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者对话“中国梦、中国路”

来源 :党的文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jh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2013年6月16日,由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举办的"中国梦、中国路——中外学者对话"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康奈尔大学、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以及保加利亚斯拉夫人基金会、伊朗中东战略研究所等机构的国外学者,和来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复旦大学等单位的国内学者共50余人参加。座谈会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陈晋主持。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会长冷溶在致辞中说:中国梦是民族复兴梦,也是人民幸福梦;它是理想也是现实;它是和平发展的梦,追求人类的文明进步;它是富裕、民主、公正、自由、平等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道路,这个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进程证明中国道路是正确的,我们对此充满自信。
其他文献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印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选举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同时启用此章(左图)。
1949年1月6日至17日,毛泽东和斯大林就中国军政形势、如何答复南京政府邀请外国政府居间调停国共停战议和、苏联援助等事宜频繁交换函电,商谈对策。2005年,莫斯科历史思想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历史文献司和俄罗斯联邦档案局合作编辑的《20世纪俄中关系》之第5卷《苏中关系1946-1950《,公布了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中所收藏的这些函电。函电中的一部分,曾在1994年俄罗斯《近现代史》第4、5期公开发表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王福曾同志根据《苏中关系1946-1950》公
“二十四史”是毛泽东读了一生的书。毛泽东阅读、批注、评论、运用“二十四史”,常常体现出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的鲜明观点。对毛泽东揽史,可从五个方面来分析:从不回避,甚至有意彰显像严谨的历史学家那样的读史情怀;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特别是阶级史观,对中国历史发展运动线索进行整体评述;带着浓厚的情感,关注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国家的统一,关注中国历史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发展;对“二十四史”记载的内容,采用批判分析的方法;毛泽东读史、评史、用史的目的,是古为今用,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借鉴治国理政方法。
张军锋(以下简称张):您曾以苏联外交官的身份亲身经历了中国历史命运大转折的过程,请您谈谈1946—1949年在中国期间的经历。
邓小平曾提出过很多深刻的改革思想。在改革精神方面,他强调“要敢字当头”,敢于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强调要解放思想,提倡要有敢想敢说敢干敢闯的精神状态,提倡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提倡要用“明白人”。在改革作风方面,邓小平一直反对拖拉懒散,认为解决问题不能拖,拖是没有希望的。他强调改革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在改革方法方面,他认为改革是一场大试验,“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即一切具体改革措施实行前都要经过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全面铺开;同时要根据客观条件的成熟与否,来
作为政治家,江泽民对音乐艺术有着深厚的素养。他善于借助音乐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来表达对祖国的赤子之情,对师友的怀念之情,对亲人的眷恋之情。在一些国际场合上,他还善于用音乐来增加互信,促进友谊。他对音乐这门艺术的一生挚爱与娴熟运用,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艺术修养和生活趣味,而且表达了他的人生情怀和品格追求,更展现了他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如何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充满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和推动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自然成为学术界十分关注并倾力研究的重要课题。2013年4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大学杨凤城教授的新著《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研究》,正是中共党史学界思考文化发展问题的一部力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为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不断扩展党的阶级基础,将众多优秀分子吸收进党组织中来。从1951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开始,中央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新党员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些探索的成果,突出地反映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积极培养吸收,改革开放后对知识分子的高度重视,以及新世纪以来随着新的社会阶层人员大量涌现而强调将各行各业的先进分子吸收进党组织中等关键措施上。在这些探索中,贯穿始终的主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是其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们党一直探索和完善的重大课题。作为"党的肌体的细胞",党员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者,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增强党员的生机和活力,健全党的自我纯洁机制,我们党对发展新党员工作十分重视,强调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将方方面面的先进分子和优秀人才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不断夯实和壮大组织基础;同时要不断扩大群众基础,着力思想上建党;在吸收党员入党时,必须严格程序和纪律,从严管党,把好入口,顺畅出口,以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