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老师起到引路人的作用。让学生喜欢英语,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必须会使用多种游戏、活动、歌曲、歌谣来丰富课堂教学,进而有效的组织课堂。其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 课堂 习惯 活动
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使外语的作用日益突出,英语是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因此,英语成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小学英语教学总的目的就是“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然后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有新颖感,出于好奇,兴趣盎然。但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年级的升高,内容难度的加大,学习兴趣就会逐渐降低,有的甚至会产生畏惧感。所以,老师就是要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学习。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敢于开口,能积极参与老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但他们的自控能力差,有意注意的时间也很短。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用丰富多彩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热爱英语课堂教学。
一、趣味性、娱乐性教学
首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定要利用好warm –up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真正进入学习英语的境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常领着学生一起唱英语歌曲、歌谣。也多采用“Let me guess”或“Follow me”等有趣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学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呢?下面的几种形式应是必不可少的。
1.唱一唱,优美的旋律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唤起学生的兴趣。用口诀和歌唱积累学英语热情“Let’s sing a song.”这句简单的话常迷倒了无数孩子的心,它能让我们的英语课堂充满朝气与活力。
2.演一演,很强的模仿力和表现欲帮助学生更好的展现自己来激发学习兴趣。PEP小学英语课本中的Let’s talk 和let’s read 一般都有完整的关于某一主题的对话,让学生有感情的表演不仅使枯燥的知识传授变得的有趣,在真实的情境中巩固达到了《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总体目标就是: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画一画,形象直观的简笔画增加了学习的乐趣。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简笔画在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单词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听力,让英语课堂不再是简单的老师教英语,学生读、写英语。
4.比一比,有趣的游戏、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一堂课犹如一出戏,结束时应该是高潮,不是都是一句话:“我们就上到这儿。”这样实在太单调了,而是帮助学生做个简短的总结,帮助他们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继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不会自然生成的,而是经有意识培养形成的。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1.良好的听的习惯。
“听”就是要求小学生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用心听他人说英语。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 ”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用心地多听他人说英语,有助于培养对英语的敏捷反应。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用心听他人说英语是至关重要的。
2.良好的说的习惯。
“说”就是要求小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音量适度、仪表大方。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英语学习所必需的。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来看,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障碍和怕羞感少。这正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有利条件之一。并且教材内容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亲近性、实用性,为广大师生所欢迎。这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又一个有利条件。因此,教师得抓住时机,充分运用教材,从起始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话的习惯。
3.良好的读的习惯。
“读”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拼读单词,响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语音、语调等基本正确。朗读英语有利于培养学生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等。也有助于“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小学阶段也必须强调“拼读”的重要,拼读单词有利于学生记忆单词,积累词汇。拼读时要求学生先读一遍单词,再拼读字母,然后再读一遍单词。培养学生拼读单词的良好习惯,十分有益于学生认读单词,正确拼写单词。
4.良好的写的习惯。
“写”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书写”。要求:书写姿势、方法正确,斜体行书规范书写,大小写、笔顺、标点符号和格式正确。
三、开展课外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英语课是一门语言学课程,要学好它仅凭课堂上这点时间是不容易的,因此就需要学生持之以恒地学习、接触、应用它,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开辟第二课堂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好方法。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了使英语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在学习之余,定期举办英语朗读比赛、英文小报制作比赛等活动。这样可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掌握英语知识。还可适当刊登一些游戏方法、英语小诗歌、谜语、典故、趣闻、学生日记等;可以成立英语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学习课外材料、演唱英语歌曲、表演英语会话或短剧等小组活动;结合实际地组织英语竞赛,如:英文书写竞赛、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进而共同提高水平,长久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日常教学活动也要有计划的、有步骤、严格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学生活动的场所也不能仅限于课堂中,也要把学生的视野引领到社会上去,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来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2]张承芬.《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
[3]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蒋丽珠.《小学英语教材教法》,郑州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兴趣 课堂 习惯 活动
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使外语的作用日益突出,英语是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因此,英语成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小学英语教学总的目的就是“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然后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有新颖感,出于好奇,兴趣盎然。但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年级的升高,内容难度的加大,学习兴趣就会逐渐降低,有的甚至会产生畏惧感。所以,老师就是要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学习。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敢于开口,能积极参与老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但他们的自控能力差,有意注意的时间也很短。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用丰富多彩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热爱英语课堂教学。
一、趣味性、娱乐性教学
首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定要利用好warm –up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真正进入学习英语的境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常领着学生一起唱英语歌曲、歌谣。也多采用“Let me guess”或“Follow me”等有趣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学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呢?下面的几种形式应是必不可少的。
1.唱一唱,优美的旋律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唤起学生的兴趣。用口诀和歌唱积累学英语热情“Let’s sing a song.”这句简单的话常迷倒了无数孩子的心,它能让我们的英语课堂充满朝气与活力。
2.演一演,很强的模仿力和表现欲帮助学生更好的展现自己来激发学习兴趣。PEP小学英语课本中的Let’s talk 和let’s read 一般都有完整的关于某一主题的对话,让学生有感情的表演不仅使枯燥的知识传授变得的有趣,在真实的情境中巩固达到了《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总体目标就是: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画一画,形象直观的简笔画增加了学习的乐趣。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简笔画在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单词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听力,让英语课堂不再是简单的老师教英语,学生读、写英语。
4.比一比,有趣的游戏、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一堂课犹如一出戏,结束时应该是高潮,不是都是一句话:“我们就上到这儿。”这样实在太单调了,而是帮助学生做个简短的总结,帮助他们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继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不会自然生成的,而是经有意识培养形成的。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1.良好的听的习惯。
“听”就是要求小学生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用心听他人说英语。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 ”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用心地多听他人说英语,有助于培养对英语的敏捷反应。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用心听他人说英语是至关重要的。
2.良好的说的习惯。
“说”就是要求小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音量适度、仪表大方。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英语学习所必需的。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来看,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障碍和怕羞感少。这正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有利条件之一。并且教材内容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亲近性、实用性,为广大师生所欢迎。这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又一个有利条件。因此,教师得抓住时机,充分运用教材,从起始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话的习惯。
3.良好的读的习惯。
“读”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拼读单词,响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语音、语调等基本正确。朗读英语有利于培养学生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等。也有助于“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小学阶段也必须强调“拼读”的重要,拼读单词有利于学生记忆单词,积累词汇。拼读时要求学生先读一遍单词,再拼读字母,然后再读一遍单词。培养学生拼读单词的良好习惯,十分有益于学生认读单词,正确拼写单词。
4.良好的写的习惯。
“写”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书写”。要求:书写姿势、方法正确,斜体行书规范书写,大小写、笔顺、标点符号和格式正确。
三、开展课外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英语课是一门语言学课程,要学好它仅凭课堂上这点时间是不容易的,因此就需要学生持之以恒地学习、接触、应用它,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开辟第二课堂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好方法。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了使英语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在学习之余,定期举办英语朗读比赛、英文小报制作比赛等活动。这样可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掌握英语知识。还可适当刊登一些游戏方法、英语小诗歌、谜语、典故、趣闻、学生日记等;可以成立英语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学习课外材料、演唱英语歌曲、表演英语会话或短剧等小组活动;结合实际地组织英语竞赛,如:英文书写竞赛、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进而共同提高水平,长久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日常教学活动也要有计划的、有步骤、严格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学生活动的场所也不能仅限于课堂中,也要把学生的视野引领到社会上去,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来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2]张承芬.《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
[3]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蒋丽珠.《小学英语教材教法》,郑州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