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思考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卫生事件、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随着自媒体时代到来应对网络舆情成为地方政府的必修课。其实,应对网络舆情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提升政府公信力、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体现,也是压紧压实各级责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要充分认清当前网络舆情呈现的特点规律,提升网络舆情应对及引导的主动性,健全网络舆情应对及引导体制机制,构建多元合作、协同治理的运行模式,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新局面,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应对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8-0032-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占领。”此次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变化情况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随之而来的是跟疫情相关的网络舆情铺天盖地,刷爆各种搜索引擎和社交平台。庆幸的是,从疫情爆发至今,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政府及时通过新闻发布会、网络信息报道等多种形式,已完全掌握了网络疫情信息的话语权,彻底扭转了刚开始部分地方党委及政府一些“神操作”造成的被动局面,让谣言、谎言及各种不实观点完全失去市场,变被动为主动,稳定了民心、取得了群众信任,赢得了网络舆情“战场”主阵地。这一变化让我们更加清醒认识到突发事件中强化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及引导能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热点网络舆情事件概述
  新冠肺炎,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nCoV)感染导致的肺部炎症,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世界卫生组织将本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武汉因此也成为疫情舆论的中心,其中有2个网络舆情热点事件较为突出。
  (一)李文亮舆情事件
  2019年12月30日下午5点多,武汉中心医院李文亮医生在武汉大学临床04级班级群里发布消息说“华南海鲜市场确诊了7例SARS”,提醒同为临床医生的同学“让家人亲人注意防范”。李文亮也由此成为最早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的人之一。不久后,他因“在互联网发布不实言论”,而被辖区派出所进行警示和训诫。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李文亮还在群里发出了一份写有“检出高置信度阳性指标SARS冠状病毒阳性”的临床病原体筛查结果和患者胸部CT。一个小时后,他在群里补充称:“最新消息是冠状病毒感染确定了,正在进行病毒分型。”2020年1月8日,李文亮在接诊时遇到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患者,1月10号他自己出现了咳嗽症状,随后病情出现严重症状,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2月7日凌晨2点58分李文亮医生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去世,新华社发表题为《深深悼念!深深致敬!》的网评;同日经中央批准,国家监察委员会决定派出调查组赴湖北省武汉市,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新华网发表题为《以彻查还原真相,用正义凝聚人心》的新华微评:“回应社会关切,还原事实真相,让公众心中的谜团得到解答,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以正视问题、实事求是的态度,查个水落石出,该问责的坚决问责,该补的短板尽快补齐,更好凝聚抗击病魔的全民力量,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二)李跃华舆情事件
  湖北省司法厅退休副厅长、巡视员陈北洋的一封《致歉信》,令开私人诊所的汉阳爱因思中医专科门诊部李跃华医生广受关注。2月26日,湖北省卫健委出具了一份《关于对李跃华、张胜兵治疗新冠肺炎等相关情况的调查报告》:李跃华涉嫌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医师执业证书);作为个体诊所法定代表人,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连续两年未按期校验;其本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非法行医并进行虚假宣传,严重影响了正常医疗服务秩序和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建议有关部门审查李跃华持有发明专利的详细情况等。此调查报告瞬间引爆网上舆论,引发新一轮关注和讨论,人民议论纷纷、意见不一,主要分为两种观点:“绝不能拿患者当小白鼠,要讲究科学”“应该让隔离的李跃华上一线,参与新冠肺炎的治疗”。3月4日,人民日报刊发《给民间中医留一条生路,请谨慎处理李跃华!》的文章,对舆情事件予以关注。
  二、從上述热点网络舆情事件,分析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及引导的现状问题
  上述2个热点网络舆情事件,虽然都发生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但2个事件所引发的网上评论、跟帖及其他相关文章的网民情绪反应不同。对于李文亮医生事件,网络上出现了部分带有负面影响的言论,但随着各级党和政府对疫情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逐步提升,对于李跃华医生事件,广大网名评论、跟帖等均比较理性。在此通过对比,主要围绕上述2个网络热点舆情事件,分析目前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及引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思想认识滞后
  就目前情况而言,一些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的认识方面没有与时俱进。习惯于用传统媒体时代的陈旧方式简单应对,对网络舆情预研判能力不足,缺乏危机感和敏感性。有的官员顾及个人政治前途而对网络舆情采取回避或者打压的态度,有的官员出于担心舆情爆发会对上级部门产生不良影响,对网络舆情事件没有积极应对和引导。
  (二)官僚主义犹存
  在以往的传统媒体时代,有的地方政府对于网络舆情事件会采取“趋利避害”的应对方式,有时会选择是在舆情“降温”以后,再有选择性地对大众公布有关信息。这种“穿新鞋走老路”的方式就是典型地没有与时俱进,没有适应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新特点,因而不能很好地应对和引导网络舆情。他们所采用的行政干预手段,比如采用“封、堵、删”等“掩耳盗铃”的形式掩盖网络舆情,甚至采取人身限制乃至抓捕的形式控制网络舆情相关人员,或者遇到舆情首先想到的不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而是着急洗白自己。这些行为不仅没有履行好政府职责,没有解决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人民公仆”的政治立场相违背,而且就其自身而言,也错过了有效应对和引导舆情的最佳时机,“弄巧成拙”,把自己置于被动状态,而对于其上级政府,无疑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三)应对能力欠缺
