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大广场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ing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场文化是一个城市乃至国家文化的缩影。在欧洲,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个甚至几个广场。几个世纪以来,欧洲人在广场上休闲、集会、享受生活;游客们也纷纷前来感受这些具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古城广场的魅力。
  布鲁塞尔的大广场 ,位于比利时王国的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始建于12世纪,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广场其实并不大,仅仅长110米、宽68米。如果仅看其规模,它只是欧洲最普通的城市广场。然而,细细品味就会发现,这个不大的广场却是一个独特的广场,对它的形容可以不吝辞藻,因为到过这里的人都会认同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对它的评价,它的确是“欧洲最美丽的广场”,从整体到细节都是那么不同寻常。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女儿于1599年9月来到此地,对广场也赞叹不已,说“从未见过这么美的城市广场。”
  该广场的独一无二之处是,整个环形广场建筑中没有一座宗教建筑。众所周知,欧洲现存的大多数城市广场都是中世纪的产物,广场以教堂、礼拜堂、钟楼为主体,把上帝视为广场的主人。而这座始建于12世纪的布鲁赛尔大广场,虽然四周矗立着40多座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路易十四式等风格迥异的建筑,但却没有一座是宗教建筑。除了市政厅和它对面的博物馆(曾经贵为路易十四行宫的宫殿,如今成为沉淀历史的国家博物馆)外,其他建筑物都是17世纪各行各业的会所办公楼。
  如此地淡化宗教本身就充分凸显了广场“人民化”的个性。而众多行业会所聚集于一个广场,在欧洲更是绝无仅有,不仅体现了当时欧洲社会分工和行业发展状况,也反射出广场的服务功能及广场规划者的便民意识。广场还在13世纪时增添了面包店、布店和肉店。
  大广场的历史可追溯至12世纪,是布鲁塞尔第一个贸易市场,第一批木制建筑几乎全部由当时的行会修建,常有菜农、工匠、屠夫及鱼贩光顾。13世纪,第一批室内市场出现,广场开始显现出雏形。15世纪开始,在勃艮第公爵的统治下,广场地面经过铺砌,兴建了新的行会大厦和市政厅,广场焕然一新。然而,1695年8月13日,7万法国强兵进攻比利时,几乎把广场夷为平地,只有外部用石头砌成的市政厅和其他几个建筑物的残体保留下来。在接下来的四年中,在市政府和市议会同意并监督下完成,由该市的行会重建广场建筑,因此有了这样和谐的建筑风格,集合了歌特式、文艺复兴时代和路易十四时代的建筑精粹。
  整个广场由东西南北四面高度大致相同的建筑围成。南面的市政厅大厦是一座典型的古代弗兰德哥特式建筑,造型宏伟,引人注目。厅内装饰美妙绝伦,巧夺天工。在这里,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历史名人画像济济一堂,有比利时的著名君主,有统治过布鲁塞尔的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君主的画像,拿破仑的画像依然是那么不可一世。大厅犹如一座博物馆,展示出比利时民族史的风云变幻。而市政厅长官的办公室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铜像和著名画家鲁本斯的大型油画的映衬下,显得淡雅别致,古色古香,透露出室内主人高雅的艺术品味。市政厅对面的建筑曾是法国路易十四的行宫,现为国家博物馆。
  市政厅相邻的咖啡屋是中世纪一座5层的建筑物,它是布鲁塞尔拥有财富的象征。现在天鹅咖啡屋也叫天鹅餐厅,原为一家旅馆,因门上饰有一只振翅欲飞的白天鹅而得名。1845年2月,马克思由巴黎迁居布鲁塞尔,来这里居住。同年4月,恩格斯也从巴门迁来。从此,天鹅咖啡屋成为他们共同创建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的重要活动地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等伟大的著作也在此问世。
