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集美丽细菌,杀向癌症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灰的底色上,一圈不规则的五角亮蓝色波纹缓缓出现,轻轻抖动几下,突然层层荡漾开来,如火焰一般,绽放出夺目的光芒。
   “我们将这部影片命名为超新星,因为它拍摄的实验看起来就像一颗星星在爆炸。”在两个月前的TED大会上,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博士后塔尔·达尼诺展示了他的实验成果:一些“美丽”的细菌。
   这些犹如科幻电影般炫目的“特效”画面,都是由细菌们“真人”出演的。达尼诺给它们编了程,“就像给电脑编程一样”。达尼诺用不同的算法和程序,将DNA导入细菌内部,使细菌们按照他的设想,有规律地合成荧光蛋白——这正是细菌们在镜头下大放异彩的原因。达尼诺的编程,还能向每个细菌发送指令,让它们如同听话的士兵,乖乖分泌出一种小分子,往来穿梭于数以千计的细菌之间,传递信息,告诉它们“来吧宝贝,该发光了”,或者“嗨,现在应该黯淡一些才好看”。与此同时,细菌们能够交流并且实现同步运动,最终演绎出各式各样炫目的图案。
   达尼诺并不仅仅满足于用编了程的细菌玩儿艺术。在他看来,这些听话又迷人的小东西,显然大有可为。
   “你身体里的细菌比整个银河系的星星还要多。”他试着强调,“壮美的细菌小宇宙,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部分。”达尼诺决定试着让它们成为人体的卫兵,探测和治疗身体里的疾病,例如癌症。
   那将是一支真正的“细菌部队”,不再借人类之手残害生命,而是通过人类的智慧,为生命带来健康的福祉。
   用细菌对付癌症的想法,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早不是狂想了,也绝对不是“放弃治疗”的自杀行为。早在200多年前,就有医生注意到,细菌感染有时会减缓甚至根除肿瘤。由于细菌能够在肿瘤里自然生长,近年来,世界各地的许多研究者,都在试图找到用细菌消灭癌细胞的可行手段。
   达尼诺是其中一员。他和他的团队选择了益生菌,这是一种有利于健康的安全菌种。为此,达尼诺特地编写了程序,使这些益生菌能够分泌一种可以改变尿液颜色的小分子,从而成为“显示肿瘤所在位置的最便捷途径”,以对抗肝癌早期很难检测的特性。
   截至目前,达尼诺的“细菌部队”,还只能起到有效快速预测的作用。不过,对美丽细菌们的发展前景,这位生物学家可是十分看好。他对这个微型世界的“美好与用途”充满期盼,希望它能为未来的癌症研究“激发新颖且富有创造性的方法”。
   达尼诺正在努力让人们改变对细菌的不良印象。为此,他与艺术家们合作,给细菌拍了写真集,还与服装设计师联手,共同打造了一款名为“在黑夜中闪光”的裙子。
   这条裙子上布满了可以探测癌症的细菌,关上灯后,它们闪现荧光,看起来没有任何令人恐惧的杀伤力,只有美丽。
  (潘光贤摘自《中国青年报》)
其他文献
结构绵延不绝  曹雪芹是一个善于把生活的多面性、整体性以及它的内在联系性表现出来的艺术大家,他能把森罗万象的生活一齐拥抱在手里,同时展开,相互显现,而又丝毫不见散乱,本领是非常惊人的。  在曹雪芹的笔下,许多故事或情节都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复杂组成部分而互相交错地存在着。同时,那些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又在继续不断地扩展、丰富、深化,并向一个总的方向运行,直到完成一部体大思精的《红楼梦》。  有人对《红楼
期刊
哈佛大学有一个始于1968年的活动Class Day,每年邀请一位杰出校友给当年的毕业生做演讲,只有最优秀的校友才会被邀请。今年,他们请的是女演员娜塔莉·波特曼。娜塔莉以“Make Your Inexperience An Asset”为主题,阐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她讲到自己大学时的黑暗时期,拍摄电影时遇到的挫折和挑战,鼓励毕业生把缺乏经验当做财富,找到自己人生的理由,开创美好的未来。  从好莱坞
期刊
年轻时教中文写作的香港老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那是抗战时期。鬼子侵入南方某城,杀害了老师的父亲。鬼子对市民实行粮食配给制度,每人每天给半斤掺了糠的粗米。母亲排队去买米糠,可轮到她时,鬼子不卖了。人们去质问,被鬼子们一阵推搡,挥起皮鞭就打。混乱之中,鬼子鸣枪,老师的母亲被枪托击破头颅。  母亲回到家时,老师见母亲头上鲜血直流,吓坏了。母亲摸着疼痛难忍的伤口,低声说,这敌占区待不下去了,咱们快走,