  一是缺人才。急需在公务员队伍里培养有信息甄别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有使用能力的人。一方面切实履行为民服务、为民解忧的职责,另一方面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自主意识和实战能力。
  二是缺经验。一些地方政府由于行政级别较低、平时接触的网络舆情事件不多等原因,导致面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时候手足无措,不能很好地应对和有效引导。
  三是缺机制。网络舆情应对及引导不是光靠一个部门就能完全应对得了的,从最初的舆情信息预警、捕捉、分析到回应的整个过程需要各部门的有序协调合作。但目前有的地方政府在应对及处理网络舆情中存在相关部门职权不明、自说白话的矛盾现象。
  三、从上述热点网络舆情事件,浅析强化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及引导能力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传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从上述2个热点网络舆情事件,可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地方政府能否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
  (一)应对网络舆情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强化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是其中应有之意。面对新冠疫情的网络舆情,地方政府需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到实处,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的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切实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二)应对网络舆情是提升政府公信力、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体现
  网络舆情不是雷区而是试金石,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是主要的,一些负面情绪言论也是可以被引导的。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及时梳理网络信息,第一时间回应社会关切,公开政府有关措施,有助于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及时有效地化解网络舆情危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疫情防控要把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这是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疫情防控中的基本体现。地方政府需要做好疫情相关网络舆情的把关工作,既要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宣传到位,也要及时梳理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实际需求的网络舆情,发挥“窗口”作用,解决民众的实际困难。
  (三)应对网络舆情是压紧压实各级责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将直接对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积极应对本地域网络舆情是各级地方政府责任意识的体现,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多的是体现在民主诉求和权利实现上,而在新媒体时代下,由此产生的网络舆情容易引起社会波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增强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需要和迫切要求。
  四、从上述热点网络舆情事件,探析强化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及引导的策略
  从上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2个热点网络舆情来看,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引导上形式依然严峻,我国网络环境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地方政府需要提升应对网络舆情的意识和能力。民众利益诉求增多与当前治理机制不完善的矛盾是网络舆情治理的一大瓶颈,地方政府要牢记立场、提高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及时主动、妥善应对。
  (一)充分认清当前网络舆情呈现的特点规律
  一是掌握理解相关概念。“网络舆情”是伴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步应运而生的,通俗地讲网络舆情就是网民通过网络媒介针对现实舆情中特定的组织、个人或者事项形成的具有群体性倾向的态度和情绪的总和。
  二是准确把握当前网络舆情呈现的特点。主要是当前网络舆情事件中意识形态问题激烈交锋,网民公开、平等、正义等诉求逐渐强烈,网络大V的能量作用更加强大,“负能量”的小道消息还有市场。
  三是切实了解应对网络舆情与应对传统社会舆情的不同。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就呈现方式而言,展现出“隐蔽性”,这就要求地方政府提高甄别能力。并且,网络舆情一来就是“排山倒海”之势,面对这一新特点,地方政府在应对时必须要及时,第一时间回应大众的诉求,安抚大众的各种情绪。
  (二)提升网络舆情应对及引导的主动性
  一方面要坚持第一时间主动公布信息,积极引导舆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贵在早,贵在快,要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有针对性地顺应社会关切,先声夺人,赢得主动,确保首发定调。”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民的需要已经转变为美好生活需要,并且更多地体现为法治意识增强。而在新媒体时代,大众的这种民主诉求就体现得更为突出。并且,公共事件发生之后,谁先第一时间在网络上发声,就能占领先机,引导大众。这就要求地方政府提高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站位,力求第一时间掌握舆情,在满足大众诉求的同时履行政府职责。
  另一方面要坚持公正公开透明原则,有效调控舆情。“让权力在阳光下運行”是政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面对突发事件的相关网络舆情,实事求是的态度要一以贯之,坚信第一时间公开信息是对付谣言和小道消息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的最佳途径。新媒体时代,通讯渠道极为便捷,网络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人都是传播者”,因此,自觉公开透明才能更好地应对和引导舆情民意,满足大众诉求,获得群众信任,从而更好地处理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真实性和准确性是政府引导舆情的关键所在,因为一旦虚假信息被大众或网络媒体发现并且爆出的话,政府的形象就会直线下降,而这种情况一旦发生,政府再想树立良好形象就显得特别被动和艰难。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如果政府公开发布的信息不准确、不全面或者说不真实的话,糟糕的是还有可能造成误导或激怒大众的窘境,并进一步造成现有的网络舆情事件升级恶化甚至引发新的网络舆情。
  (三)健全网络舆情应对及引导体制机制
