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从尊重出发 学习应以浪漫起步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ryto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要从尊重出发,学习应以浪漫起步,这应成为当下基础教育最基本的理念之一,且不可偏废,如天地二元不可动摇,似经纬二维不可违背。基础教育只有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师生存在、尊重学生错误等,才有学生的浪漫学习,才有学生的幸福成长。
  关键词:基础教育;基本理念;尊重;浪漫学习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276-02
  基础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要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成为一件很浪漫的事情。而浪漫学习,来自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诗意的教育教学行为,从尊重出发,让学生远足在浪漫学习的路上。即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师生存在、尊重师生生命、尊重学生天性、尊重学生错误等,让学生在学校学习不再是负担、不再是累心、不再是痛苦,而是充满着快乐、洋溢着诗意,变学校为一个孕育无限浪漫的乐园,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成人成才奠基。
  一、尊重:基础教育发展的基石
  1.尊重教育规律。谈及尊重教育规律,笔者想起了日本著名教育家大田尧于2010年在清华大学给中国教育同行作演讲时候说起的一个故事:他的一位农民朋友给他切开一个苹果,指着苹果核中的种子说,每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设计图,我的工作就是培土、施肥、浇水,使它按照自己的设计图长成一个优质的苹果。只施有机肥料,不用化肥、农药,完全让种子自由发芽、成长。这样做,虽然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与市场经济不相宜,但是长成的苹果又香又甜。如果施加无机化肥,苹果虽然长得又快又大,却不香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苹果成长是有规律的,不能随便去改变它。孩子的成长、智力的发展更是有规律的,更不能随便去改变它。教育规律系教育发展之道,只有敬畏它、尊重它、利用它,教育才能依道而行。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指出:智力发展要经过三个阶段“从学前到小学是浪漫阶段,从初中到高中是精确阶段,大学则是综合运用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相辅相成、不断重复、交叠循环的。”而基础教育,就是这三个阶段中的第一个阶段:浪漫阶段。可我们的学前教育的“小学化”还是很严重,小学教育的“应试化”阴霾无法驱散,本应属于浪漫阶段无法浪漫起来。其实,我们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都要严格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规律,积极创设符合孩子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环境,更加尊重和关注孩子的天性,在日常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层面都应实施浪漫学习,彰显出学习的浪漫,确保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成人成才奠基。
  2.尊重教育人性。教育世界是属人的世界,其使命就是帮助每个学生建构独特的丰富多彩的精神家园,帮助他们走向生活、走向未来。“人是目的”是教育人学的根本法则。它意味着,一旦人从本体性的目的地位滑落,或者,一旦脱离人之目的的地位来把握人,那么,人必将沦为工具性和手段性的存在。所以,“人是目的”既是教育的灵根所在,又是教育的命脉所系。人是教育的根本,尤其是基础教育,是人之生成、臻善的始基,提高“含人量”是其基本伦理与本位价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定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基础教育只有做好“关乎人”的根本,才能使教育不失身为政治和经济的奴仆,成为教育其自己。①尊重每一位教师的独立存在。以刚性管理教师的模式,强调了学校组织的权威性、等级性以及各种行为的规范性,却忽视了教师个体的情感、个性、欲望、能力等因素。以权威、命令、政策、法规、守则等管理方式和手段对教师进行控制、监督和惩罚的刚性管理,不是建立在尊重人、相信人、弘扬人的主体性基础上的管理,是与人性相背离的。教师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人,有独立的判断能力,难以接受甚至反感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更应该倡导“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以“柔软化”思考,用“仆人式”管理,尊重每一位教师的独立存在。尊重每一位教师的独立存在,就要尊重教师的个性。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种特质的外在表现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学校管理,如果压制了教师的个性,就会打击他们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如果教师都是所谓“循规蹈矩”的人,那将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学校从此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学校发展需要教师的个性与创造性,需要教师的不同精彩与不同声音。尊重每一位教师的独立存在,还要尊重教师的劳动。教师的劳动是富有创造性的,其过程的复杂性和效果的内隐性。评价教师的劳动,必须以尊重为基础,教师的劳动付出、劳动成果、劳动价值都应得到肯定与褒奖。任何劳动付出都是有价值的,只是价值的大小有不同。不论是有效劳动还是低效劳动,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事情,对于它们的价值,都要尊重与深入挖掘。只有这样,每位教师才能把学校的人当作自家的人,把学校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美好校园和美丽学校就不难实现。②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由成长。新加坡国家教育部在给校长的委任书上写到:“在你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都对未来抱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及培养,才能成为更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个学生不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也不可能用同样的速度,沿着同一条道,齐刷刷到达相同的终点。《学记》说:不陵节而施之谓孙。也就是说,教育要循序渐进,不超越学生的年龄特征,顺应自然。