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探讨的两个乡村问题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j190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一九九六年第十期的《乡土中国的当代图景》中,提出二个有关乡村问题的论点,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一、“新集体主义是通往现代化之路”。王颖在自己深入南海市乡村两年调查之后,肯定了这一制度创新。但其中有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迄今仍无定论,如股份制是股份持有的多少作为享受权利的标准,即一股一票权,合作制以人为单位,一人一票权,这是基本矛盾的两个方面,如何统一呢?再如集体的土地产权如何界定到个人?个人只有承包权,并无所有权,那产权如何清晰呢?其三是只有在类似南海市的条件下,即有70%以上,直至90%以上的农民已转就二、三产业,不再依靠耕地为主要生活来源,土地才有可能集中使用,农民生活才有保障,而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的农民,仍主要依靠土地生活,如果土地集中经营,究竟能增加多少产量,提高多少效益,以保证农民有饭吃有钱花,从而摆脱贫困,共同富裕,这方面还没有充分的把握。
  二、黄平认为:“为什么以前农民并无诸如户口粮票等的限制却也选择过密化的道路,而没有选择外出移民。……很大程度上由于文化传统的作用。”不可否认,农民有安土重迁的心理,但并不是没有选择外出移民。历史上,农民选择外出移民的事例并不少,据统计,现在海外华人约三千多万人,台湾省的人口约二千二百万人,这些人都是解放前,有的是明、清时代就移民出去的农民后裔。中原、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贫困农民为什么没有选择外出移民呢?更主要的原因是“走投无路”。在过去的交通信息条件下,这些农民能去哪里?去附近的城市,很可能饿死冻死街头,还不如在家守着几亩薄田过糠菜半年粮的半饥饿生活。就是饿死冻死,也是在自己家中、炕头总比暴尸街头好些。上海是旧社会最繁华的都市,苏北农村中许多贫困农民就纷纷到上海找生路。可见,只要有谋生之路,农民是勇往直前,是敢于冒很大风险的。
其他文献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政工师也要具有创新精神才能树立政工师良好的职业形象,并提升政工工作成效。从当前来看,可以通过培育政工师职业荣誉感、引导政工师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从
BACKGROUND: Malabsorption of thyroxine has been described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drugs that modify an acidic environment. We determined whether there is an in
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形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笔者将根据自己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晓墅小学以“红色记忆”和“绿水青山”两大主题开展了第二届创意拼图大赛。  学校充分发挥了队员们的自主性和想象力,要求队员们以操场为画板,拼出有创意的图案,并且要有解说。队员们个个热情高涨,活动一开始就纷纷投入到商议主题、确定材料的讨论中,之后的收集材料、分工合作拼图更是热火朝天。从开始的策划到最后的成型,从细心观察、动手动脑、整体把控到具体操作,人人都积极投入其中,大大提高了队员
2004年11月23日,北大团委的老师拒绝了海淀区卫生局在校园的安全套发放。北大解释说,大学生在校期间不提倡发生性行为是学校和学生的共识。没有同意发放安全套就是怕误导学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网络强国建设不断加强推进。站在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形态更迭的高度,以辩证的视角、发展的立场和系统的思维,全面分析网络时代带来的利弊得失,具有重
【摘要】正确解读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功之一。但是,周围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不仔细解读文本,只顾查找相关资料代替对文本的解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去朗读文本,解读教材?笔者认为,不仅要反复朗读,还要变换角色,从不同视角去读:以普通读者、学生、作者以及教师的身份去读。注重朗读文本策略,夯实朗读文本功底,是个性解读教材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朗读 解读 文本  教师备课时,少有静心朗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和情感状态。兴趣
最近,一些偶然的机缘,多家童书机构联系上,于是,集中精力读了一批童书,有图画书,有文字书;有儿童故事,有成长小说。  当听到朱成梁先生所绘图画书《老轮胎》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的消息时,我特别开心,这是我极喜极爱的一册,荣获大奖,实至名归。  梁卫星老师有一个“完美之书”的提法:“一本书倘若其观念是出自作者的真诚思考与人生苦痛,其目的是召唤人生正义与合理生活,其论证逻辑圆熟无懈可击,其智慧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