期刊
莫吕埃勒是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影像学老师,也是著名的纪录片摄像。因为拍摄一部中法文化比较的纪录片,我们成了朋友。  纪录片讲述了两条龙的故事,一条中国龙,一条法国龙。  在阿尔萨斯的小村图尔海姆有这样一个神奇的传说:莱茵河里的一条龙,不知道为什么搁浅到村子边的一座山坡上。由于太阳的曝晒,龙的血流了出来,淌到了山下的一片葡萄园中。此后,用这里的葡萄酿成的酒格外香甜。当地的人们用“龙之血”为酒命名。而长着
期刊
一升的海水中有数以万计的微生物,陆地上浩渺的生命起源于这里。这是地球上的另一个宇宙,而我们对它所知只是冰山一角。  西尔维亚·厄尔,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常驻海洋探险家,被誉为“活着的传奇”。80岁的她是女子单人轻装潜水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同时也是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首位女性首席科学家。  西尔维亚每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身上总会有蓝色元素,“蓝色的确对我有特别的吸引力,但我也爱黑色。”蓝色和黑色都是
期刊
大概是小学三年级的那个暑假。时间过于久远,记忆里留下的仅剩电风扇的转轮声和窗外成片的蝉鸣声。我们这一代,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是在爷爷奶奶家度过寒暑假的,这个时间段会有大把的时间用来无聊。一次百无聊赖时在叔叔的房间里翻出了一本小说,名字完全记不得了,内容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被卖了,因为“不听话”,每天挨打、做好多脏活累活,天天栖身于阴冷的厨房里,逃跑了许多次,每次都被抓了回来,继而被打得更狠。  女
期刊
1990年,一张照片将英国动物保护学家达米安阿斯皮诺尔推向了风口浪尖,但在他眼中,那只是一张很普通的照片,达米安18个月大的女儿坦西阿斯皮诺尔被一只体格健壮的大猩猩亲密地搂在怀里。许多人指责他不应该把如此幼小的孩子与动物放在一起,少年儿童救助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甚至打来电话,声称要取消他对女儿的监护权,达米安友善地邀请他们来自己的动物园参观。  第二天,晨雾轻笼着大地,在一群大猩猩中,一个金发小女孩的
期刊
很多年前,资深的NBA解说员张卫平在央视的转播间被问到这个问题:“你第一次在现场看NBA的感受是怎样的?”张卫平,曾经的国手,现今的央视解说员,愣住了,最后说:“想哭。”  我也有此感受,联想到足球。22个人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因为防守和封堵等原因,持球人的视野是有死角的,有时候,真的不知道球该往哪里传,很难在紧张激烈的奔跑中做出最佳选择。  电视不一样,它的机位在看台,在高处,画面成了鸟瞰图,球场
期刊
清明上河园里有一家店铺,名字叫得气派:大宋官窑。似乎里面展示的都是北宋皇家的窑瓷。门脸上一副对联是:青琼紫玉鳝红奇,丽质纹衣麟釉俏。真个就特点明了。  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位居“五大名瓷”之首。其名贵在于釉质深厚透活,晶莹玉润,有明快的流动感。更主要的是,釉色是自然形成,而非人工描绘。海棠红、梅子青、茄皮紫、天云蓝等色彩大气而夸张,令人想象无穷。宋徽宗时钧瓷是御用珍品,封为“神钧宝瓷”,每
期刊
音乐总有办法发现隐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些虽然丰满,却不可见的流动的情感,帮助我们确定自己内心的状态。  9·11之后的那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坐在钢琴旁边准备练习。我双手轻抚琴键,又收回了双手。我坐在那里想,我所做的这件事情真的有意义么?然而就在9月11日当晚,纽约市内组织了一个大型演唱会。人们在各个消防队门前歌唱,他们纵声高歌《我们一定会胜利》。就是在那个星期,纽约爱乐乐团在林肯中心奏响了《勃拉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