教育,就是要认同学生的差异、研究学生的差异,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个体的特长,为各种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提供可能的条件。学校这个场域,其最本质的功能就是让每个学生自由成长与发展。教育的本质也在于促进每个人的发展,要使培养出来的人既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又能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既重视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生成,又促进学生社会化程度的形成与发展,让每个人都能永远处于追求熠熠生辉的过程中,让他们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一文中写到的那样:“晓庄不是别的,只是一个‘人园’,和花园有相类的意义。我们愿意在这里面的人都能各得其所,现出各人本来之美,以构成晓庄之美。如果要找一个人中模范教一切人都学成和他一样,无异于教桃花、榴花拜荷花做模范。我们当教师的实在需要园丁的智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指出,未来社会将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二、浪漫:基础学习成功的始基
  浪漫,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富有诗意,充满幻想,无拘束的。那么,浪漫学习可定义为:富有诗意,充满幻想,无拘束的学习。根据怀特海的学习发展要经过三个阶段的理论,我们当下的基础教育剥夺了学生的浪漫阶段,直接送入了“精确阶段”,使后续学习丢失了兴趣、丧失了动机。殊不知,浪漫阶段是儿童开始体验世界、认识世界、发现世界的阶段。这个阶段儿童将形成关于世界的基本图式,关系到儿童是以继承为主还是以创新为主,对儿童一生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浪漫学习要彰显自由。浪漫学习要彰显自由,不等于浪漫学习是“放羊式”的学习,也不等同于随心所欲学习,而是从满足儿童生命发展的需要来解析学生学习方式的本原。在适合生命精神成长的氛围下,倡导生命个体的体验与实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这句话经常被人们误解成“学习并经常温习,不是很快乐的事吗?”人教版教材中也将“时习”解释为“时常地复习”。要学习了之后再学习,而且是反复温习同一种东西,这是典型的“读死书、死读书”的机械学习,何来“不亦说乎?”这显然不是孔子的本意。孔子说的“学”是相对于今天的“学习”;而“习”则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体验与实践”。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和真正的含义就是:学到了知识或本领并有时间有机会在实践中去用上它、验证它并完善它,不正是值得快乐的事吗?由此可见,孔子“学习观”下的学习是何等的学以致用与浪漫。而卢梭倡导的“学习观”更是无拘无束。在《爱弥儿》第三卷论述“童年的第三个阶段”的教育时,他强调应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独立思维的能力,注重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造精神,倡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智力和体力。他主张是师法大自然、崇尚人性、注重实践,他的教育理念时时处处都闪现着浪漫主义的人性光辉。我们今天倡导的“浪漫学习观”更是多元、全景式的:第一,学习内容应开放,即学生的学习不仅仅走向书本,还可走向自然、走向社会;第二,学习形式应多元的,即学生的学习形式应该从单一转向多样,鼓励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第三,学习过程应自主,即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学习的权利,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对学习的选择权还给学生;第四,学习思维应自由,即学生在进行知识建构时,使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过程成为一个充满想象、探索、体验的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第五,学习人际应多向,即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人际交融的氛围,在学习过程中变“我”为“我们”,平等交往、合作互助,充分享受共同成长与发展的愉悦。
  2.浪漫学习要富有诗意。有这样一则故事:佛祖在灵山说法,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众人还糊里糊涂,佛祖就把玄妙之法、毕生心得传给了迦叶。这个典故说的是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佛家妙诀。迦叶为什么会看到佛祖手中的鲜花,脸上就扬起诗意的微笑?也许是因为他的心中盛开着一朵永远不会凋谢的花吧!如果你的心中有花,那么你的世界就会花团锦簇;如果你在心中埋下诗意的种子,生活和课堂将不再平淡而枯燥,而会变得诗意盎然。特级教师张宝童一直孜孜以求地追求着一种境界,一种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学新境界。他从“情感”的港湾起航,让语文散发迷人的诗意;沐浴“生活”的春风,让语文与生活接轨、与心灵相通;沿着“高尚”的航标,让语文成为一种向善的力量;扬起“个性”的风帆,让语文抒写学生心灵的歌;摇动“探究”的桨橹;让语文成为一个点燃的火把。张宝童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让人坚信:教育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最终会引领学生超越平庸的大地,抵达诗意的天空。如果张宝童老师是远足在诗意语文之路上,那华应龙老师是置身在人性课堂的光辉之中。教育回归人性意味着教育者把人当人看,尊重教育的对象,把心灵自由还给他们。特级教师华应龙的教育理念是“融错教育?摇求真育人”。凡看过视频或听过他的《指尖上的数学》都为他特到的教育智慧顿生敬意。他的课堂开放、包容、大气、创新,课堂上信任的目光、幸福的微笑、亲切的话语、融错的思想,更加让人感受到他的教学有着一种像呼吸一样的轻松自在的境界。在基础教育这样一个浪漫的阶段,无论是学习还是课堂还是生活,学生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作为教育者都像华应龙老师那样有容错的态度、融错的智慧、荣错的启迪,开启充满爱的“融错”教育之旅,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一定是充满着生命的浪漫、学习的诗意。
  总之,教育教学是“为人”和“人为”的活动,是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也就是说,“教育的功能是指向激扬生命,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自身的成长,教学的本质就是帮助人学习”。只要我们教育人从尊重出发,让学生浪漫学习,我们的基础教育一定会创生出浪漫课堂、诗意校园,如花竞放,奇葩芬芳。
  参考文献:
  [1]朱文辉.遮蔽与澄清:有效教学的生存性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10,(8).
