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现状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ia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原因和障碍,列举了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导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a)-0014-01
  
  1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创新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影响着人类的世界观、思想理念的形成与变革,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与变革,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迈进的核心动力。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需求量越来越大。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主渠道,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仅直接影响高校知识创新的水平,而且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
  美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它培养的研究生数量最多,其质量也非常好。美国研究生教育体系非常完整和规范,它的研究生教育就是一个不断实施教育创新、积极推进基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全球化的创新性高素质人才[1]。它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为世界许多国家所仿效,影响广泛。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原因和障碍;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2 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原因和障碍
  周建民[2]认为当前我国研究生人数增多,创新能力存在不足表现在专业理论知识不先进;科研实践参与度较低;高水平学术成果太少。李刚等[3]对制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研究生导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及知识结构的局限;培养模式不合理(包括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对研究生学位论文把关不严);研究生自身的创新欲望不强。朱荣生等[4]认为我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研究生培养模式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开放性、多样性;由于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导师指导难以满足要求;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形式也有待改进;研究生教学实验条件有待改善,应使学生有更多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王章豹等[5]对制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障碍因素有:理念与文化层面因素(如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办学理念存在误区;创新环境不够宽松);体制与机制层面因素(如学位制度改革滞后;招生选拔制度不够完善;评价制度与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学与实践层面因素(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实践与科研训练不足);资源与条件层面因素(如缺乏优质课程资源;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硬件条件匮乏)。
  
  3 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赵兵[6]通过分析国际发达国家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认为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本保障,深化教学改革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优化培养方式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刘和等[7]针对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学校校园创新氛围、研究生导师的培养与考核、创新的研究生日常管理制度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能为我国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启迪的思路。认为在加强导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建设方面,导师要树立敬业精神,明确职责;导师应站在学术前沿,承担课题;导师应创新指导工作的方法;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盛锋等[8]认为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抓课程教学为切入点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以完善实验教学为主线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以强化学术交流为手段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以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为依托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保障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颜建勇等[9]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培养和提升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路径选择。宏观方面,需要建设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探索和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育和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建设;深化和拓展研究生教育的国际交流。中观方面,需要改革招生体制;改革培养体制;营造校园创新氛围;利用社会资源联合培养研究生。微观方面,需要建立主要导师与导师组相结合的新型指导方式;改革课程设置体系;转变课程教学方式;导师加强对学位论文的指导。蹇兴东[10]论述了建设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的必要性、紧迫性;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是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所应该具备的两个特点;从改革招生制度、优化培养模式和提高导师素质三方面建设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张建林[11]提出了三种典型的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即纵向一体化——深化原始创新能力;横向一体化——加强集成创新能力;纵横联体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付延玲[12]认为开发研究生创新潜力不仅要从教育观念、模式和机制上创新,而且要加强导师素质和能力的创新,激发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放手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重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同时还要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平台。
  
  4 结语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主渠道。我国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极需提高,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 王小力,许晓雯.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3).
  [2] 周建民.工科院校研究生创新素质和科研能力培养初探[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12).
  [3] 李刚,洪艳,赵春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增刊).
  [4] 朱荣生,陈明.我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29(5).
  [5] 王章豹,唐书圣.制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因素及对策[J].江淮论坛,2008(1).
  [6] 赵兵.借鉴国际经验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4,21(6).
  [7] 刘和,堵国成.浅议高等学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2).
  [8] 盛锋,许智勇.关于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5).
  [9] 颜建勇,陈寿灿.培养和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路径选择[J].理论与实践,2007(7).
  [10] 蹇兴东.建设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
  [11] 张建林.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3).
  [12] 付延玲.开发研究生创新潜力的探析和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2(2).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肺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孢曲松钠;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近年来,伴随着特高压交直流电网的发展,电网和电源的交互特性更加复杂,电网一体化特征更加显著,对机组的调频、调压等性能更加依赖。例如:2015-09-19,在锦苏直流双极闭锁事件
针对风机挡板调节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实施变频改造的必要性和实施改造所需具备的条件,阐述了引、送风机改造的方案。改造实践表明:引、送风机变频改造取得了显著的节电效果,满
<正> 著名小提琴家郑京和(Kyung—WhaChung),灌制了许多小提琴协奏曲的唱片,她的独奏与乐队水乳交融,可以从中看出她不但是位杰出的独奏家,而且有着很深的重奏修养。她那种高度纯净的音准素养,为专业的弦乐演奏者所敬佩。可能由于她对音准的严格要求,甚至很少见到她与钢琴合作的录音。我想也许是因为钢琴的十二平均律,与她所喜爱的纯律不很谐调之故。凡此种种,都足以说明她是一位音准很好、而且要求极严的小提琴家。但,在她灌制的巴赫(J.S.Bach)C大调第三奏鸣曲的唱片中,一开始柔板的第四小节,
<正> 交响乐队中常用的打击乐器,可分为有固定音高的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有固定音高的有:定音鼓、钢片琴、钟琴、管钟、和木琴等。无固定音高有:大鼓、小鼓、钹、锣、铃鼓、响板、三角铁等。作曲家为了剧情的需要,偶然也用上几种特殊的打击乐器,例如急响器、铁砧、风机、雷声机、咕咕鸟叫声乐器等。兹分述如下:
某电厂接入特高压系统后,工作电源与备用电源的相角差偏大,影响了工作电源与备用电源间的正常切换。提出了3种改造方案,综合考虑优缺点后选取了加装发电机出口断路器的改造方
针对地埋电缆发生故障后难以处理的问题,分析了故障类型与产生原因,详述了故障查找步骤、判断依据及各类查找方法的工作原理;通过波形图进行原理分析,并结合实例对查找方法进
摘 要:学校的招生数量增加、专业的设置日臻完善、教学任务的不断加重、卫生制度的改革等因素的影响,严重累及到临床教学的质量,通过建设一批教学管理水平高、教学意识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基地,是解决医学院校教学资源紧缺,提高办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学基地的教学职能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医学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基地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
目的:对三叉神经痛应用微血管减压术以及药物治疗展开调查,并对比两种治疗手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4年4月收治的8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
目的:探讨常规放疗、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2例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按单双数字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