言课文最好要让学生全部背诵,在学生掌握了教材中重点篇目的翻译后,教师可以选用一些难度相当的课外材料,考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最后是对文章结构、内容、主旨的理解。
  在解决了翻译难题后,文言文阅读难度已经大为降低了,它已经相当于现代文阅读了,而且应该更为容易一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着重关注文章所叙之事、所绘之景、所抒之情。尤其是通过了解作者写作文章时的相关背景,来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归纳文章的主旨。这里,现代文阅读的一些方法也比较适用。例如文章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当然阅读中最重要的还是学生要有自己的阅读感悟,从文中受到什么启发,得到什么教益,从作品中汲取了哪些精髓,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写读书心得和评论,这样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初中文言文教学如果扎扎实实抓好以上几方面的内容,那么在中考中拿到高分也不是一件难事。当然,考试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要让学生理解和传承其中的精髓,光靠以上几步还是不够的,唯有广泛地阅读才是最好的办法。一些浅显易懂的、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如《史记》《汉书》《聊斋志异》等就是不错的选择。这不仅对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大有裨益,同时也能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现代文的能力的提升。
  (张春柳,启东市汇龙中学,226200)
其他文献
诗意的种子是天生就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在纯粹理性泛滥的时代,教育回归诗意,彰显诗意的本质,既是教育发展人自然禀赋的本真目的,更是教育剥去重重遮蔽的必然选择。尽管教育面向世界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与追求,但教育是世界的,同时也是民族的。中国的教育首先是培养中国人的教育,离不开固有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中国文化是诗意文化。  目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旨在使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
从某种意义来说,草根文化就是“身边文化”、“生活文化”、“地域文化”,学生的所见、所闻,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的各种现象、活动,时时、处处都有草根文化的身影。把草根文化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读、写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课堂小练笔”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不仅可以加深文本的理解、感悟,而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有效的“小练笔”,为学生提供了放飞灵性的一片天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恰当地把握练笔时机,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课余,在学生中做了个小小调查:如果把自己比作一样东西,你愿意是什么?有学生说愿意是一朵鲜花,她希望像花儿一样美丽像花儿一样生机勃勃;有学生说愿意是一棵小草,她要像小草一样不怕风不怕雨顽强地生长着;有学生说愿意是一只雄鹰,他要翱翔在蔚蓝宽广的天空。  在众多的回答中,有个答案特别有趣,一个学生说愿意自己是一碗米。我问他为什么呢?他回答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希望爸爸妈妈像珍惜米粒那样珍惜自己。学
全国第十一次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2012年医学遗传学年会)拟定于2012年10月25—28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召开。本次研讨会经中华医学会批准,列入2012年学术活动计划(医学会
目前的一些小学语文课堂,为了应试,在内容上过分注重知识点的教学,正像于漪老师所批评的那样:“把好端端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成若干习题,抠这个字眼,抠那个层次,文章的灵魂不见了。有些名篇佳作学生学过后对文章的脉络、作者的写作意图、文中思想的闪光点竟然不甚了了,脑子里如马蹄杂沓,堆砌了许多字、词、句的零部件,堆砌了一个又一个知识点。”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引人入胜的语文学习环境?笔者以为,一条重要的路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