  位于白天鹅咖啡馆左边的鸽子饭店原是油漆匠行会的办公楼。现在这幢楼的门前立起了一个铜牌,上面写着:“雨果曾在此居住”。 在此楼第四层的一套居室,现在改为“雨果纪念馆”。馆藏资料显示,雨果一生中曾15次来此居住,共在此生活了1247天。他去距布鲁赛尔两公里的滑铁卢古战场考察,完成了对《悲惨世界》中“滑铁卢”一卷的构思和写作,为《悲惨世界》整部巨著的完成打下了基础。 雨果对大广场的热爱超出了他生活过的任何一个地方。在他晚年的作品中多次称布鲁塞尔大广场是欧洲最美丽的广场,是他人生中的重要驿站。
  “布鲁塞尔第一公民”塑像,矗立在大广场附近的埃杜里弗小巷中。这是一座栩栩如生的男孩铜像,名叫于连。他的头发卷曲蓬松,小鼻子向上翘起,光着浑圆的屁股,旁若无人地撒出一道弧形尿流。塑像下与喷泉相连,因此小于廉的尿永不枯竭。狂欢节时,小于连便尿一天啤酒,游人争相抢饮,独有情趣。关于于连的身世,留有多种传说:有的说他在强盗放火时,一泡尿灭了火星拯救了全城;有的说外国入侵者企图炸毁城市时,小于连挺身而出,撒尿浇熄了导火线,自己中箭身亡;有的说他专爱站在楼顶向出殡人撒尿,激怒了过路的女神,罚他永远撒尿。1698年,巴伐利亚总督路过这里,念他赤身站在刺骨的寒风中,便赐给他金丝礼服穿戴。此举引来宾客们的纷纷效仿,他们争先把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装赠给小于连,以至他的衣服多得要专设一个博物馆来收藏。其中就有中国赠送的两套,一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另一套是汉族对襟小裤褂一套。每逢10月1日,小于连就穿上此装,一副可爱的姿容。
  大广场是比利时历史上黄金时代留下的印记。17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把他们上升期的雄心、财富和创造力都浓缩到各家行会的建筑上。它们的魅力就隐藏在门头上的名字和雕塑上。其中正面装饰有19尊历代布拉班特公爵半身雕像的布拉班特公爵大厦最为威严而壮观。这组由六座大厦组成的建筑群建于1698年,是磨房主、木匠等行会所在地,而现在这里已成为可可和巧克力博物馆。 还有,国家博物馆右边是一排山形建筑,也是行业协会的办公楼,其名字也很稀奇古怪,依次叫“驴子”、“胡子”、“橡树”、“小狐狸”和“孔雀”。它们分别是运输业、理发业、酿酒业、手工业、绘画业的会所办公楼。这些名字及其雕塑都是相应行业的文化符号,也是业界的崇拜物,耐人寻味,丰富了广场文化,也增添了游览情趣。
  现在的布鲁塞尔大广场对市民娱乐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年前后,这里是圣诞市场,人们在这里购物、狂欢;每年5月,这里举办布鲁塞尔一年一度的“夏季沙滩排球赛”,人们在广场空地堆起从海边运来的沙子,感受沙滩运动的刺激;平时广场也是一派鸟语花香的景象:早上,广场是花市;傍晚,便花去鸟来,变成了鸟市。从1971年开始,每隔两年,在8月15日前后的周末,布鲁塞尔广场都会有一项盛大的庆典:铺设花毯。花毯精选根特地区种植的秋海棠,每次以不同主题设计,花卉用量高达80万株。
  在市政厅的二楼阳台上,经常有新人在市长面前登记完婚后,携手向广场上的亲友和游人致意,接受人们的欢呼和祝福,然后坐进礼车,带领车队绕广场一周,一路鸣笛驶向外面的街道。这些活动,这些场景,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趣味和市井情调,让你情不自禁地应和大文豪雨果当年的咏叹:这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舞台。
其他文献
焦虑情绪会对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社交生活产生干扰,对学业成绩,面试找工作,发展友谊和爱情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焦虑情绪甚至可能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身体或心理上的疾病。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应对焦虑。    为什么会产生焦虑    生活环境或某些想法带来的压力,都有可能让人产生焦虑情绪。焦虑给人带来紧张、忧虑、担心,甚至恐惧的感觉,可能会影响到人的正常工作学习,严重时可能会影响睡眠,甚至影响其他能力和功
约翰内斯·维米尔是巴洛克时期的荷兰画家,1632年出生于荷兰代尔夫特小镇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作品多以描绘风俗市井生活为主,画中女性角色颇多。她们或神态端庄、或柔和、或清丽,关于这些模特儿的身份并无记载。维米尔遗留的作品不多,有关他的生平也很有限。另外,加之他对光线的理解和描绘是精湛和超前的,因而有人说,他在绘画技巧上所提供的新东西“比许多同时代的画家加在一起所提供的还要多” 。维米尔一生中几乎
