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和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的方法学评价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bblefa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和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进行方法学评价。

方法

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评价方案和相关文件的要求进行验证性研究,对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的不精密度、检测限、线性范围、正确度和抗干扰性等进行评价。同时,测定20例急性肾损伤患者(AKI)、166例慢性肾病患者(CKD)以及100名健康对照者血浆和尿液中NGAL水平。

结果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得NGAL低值和高值的重复性估计值为1.90%(低值)和1.22%(高值),实验室内不精密度为4.06%(低值)和2.57%(高值);空白限(limit of blank,LoB)为3.1μg/L,血浆NGAL(sNGAL)和尿液NGAL(uNGAL)的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分别为12.5和21μg/L。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和尿液NGAL在25~4250μg/L的线性良好;sNGAL和uNGA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9%、98.28%(低值)和102.61%、95.44%(高值);与国外同类试剂盒相比,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血红蛋白≤7 g/L,胆红素≤0.6 g/L,维生素C≤0.6 g/L,肝素钠≤5 g/L,内脂≤1%时,对sNGAL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干扰,血红蛋白≤10 g/L,胆红素≤0.6 g/L,维生素C≤0.6 g/L,uNGAL测定结果在可接受范围内。AKI组、CKD组血浆和尿液NGAL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KI组较CKD组显著升高。sNGAL、uNGAL的水平均与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呈负相关(r=-0.758、-0.692,P均<0.01)。

结论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和尿液NGAL的不精密度符合要求,线性范围宽,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1027-1032)

其他文献
肝细胞癌是常见的高致死性肿瘤,在亚太地区,尤其是我国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实现早期诊断对肝细胞癌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近年来肝细胞癌血清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在此阐述了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血清标志物,并对应用于该领域的新技术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974-977)
由于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可以导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高,这时如何判断感染就有一定的困难。降钙素原是目前备受关注的生物标记物,可作为重症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依据。降钙素原水平不受糖皮质激素的影响,可用于糖皮质激素应用时感染的判断。(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1052-1054)
期刊
期刊
目的尝试通过统一定标品,改善不同方法检测血脂项目的结果一致性,减少结果不一致可能对临床诊疗造成的影响。方法方法学评价。随机收集2012年3月13至19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患者(年龄37~68岁,男238例,女162例)血清标本400份,每份标本均使用5种试剂[德国罗氏诊断(Roche)、日本和光纯药(Wako)、日本日东纺医疗(Nittobo)、德国德赛诊断(Diasys)、日本积水医疗(S
目的探讨pro-GRP与NSE水平对SCLC临床诊断、疗效监测的意义及治疗后标志物水平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08年5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由郑州人民医院确诊的41例SCLC(男30例,女11例,年龄46~78岁)、95例NSCLC(男55例,女40例,年龄42~88岁)和127名健康人(男80名,女47名,年龄35~78岁)样本,检测pro-GRP和NSE的血清学水平,分析
目的研制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T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冰冻血清标准物质。方法实验性基础研究。2008年11月在卫生部北京医院募集年龄20~50岁的健康志愿者28名,男14名,女14名,采集志愿者血清,根据TC的浓度制备3种不同水平的混合血清池。用常规方法进行均匀性和同步稳定性研究。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D-LC/MS/MS)和高
随着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寻找肿瘤相关靶向生物标志的任务也日趋紧迫,相比在肿瘤组织中的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因其取材简易,检测方式便捷灵活等优点而显得愈发重要。目前,随着筛选手段和策略的不断发展,发现了很多可供临床进行早诊,疗效和预后评价的新型血清肿瘤生物标志物,相信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实践的不断验证,必将对肿瘤临床诊疗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961-96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检测在终末期肝衰竭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中的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90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终末期肝衰竭伴急性肾损伤患者40例(急性肾损伤组),终末期肝衰竭且肾功能正常患者50例(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肝衰竭病因、Child-pugh分级、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