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刍议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yq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化学实验——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便日后独立进行实验时能使用或容易学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因此,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从演示实验的目的看,可以把演示实验分成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验证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演示实验及指导性演示实验三种类型。
  一、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
  这是以让学生获取新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是边讲边演示。从逻辑上看,这往往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演示时,先讲述实验原理、条件及注意事项;当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教师再通过谈话启发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引导其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在讲“铵离子的检验”时,采取的方法是先演示“氯化铵和硫酸铵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的实验,然后总结得出检验铵离子的一般方法。为此在开始演示实验之前,要突出强调铵盐能跟碱起反应放出氨气(讲铵盐性质时学过的)。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装有铵盐(氯化铵和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混合液的试管口时,试纸颜色的变化,能闻到什么气味,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或结果来回答,并由教师加以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像这样通过演示实验来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就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说服力,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所获得的新知识。
  使用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演示实验时,学生并未掌握有关实验的理论知识,在没有理论的指导下,学生观察实验时往往会忽略掉最关键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条件、环节和实验的主要结果(亦即告诉学生观察什么、如何去观察),使学生能看懂实验,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是这种演示实验的感性阶段。
  2、在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应通过谈话启发学生自己去做结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例如,在前述有关铵盐检验的实验中,当学生观察到“试纸变蓝,有刺激性氨味”时,应启发学生思考产生此现象的原因。这是这种演示实验的理性阶段。
  3、应要求学生用文字或图表把实验的结论记录下来,或结合指导学生读书把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做上记号或摘录下来以巩固知识。
  二、验证巩固所学知识的演示实验
  这是以验证或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是在讲授完新知识以后进行的实验。从逻辑上看,这往往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学习过程。教师讲课时,先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对比,结合使用各种直观教具讲授新知识,待学生初步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再进行有关的演示实验以验证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
  例如,在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先结合有关氧气制取与收集的挂图,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原理与收集方法,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先具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课堂现场演示实验室制取及收集氧气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进一步加深印象,提高当堂课的巩固率。又如,介绍“常见的碱——氢氧化钙”时,先通过复习碱的概念,指出氢氧化钙是一种碱,应具有碱的通性——使指示示剂变色,然后再演示把紫色的石蕊试液及无色的酚酞试液分别滴加到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中,让学生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以验证刚刚学习到的事实。
  使用这种演示实验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演示实验前,因学生对有关内容已有初步的印象,所以教师在演示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初步掌握的知识来观察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同时应该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
  ②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除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外,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证明收集到的是氧气?
  ③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敦促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如在演示氢氧化钙溶液与指示剂作用时,当学生观察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蓝色,而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红色”后,让其解释该现象,指出该现象所证实的问题。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
  三、指导性的演示实验
  这是指以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例如,在学生上分组实验课时,为了使学生能正确而迅速地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避免在实验方法或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方面出现大错误,教师一般都要先进行部分实验的演示。例如,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分组实验时,教师应先进行示范性演示,以指导学生准确、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并掌握操作的关键点。进行这种演示实验时,教师还应注意讲清操作要领。例如,在演示“托盘天平的使用”时,要向学生说明“天平水平放置在桌面上,拆掉托盘下的胶衬,然后调整零点……”等等,以便教师的演示示范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课堂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正确、合理地使用演示实验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要做到这一点还需注意以下几个原则:①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即演示过程中,教师的操作要合乎规程,做到准确、规范,使学生在观看教师的演示后能了解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②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演示前,教师应做认真充分的准备,选择效果最佳、结果最佳的实验方案,要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实验达到准确的预期结果。③实验过程的全局性。演示过程中,教师既要认真实验,又要注意讲清实验的原理和步骤;既要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观察与思考同步进行,紧密结合,达到启智养能的目的。
其他文献
语文是国语的前言、是打开少年思想的一把金钥匙,语文课呢便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
期刊
语文新课改给我们教学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挑战,许多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去面对,去反思,去探索。在新的课改下,如何才能做好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呢?  一、良好的德育素质  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评价的原则注意"主体多元化",课村强调: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 ,塑造学生的主体价格,百要真正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必需要具备自由独立的价格。俄国著名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教师
期刊
在历史教学中常听到一种声音:历史就是历史,是发生过的事件,是过去式。不论课程如何设置,教材如何编排,教学如何开展,评价如何进行,最终改变不了那些固定不变的史实,更改变不了对史实的记忆与掌握。这种声音里还有一层内涵,那就是:历史是死的,历史课程是静态的。  历史课程是静态的么?当然不是。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看法,恐怕在于教师缺乏课程意识。众所周知,广义的课程是指在一定教学目的下教学的内容以及其进程与安
期刊
引言:淡化学习语文的热情,把语文学科当作"添头"已成为见怪不怪的现象。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下降。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困扰众多语文教师的难题。本文试图以此作一些探讨,希望给同仁们一点有益的启示。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了"文"与"道"的不可分割,阅读教学不可忽视。也就是说,通过文章的阅读去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发展学生的阅
期刊
学好物理的“法宝”包括预习、听课、整理、应用(作业)、复习总结等。大量事实表明:做好课前预习是学好物理的前提;主动高效地听课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及时整理好学习笔记、做好练习是巩固、深化、活化物理概念的理解,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善于复习、归纳和总结,能使所学知识触类旁通;适当阅读科普读物和参加科技活动,是学好物理的有益补充;树立远大的目标,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保
期刊
听是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重要手段,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里弗斯( Rivers )的研究表明,听占整个言语交际活动总量的 45% 。由此可见,训练听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随着英语新教材的启用,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已经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但是,笔者认为,目前初中英语的听力教学还处于起点阶段,距新课标所规定的目标尚有一定的距离。笔者初三学中做过一次关听力测
期刊
作者简历:杨凤华 ,于1996年7月毕业于福建省福州师专英语专业,2001-04年参加福建师范大学函授学习并获得在职本科学历,分别于2003年12月和2007年6月在市县级发表过论文并获奖,2008年评上中学英语一级教师,2010年度被评为县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摘要】:英语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而灵活的过程,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通过培养和学习获得并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中发展起来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应遵循循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呢?我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才会感到轻松。  1.融洽感情  在作文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的情绪也就随之高涨,对学习就会产生兴趣。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敢想、敢问、敢说。如在一次擦黑板之后,我
期刊
一、作文审题能力培养的误区  误区一:淡化审题。审题是写作文首先要做好的事,否则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发现有的教师淡化审题指导,作文要求写人物的一个特点,却指导写成人物的几个特点,没有认真的指导学生对本次的作文要求进行审题。审题,它是动笔作文之前的最关键的步骤,是保证合理选材、正确构思的前提。  误区二: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严重脱离。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不同,各个教学板块
期刊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支撑  1.建设小组  以"AABBCC"的形式确定小组成员的内涵,即每组由两名优秀生、两名中等生、两名后进生组成,让小组内学生的成绩、性别、智力、个性等有着合理的差异。既保证成员之间学习的互补性,又利于形成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每学期期中考试后再进行人员微调,让各组实力相当,便于增强凝聚力,强化竞争力。  同时要选好各科组长,并跟进做好培训工作,让其在组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