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其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法制,促进依法行政是提高工商行政执法效能的本质要求,立法、学法、普法、执法以及守法等方面都伴随着工商行政管理的始终。因此,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法制建设,当前必须牢牢抓住规范执法行为、完善监督机制、提高人员素质、深入开展宣传四个重要环节,才能使法制工作迅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规范执法行为是搞好法制工作的关键
维护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经济秩序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重要职责,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首先要规范执法行为,规范执法行为是搞好法制工作的关键。
首先,对组织领导进行规范。行政管理法制程度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的法制意识,没有领导法制意识的强化,工商法制的健全与提高就很难做到。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修养,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自觉提高认识水平,增强法制观念,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不能“身在新世纪的汽车里,思想还停留在旧世纪的马背上”。同时,要搞好法制机构的建立,加强对法制建设工作的领导,以确保主要行政法律规范和法制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
其次,对执法权责进行规范。通过以建立目标责任制、岗位考核制和执法公示制等制度的结合,明确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职责,将执法责任落实到每个具体岗位,每个执法人员,使全系统法制工作达到有广泛的参与面和坚实的基础。
第三,对执法程度进行规范。按照《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制定专门的实施办法,结合工作实际,对行政处罚程序作出统一、明确的规定,克服随意执法、以言代法、出言即法等行为,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二、 完善监督机制是搞好法制工作的保障
行政执法监督是一项法律制度,它对于国家加强市场管理,确保国家对市场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防止执法行为的主观性、随意性起着重要作用。对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行为的监督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在内部监督方面,首先是各级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要把监督执法纳入具体工作中,使之经常化和制度化。重点抓好系统内部各层次的监督和行政复议工作,包括实行执法责任制度,案件审理、审核、审批制度,行政程序监督制度,执法检查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制度,使工商行政执法的全过程都有法可依,确保行政执法的准确性、严肃性和公正性。
在外部监督方面,主要指的是社会监督,包括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社会组织或团体的监督,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的监督以及广大公民的监督等。因此,必须积极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了解工商部门的职责、任务和法律法规要求,以更好地对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只有始终密切注意监督、预防、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执法活动,才能保障依法行政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提高人员素质是搞好法制工作的基础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全面履行和切实担负起国家赋予的主管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的职能,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高低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为此,必须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努力提高工商干部队伍的素质,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精干高效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
一要狠抓思想观念的转变,树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观念、大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开放观念,自觉实现从主要服务于计划经济到服务于市场经济;从侧重于管理集贸市场到管理社会主义大市场;从局限于国内传统的监管方式到借鉴国际通用的管理方式等思想转变,进一步探索改革行政执法的方式和手段,做到科学执法规范执法,以新的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市场监督管理。
二要按照十五大提出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的要求,大力开展业务学习和培训,使所有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能够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发展需要,努力造就一支懂经济、懂法律、懂现代化管理的专家型或专业化的行政执法队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法律法规要贯彻,要执行,执法人员必须深入掌握,熟练运用,具备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这就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要加强政策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丰富自己。并通过业务进修、办班培训、岗位练兵等各种途径和形式,提高干部学法用法水平,达到熟悉法律法规,精通本职业务,工作称职胜任,素质明显提高的目的。
三要建立严格的科学录用和辞退制度,按照公平、公开、择优的竞争原则,制定统一的录用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标准和基本条件,从素质要求到选拔程序、方法、规则等都作出明确的规定,从“入口”处把住进人关,以确保队伍整体素质。
四、深入开展宣传是搞好法制工作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制定并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但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在刚刚建立之中,人们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还很薄弱。商业信誉低下、假冒伪劣盛行、损害消费者利益、商业贿赂、侵蚀国有资产、走私贩私等行为还较为普遍或盛行。各类市场主体守法经营、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十分缺乏。因此,强化工商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市场经营者的自觉性,是促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到位的有效途径。必须深入开展对个体工商业户、民营企业主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法规宣传,使工商法制意识深入人心,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全面推行依法治理工作,增强和提高各类市场主体依法经营,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自觉性,对于提高工商行政执法力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青岛市工商局开发区分局)