  [2]王啸.教育人学内涵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3).
  [3]王湛.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坚定地推进素质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2,(1).
  [4]郑锦杭,潘莹.做熠熠生辉的我自己[J].中国德育,2012,(3).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6]刘德华.教育对人性的激活和回归[N].中国教育报,2012-02-23,(8).
  [7]郭思乐.生本教育:人的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J].人民教育,2012,3-4.
  作者简介:吕红玲(1969-),女,浙江省新昌人,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其他文献
2.神睡河和星星夜鱼海  这是狐孩儿五岁那年发生的故事。  只要一嗅到人类的气息,奶奶就会领着狐孩儿逃得远远的。  狐孩儿不怕人类,但奶奶怕人类。  狐孩儿不怕人类,是因为他虽然有一个狐狸般的名字,但他实际上是人类,是一个人类的小男孩。奶奶怕人类,是因为她不是人类,奶奶是一只毛皮雪白的狐狸,准确地说,是一只被唤作灵狐的狐狸精。  “我又不是一只狐狸,为什么大家都叫我‘狐孩儿’呢?”  他说的这个“
摘要:本文对“四四五”学案模式内涵、各部分以及应用学案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介绍,以期使得该学案模式得以更好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四四五”;学案;育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057-03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学案教学就是其中之一,有研究者认为:“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
摘要: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是对信息的理解。“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已成为考生答题正确率高低的重要一环。但初中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急待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笔者结合多年毕业班教学的实践谈谈如何获取、解读有效信息以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有效信息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
摘要: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手指游戏作为操作性游戏的一种,具有教育现成、简单易学、有趣好玩的特点,深得不同年龄幼儿的青睐,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手指游戏;稳定情绪;培养习惯;提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摘要: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率。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多样性、动态性和两面性的特点,本文从动机的发展需要、认知需要、报答需要和竞争求胜需要四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动机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动机;原因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064-02  一、学习动机的内涵  动机
摘要:中职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对教学理论的实施,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了TOT教学过程,新课学习过程可以由讲解—演示—观察—讨论—测试五个步骤完成,符合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的认知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自然而然地掌握重点知识,突破难点内容,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中职;微型机主板;教学改革;案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
摘要:教育的本真意义在理性至上的思维观念中被遗忘,教育成为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偏离了生活世界。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强调主体对客体的利用、控制,主张的师生观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兴盛于20世纪存在主义教育思潮强调“存在先于本质”,人与人的关系是你-我之间的情感交往。以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和布贝尔为代表的教育哲学思想中,体现着共同的教育诉求和旨在——教育要回归本然、回归生活;
摘要:为更好地适应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及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进畜牧兽医专业的建设。创新实践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途径的“三业互融(专业、产业、就业融为一体)、工学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四大实训平台”,实践形成了“四元结构”的能力目标课程结构,建立采用“六化”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四阶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合教学质量监控
摘要:教育分流是目前教育界讨论的重点话题之一,其中大多就“教育分流”谈教育分流,更多的关注点在于“高考”的分流,对分流的深入认识还不够充分。本文将从社会的分层与分流入手谈谈教育的分层与分流情况。  关键词:社会分层;社会分流;教育分层;教育分流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129-02  一、分层与分流  直观上,人们将分层看作金
摘要: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代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所以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亟待进行。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地质英语》课程开展了项目化任务型教学。项目化任务型教学能有效彰显实践教学的内涵,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更加贴近职业岗位的需求。  关键词:项目化任务型教学;地质英语;工作任务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