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开发区基本情况
区位及规划面积
北京八达岭经济开发区位于北京西北,举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脚下,是北京市联系内蒙、山西和西北各省的门户。开发区于1992年8月成立,2000年12月经市政府批准为市级开发区。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481公顷,控规面积为401.3公顷。
基础设施
经过十五年发展,已基本实现“九通一平”。即园区土地平整、区内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讯、蒸汽、有线电视、集中供热、信息宽带网。
入区企业
开发区现有入区企业600余家,形成了一个以新能源和环保、生物医药、都市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
代表性企业: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仪绿能电力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中航长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风电叶片研发(实验)中心、北京中能发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等。已经入驻基地的新能源示范项目包括:京能集团3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中科院1兆瓦光热发电项目、中海洋2兆瓦太阳能光伏应用示范项目等。
经济指标
八达岭经济开发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建设,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提升,年均增长速度在15%左右,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10%~30%之间。各项经济指标如下:截止到2010年6月份累计实现工业产值62.8亿元,技工贸总收入738.8亿元,税收21.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6.5亿元。目前,北京八达岭经济开发区已发展成为一个生态友好、功能完善、发展强劲的特色园区。
二、发展优势
园区平台
2008年4月延庆县政府正式与中关村管理委员会签订合作协议,“中关村科技园区八达岭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基地”正式在八达岭经济开发区挂牌。
2009年6月10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授予北京八达岭经济开发区“北京市新能源产业基地”称号。
2009年8月朝阳、延庆区县合作产业共建基地正式在北京八达岭经济开发区挂牌。
环境优势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功能区域发展规划》将延庆定位为生态涵养发展区,延庆地处北京的上风上水,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有八达岭长城、官厅水库、康西草原、松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野鸭湖风景区等,已形成了集山、水、林木、草原于一体的综合大景区。
新能源资源优势
八达岭开发区在发展新能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太阳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达2800小时。风能取之不尽,年有效发电时数为1800小时以上。延庆有105平方公里的地热带,水温高达70摄氏度以上。生物质能总量为25.03万吨标煤。
在北京大力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将作为新兴产业得到蓬勃发展。
土地优势
开发区现有土地存量为1500多亩,预留发展土地存量2000亩左右。
科技人才优势
八达岭经济开发区作为中关村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基地,首都各高校、科研院所购成强大的支撑体系,在科技、教育、信息、人才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八达岭经济开发区周边有大学2所,拥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已经成为培育和提供产业工人的基地。
交通优势
北京八达岭经济开发区距北京市区60公里,从市区开车40分钟即可到达。靠近首都国际机场,1小时可以到达,临近天津塘沽海港,2小时可到达。
交通四通八达:南临八达岭高速公路(有两个出口直达开发区),北有京包铁路贯穿区内,东有大秦铁路以及专供货车通行的110快速路,西接国家二级客货运站——康庄铁路货运站,区内有专用铁路线与其贯通。
北京八达岭经济开发区已经成为连接北京与大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区位及规划面积
北京八达岭经济开发区位于北京西北,举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脚下,是北京市联系内蒙、山西和西北各省的门户。开发区于1992年8月成立,2000年12月经市政府批准为市级开发区。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481公顷,控规面积为401.3公顷。
基础设施
经过十五年发展,已基本实现“九通一平”。即园区土地平整、区内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讯、蒸汽、有线电视、集中供热、信息宽带网。
入区企业
开发区现有入区企业600余家,形成了一个以新能源和环保、生物医药、都市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
代表性企业: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仪绿能电力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中航长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风电叶片研发(实验)中心、北京中能发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等。已经入驻基地的新能源示范项目包括:京能集团3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中科院1兆瓦光热发电项目、中海洋2兆瓦太阳能光伏应用示范项目等。
经济指标
八达岭经济开发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建设,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提升,年均增长速度在15%左右,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10%~30%之间。各项经济指标如下:截止到2010年6月份累计实现工业产值62.8亿元,技工贸总收入738.8亿元,税收21.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6.5亿元。目前,北京八达岭经济开发区已发展成为一个生态友好、功能完善、发展强劲的特色园区。
二、发展优势
园区平台
2008年4月延庆县政府正式与中关村管理委员会签订合作协议,“中关村科技园区八达岭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基地”正式在八达岭经济开发区挂牌。
2009年6月10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授予北京八达岭经济开发区“北京市新能源产业基地”称号。
2009年8月朝阳、延庆区县合作产业共建基地正式在北京八达岭经济开发区挂牌。
环境优势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功能区域发展规划》将延庆定位为生态涵养发展区,延庆地处北京的上风上水,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有八达岭长城、官厅水库、康西草原、松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野鸭湖风景区等,已形成了集山、水、林木、草原于一体的综合大景区。
新能源资源优势
八达岭开发区在发展新能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太阳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达2800小时。风能取之不尽,年有效发电时数为1800小时以上。延庆有105平方公里的地热带,水温高达70摄氏度以上。生物质能总量为25.03万吨标煤。
在北京大力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将作为新兴产业得到蓬勃发展。
土地优势
开发区现有土地存量为1500多亩,预留发展土地存量2000亩左右。
科技人才优势
八达岭经济开发区作为中关村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基地,首都各高校、科研院所购成强大的支撑体系,在科技、教育、信息、人才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八达岭经济开发区周边有大学2所,拥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已经成为培育和提供产业工人的基地。
交通优势
北京八达岭经济开发区距北京市区60公里,从市区开车40分钟即可到达。靠近首都国际机场,1小时可以到达,临近天津塘沽海港,2小时可到达。
交通四通八达:南临八达岭高速公路(有两个出口直达开发区),北有京包铁路贯穿区内,东有大秦铁路以及专供货车通行的110快速路,西接国家二级客货运站——康庄铁路货运站,区内有专用铁路线与其贯通。
北京八达岭经济开发区已经成为连接北京与大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