一、规范执法行为是搞好法制工作的关键
维护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经济秩序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重要职责,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首先要规范执法行为,规范执法行为是搞好法制工作的关键。
首先,对组织领导进行规范。行政管理法制程度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的法制意识,没有领导法制意识的强化,工商法制的健全与提高就很难做到。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修养,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自觉提高认识水平,增强法制观念,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不能“身在新世纪的汽车里,思想还停留在旧世纪的马背上”。同时,要搞好法制机构的建立,加强对法制建设工作的领导,以确保主要行政法律规范和法制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
其次,对执法权责进行规范。通过以建立目标责任制、岗位考核制和执法公示制等制度的结合,明确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职责,将执法责任落实到每个具体岗位,每个执法人员,使全系统法制工作达到有广泛的参与面和坚实的基础。
第三,对执法程度进行规范。按照《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制定专门的实施办法,结合工作实际,对行政处罚程序作出统一、明确的规定,克服随意执法、以言代法、出言即法等行为,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二、 完善监督机制是搞好法制工作的保障
行政执法监督是一项法律制度,它对于国家加强市场管理,确保国家对市场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防止执法行为的主观性、随意性起着重要作用。对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行为的监督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在内部监督方面,首先是各级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要把监督执法纳入具体工作中,使之经常化和制度化。重点抓好系统内部各层次的监督和行政复议工作,包括实行执法责任制度,案件审理、审核、审批制度,行政程序监督制度,执法检查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制度,使工商行政执法的全过程都有法可依,确保行政执法的准确性、严肃性和公正性。
在外部监督方面,主要指的是社会监督,包括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社会组织或团体的监督,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的监督以及广大公民的监督等。因此,必须积极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了解工商部门的职责、任务和法律法规要求,以更好地对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只有始终密切注意监督、预防、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执法活动,才能保障依法行政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提高人员素质是搞好法制工作的基础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全面履行和切实担负起国家赋予的主管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的职能,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高低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为此,必须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努力提高工商干部队伍的素质,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精干高效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
一要狠抓思想观念的转变,树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观念、大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开放观念,自觉实现从主要服务于计划经济到服务于市场经济;从侧重于管理集贸市场到管理社会主义大市场;从局限于国内传统的监管方式到借鉴国际通用的管理方式等思想转变,进一步探索改革行政执法的方式和手段,做到科学执法规范执法,以新的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市场监督管理。
二要按照十五大提出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的要求,大力开展业务学习和培训,使所有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能够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发展需要,努力造就一支懂经济、懂法律、懂现代化管理的专家型或专业化的行政执法队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法律法规要贯彻,要执行,执法人员必须深入掌握,熟练运用,具备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这就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要加强政策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丰富自己。并通过业务进修、办班培训、岗位练兵等各种途径和形式,提高干部学法用法水平,达到熟悉法律法规,精通本职业务,工作称职胜任,素质明显提高的目的。
三要建立严格的科学录用和辞退制度,按照公平、公开、择优的竞争原则,制定统一的录用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标准和基本条件,从素质要求到选拔程序、方法、规则等都作出明确的规定,从“入口”处把住进人关,以确保队伍整体素质。
四、深入开展宣传是搞好法制工作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制定并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但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在刚刚建立之中,人们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还很薄弱。商业信誉低下、假冒伪劣盛行、损害消费者利益、商业贿赂、侵蚀国有资产、走私贩私等行为还较为普遍或盛行。各类市场主体守法经营、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十分缺乏。因此,强化工商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市场经营者的自觉性,是促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到位的有效途径。必须深入开展对个体工商业户、民营企业主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法规宣传,使工商法制意识深入人心,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全面推行依法治理工作,增强和提高各类市场主体依法经营,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自觉性,对于提高工商行政执法力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青岛市工商局开发区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