  一是注重有关人才引进培养。许多地方政府缺少相关的网络舆情应对经验及相应人才,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工作人员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素质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提高公职人员专业素养,苦练内功,认真学习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特点、传播机制,积极思考政府公职人员在应对网络舆情时的重点和难点,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时候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另一方面也要增强公职人员增强法制意识,面对一些非法网络舆情时能够正确运用法律武器还原事实真相,积极应对和引导网络舆情,进而维护政府形象和提高政府公信力;
  二是加强网络舆情应对的统一管理。应当建立统一的网络舆情应对管理机构,全面负责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强化管理机构的跨部门协调能力,从规章制度上明确职权,形成互通有无、彼此协调的应对机制。
  三是实现多主体协同应对网络舆情的局面。要避免政府“硬控制”“独霸天下”的消极影响,鼓励和支持各种民间社会网络舆情治理组织的发展,并且与之保持密切合作,实现治理主体创新,构建多元合作、协同治理的模式,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局面。
  作者简介:邹亮春(1986-),女,汉族,江西宜春人,中共宜春市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党的建设理论。
  (责任编辑:御夫)
其他文献
摘要:《新民主主义论》作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核心著作,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尽管80年过去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对于理解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这些现实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对资产阶级专政的批驳具有启发意义:二是对“左”倾空谈主义的批驳具有现实意义;三是对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论》:
期刊
摘要:当前,各行各业都增强了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而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中,不少学生因成长条件、外部环境、自我认识偏差等问题存在自信心不足现象,已严重影响其成长成才。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利用《人文素养实践教育》课程,从美育视角设计了六大循序渐进的主题实践活动,学生在每项活动中领取任务+参加活动+完成任务+反思改进,教师横纵向比较分析学生实践活动成绩,鼓励并激发学生参与欲、表现欲。
期刊
摘要:信仰意识模糊、信仰情感认同弱化、价值评价标准多元化、知行不一,构成了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困境。而困境构成的主因,则是社会经济转型与多元文化的冲击、学校传统德育缺乏实效性、不良舆论与社会思潮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等。冲出困境重塑当代大学生信仰的路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丰富大学生的信仰认知,提升信仰的情感认同,激发信仰意志的内生动力,通过一系列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利用当地民族文化资源探索出“非遗+扶贫”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和传承人自主创办的方式,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易地扶贫搬迁中的积极作用。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境,比如:扶贫对象缺乏脱贫主动性;扶贫产业缺乏标准和行业规范;“非遗”产品生存环境弱化等。针对以上问题,建议抓如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扶贫先扶志,形成扶贫的可持续性和长效性;二是建构利益联结体
期刊
摘要:仲裁第三人制度符合诉讼法的两便原则,既便利法院进行调查、节约司法资源,也有利于当事人和利 害关系人维护自身的利益。但是在仲裁领域中,立法上还没有明确规定仲裁第三人制度。随着民商事的不断发 展,各类仲裁案件越发复杂,除了涉及到仲裁协议的双方,往往关乎到第三人的利益。而第三人除了事后诉讼没 有别的救济途径,此时仲裁第三人的必要性就显现出来。学界对于是否应该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有很大的争议, 大部分
期刊
摘要: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当前许多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存在问题,比如:饮食营养教育在健康教育活动中所占的比例较少;教学活动内容过多重点不突出;活动内容科学性不强;忽视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这一核心目标。建议利用各种资源,高度重视对幼儿饮食营养的教育;提高教师自身饮食营养教育水平;完善职后培训更新幼儿教师知识结构;开展多种形式的饮食营养教育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健
期刊
摘要:孟子所希冀的理想人格在孔子“君子”理想人格内核“义”的羽翼上进一步展开,以“性善端”为基石,“大丈夫”为形象的孟子理想人格,集中了“存心养性一反求诸己一持志养气”等修养方法,更加形象化、具象化,为世人提供了一个可以操作的理想人格,对于当下国民的人格塑造,在激发人格主体意识、加强人的道德反思与自律、培养人的气节意志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大丈夫”;孟子理想人格;人格塑造
期刊
摘要:地理课程不仅需要学生对区域地理环境有充分的认识,还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以上世纪应国家号召建设大西北的新疆建设兵团“兵团人”为案例,设计教学活动,结合高中地理的课标要求,紧紧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两大构成——“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进行建构,实现情感的内化,增加学生对故乡的依恋,增强归属感和乡土情怀,有助于激发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人翁意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心。 
期刊
摘要: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既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更是立德树人的要求之一。但目前存在着应用文教学课时不断压缩、教师自身教学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认识不足、“应用文写作”自身内容的特点限制了课程内容的发挥等问题。而“融入经典,传承文化”,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具体措施为:探寻应用文文种源头,感受中华文化自信;精选
期刊
摘要:偏爱古典小说、深受传统民间文化滋养的浩然,在小说创作中受到传统载道文学和民间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展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和政治情结。浩然“十七年”时期以及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基层干部形象书写承袭了古典小说的“清官救世”与“批判贪官”的创作思维特征,不乏大公无私、正义凛然的形象,同时也体现了文学介入政治的伦理政治表征。  关键词:浩然小说;基层干部形象;文学传统;伦理政治  中图分类号:I207.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