“那不勒斯”最早是希腊人给起的名字,叫“Neapolis”,“那不勒斯”这个译名应当是从英语中的“Naples”音译而来的,如果按照意大利语“Napoli”来音译的话,可以译作“那波里”。  那波里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诱惑我的原因是那里迷人的民歌和美丽的风情。  我从罗马的特尔米尼中心火车站出发,坐的是八点四十九分的慢车,结果九点十五分才出发,意大利人比我们国人还要慢条斯理。上车后和一位从罗马去乡
破解非洲过去的故事,你不能只观察它的面孔,还需要聆听它的语言、收割它的庄稼。    不管你听说过多少有关非洲的传说,当你真的踏上这片土地时,你仍然会感到惊奇。比如走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的街道上,你会看见黑皮肤的赫雷罗族人和同样是黑皮肤的奥万博族人;你也会看见那马族人,从外表看他们根本不像黑人;你还会看见白人,他们是最近的欧洲移民和殖民者的后裔。在温得和克郊外,你会看见以前很常见、如今已很稀少的喀
两千多年前,特奥蒂瓦坎已是个可容纳近20万人的大型城市,其后却谜一样的消失了,遗留下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等伟大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古迹。至今,游客仍被难以想象的建筑艺术所震撼。  早在公元前700年,这里便开始了城市的建设。经过上千年的不懈努力,据考古学家估计,到了公元500年时,这里已建成可容纳近20万人的大型城市,比当时的古罗马城还要大,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大城市之一。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在原地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来不及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篓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了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
美丽的地中海幅员辽阔、气候宜人、景色秀丽,被誉为是镶嵌在欧亚非大陆中间的一块蓝色宝石。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和人民自古至今在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了特有的崇尚自然、享乐自然的“天性”。而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更是将地中海人的这种天性敷上了神秘而浓郁的色彩。今天的地中海以及周边辽阔的疆域不仅是人们亲近自然的“圣地”,还是传播自然文化的“天堂”。虽然地中海地区存在着不同的民族、文化,有不同的语言和历史
2019年7月25日晚,我带领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考察队与央视《是真的吗?》栏目摄制组一起,来到青城山金鞭岩公路附近一座悬崖边,考察川西山区的蛾类。  在许多人心目中,蛾子是一类模样丑陋、令人讨厌、在暗夜里诡异地来去的小虫。人们常常将蛾子与愚蠢、贪婪、肮脏和渺小等联系起来。西方传说中。蛾子是夜晚出现的巫婆的化身。这种对蛾子的厌恶被好莱坞大片《沉默的羔羊》表现到了极致,该片中蛾子被用来隐喻一个变态杀人
整个屏幕是黑色的。似乎什么都没有,似乎又被填满了。  声音仍在继续——是卡带播放的声音和人物的对话。在这个黑场中我们只是猜测,这是谁的全部世界。  电影这样开始。这是伊朗的著名导演马基德·马基迪的名作《天堂的颜色》。  “你既看得见,又看不见。”很明显,这是一句对理解主题很重要的表白。不要责怪它过于直接。我们很多时候都不想要明显的指引。“作者的构思或意图既不是一个适用的标准也不是一个理想的标准。”
让·保罗·萨特(1905~1980),二战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作品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涉及小说、戏剧、评论、哲学等多种形式,其中,自由是他反复弹奏的主旋律——自由并非人的理想,而是人无法逃逸的宿命。  萨特在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独具风格的戏剧创作,他的戏剧是他哲学思想的阐明和解释,有关自由和选择等本体论哲学问题的艺术阐释,在《苍蝇》、《禁闭》)、《死无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