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 多方关注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dwe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国人‘话都不会说了’”的警示
  一天清晨,打开刚刚送到的《现代快报》,一个加黑的标题,猛地跳进眼帘:“国人‘话都不会说了’”,字号特大。我大吃一惊!再定神一看,标题右侧,附了一张大幅照片:一个小学生正捧着语文课本,全神贯注地在张开嘴巴朗读着课文。怎么回事?我迫不及待地看报道内容——
  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2010年度中国语言生活报告。报告中提到“学生汉语能力正在退化……需要引起关注”。一项对首都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测试显示,不及格的学生占30%,得分在70分以下的占68%,测试结果不容乐观。
  看着看着,不禁联想到,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小学生的“汉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能力,于是,一串串实际调查的数据,又一次跳到了眼前,真是有点“不寒而栗”……这时,再回眸《现代快报》右上方的照片。我情不自禁竖起大拇指:这位记者太高明了!把国人“话都不会说了”与小学生的朗读课文直接联系起来,形象、深刻,真是用心良苦!
  出声的朗读,是口语表达的基础,是“提高口才的基础”,这是生活中众所周知的常识,其重要价值和意义毋庸赘言。在这一点上,难道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健忘”了吗?!
  《国人‘话都不会说了’》——给我们敲响警钟!
  诵读(朗诵),是中华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它虽然“不是什么新东西”,但是,今天社会的发展需要它。学生今天的学习、成长和他们将来的工作、发展都离不开它,朗读的多元价值和能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同志所认同。我们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就像“家常便饭”,天天要“吃”,让学生把这种“家常便饭”“吃饱”“吃好”,本是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应有之义。
  朗读教学应该提高到应有的位置,轻视不得,忽视不得。否则,当我们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连“话都不会说了”,我们不感到“于心有愧”吗?!
  二、 一线语文教师“诉说委屈”的启发
  一次难得的机会,参加某校语文课堂教学的专题研讨会。围绕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教学问题,大家纷纷发言:“课堂上给学生朗读的机会太少了。”“让学生站起来朗读,老师根本听不出问题所在。”“学生朗读有困难,老师应该示范一下。”……大家发言的过程中,主持人插话:“大家的意见很好。看来,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老师朗读的基本功还很欠缺。”话音刚落,一位老师要求发言,他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好。但听了你们的意见,我心里感到怪委屈的。”主持人一听说“委屈”,有点诧异,问道:“那请你说说,为什么感到委屈?”“我有一个问题想不通:既然朗读教学这么重要,那为什么我们在师范院校学习,什么《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回想整整四年时间,没提到过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这一回事?再说,走上工作岗位,转眼间好几年了。市、区都有教师培训机构,都有教研室,怎么没有关于朗读教学的专题培训和教研活动呢?”话音刚落,立马又补充了一句:“今天,你们说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真的,心里不是个滋味!”
  这位老师发言的时候,我注意观察在场的很多老师频频点头,有的还悄悄地拍手。
  听着这位老师“诉说委屈”的肺腑之言,看着现场老师们的反应,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1. 当前语文课堂上忽视朗读教学的情况的确非常严重。其直接的原因很明显——教师朗读素养的严重欠缺。许多调查表明:语文教师队伍中,朗读时“张不开口,发不出声”的情况非常普遍,更谈不上课堂上指导学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有效提高语文教师朗读素养,落实《课标》中有关朗读教学要求,这是关键。
  2. “水有源,树有根。”我们再追问一下:形成语文教师忽视朗读、朗读素养严重缺失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层面的:它与上级教研部门、教师专业培训部门、教育行政的相关部门,以及师范院校的教育都有关系。这些相关部门和单位都“脱不了干系”。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这个角度说,一线的语文教师的那种“委屈”之情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我们认为:要想有效提升语文教师朗读素养,决不能“就事论事”,必须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共同关注,协同助力,“‘源’‘流’兼顾”“综合施治”,方能收效。
  三、 多方关注,协同助力,有效提升教师朗读素养
  1. 对学校一线语文教师和分管语文领导的建议
  一线语文教师的朗读素养如何,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我们要从自己情况出发,认真“补”好朗读这一课。根据部分学校的经验,有这样一些做法可参考:
  (1) 学校提供有关朗读教学方面的书籍,供教师自学。
  (2)向名师请教:包括请有关专业同志进行培训,观看、聆听名人的有关电子资料。
  (3) 发挥团队作用,互教互学。
  (4) 学校适当举行朗读比赛活动。
  (5) 提倡“‘开口’备课,备课必备朗读”,这种方法最可行、有效。
  (6) 学校还要探索学生朗读能力测评的方法,逐步形成制度,这是不容易忽视的一环。
  (7) 学校要把提高语文教师朗读素养纳入语文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作为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一项 重要措施,落实到位。
  2. 对各级教学研究部门的希望
  各级教研部门分管语文的教研员,直接面对基层学校,他们的工作至关重要。建议一段时期内对朗读教学给予重点的关注,教研活动紧紧围绕教材和教法这个重点,深入课堂调查研究,发现先进典型,找出普遍存在的共同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教学观摩活动,推广成功的经验,解决存在问题。
  3. 对教师专业培训单位的期待
  为了加强教师专业的培训,一般地说,省、市、区都设有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其任务很明确。这里要指出的是: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性学科,语文是学习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教师培训牵涉到的方面比较多,朗读教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作为重点,系统安排,分期、分批地进行培训。培训要列入教师专业考核内容,建立必要的考核制度。有条件的单位,应该创编培训教材,以便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4. 对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单位的提议
  (1) 招聘教师,要把朗读能力列为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把好教师进口关”。如举行招聘考试,除书面笔试,必须加面试和“动口”的朗读能力的考试。
  (2)平时到学校巡视、检查、督导,调研、评估学校教学质量时,语文学科,除了书面动笔的检测,必须有朗读能力的测评。
  5. 对师范院校的期望
  师范院校的学生分配到学校,都直接担任教学工作,一届又一届。他们的语文应用水平如何,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长远地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的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中国人的语言生活质量,关系到中华民族语言的纯洁和健康发展,师范院校应该有这样的远见卓识,有这样的担当。
  具体地说,师范院校的专业设置应该面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让师范生能“学以致用”。要注重培养师范生语言的应用能力,强化相关的专业设置,以致于把像朗读这种基本能力列为公共必修课内容,我们认为这都是必须的。
  无疑,从“源头”抓起,乃为“治本”之策,未来的教师就不会有上述的“委屈”之怨了。
  说一千,道一万。系统思维,多方关注,协同助力,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师朗读素养,落实《课标》中朗读教学要求,乃当务之急。
  警钟响起了,思想认识到位了,多方关注,合作攻关,我们深信:当下课堂上忽视朗读——这一潜在“危机”悄然蔓延的状况,必能尽快得到改变。
  (作者单位: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
其他文献
一、 “乱花渐欲迷人眼”——不应打破的“静寂”  现象一:(打破静寂的“多”媒体)课堂上,学生未充分接触文本,没来得及感悟,教师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杀手锏”——多媒体课件。悠扬的乐声,绚丽的画面,精彩的视频……轮番上场。整节课,大部分时间的欣赏代替了阅读,学生不再是经历学习过程,成了“看客”。  现象二:(打破静寂的“假”对话)为了课堂气氛热烈,频繁进行师生对话。老师问,学生答,时不时追问:是不是?
期刊
【课前交流】共读绘本《勇气》  师:同学们,老师第一次跟大家一起学习,上课前给你们带来一本绘本,想读吗?  生:(大声)想读。  师:这本绘本的书名是《勇气》。(师讲述绘本,学生边看边听)勇气有很多种,有的令人敬畏,有的看似平平常常。同学们,此时,你认为勇气是什么?请第一个举手的回答。  生:勇气是主动发言。  师:你第一个举起手,这就是勇气!真好!(师生鼓掌)  生:勇气是给别人一个微笑!  生
期刊
写在前面  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哪怕一片叶子/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灌木丛中的小草啊//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哪怕烧焦了翅膀/也要飞向灯火闪烁的方向/夜里的飞虫啊//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住在乡村的孩子们呀/住在城市的孩子们呀/住在地球每一个角落的孩子们啊!  ——金子美玲《向着明亮那方》  当我还是一名一线语文教师的时候,我就特别
期刊
一、 激发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学生自在表达  习作,一定是学生有感而发之后的产物。这里的“感”是感受、感想、感情,是学生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情感体验。在学生习作起步阶段,为了让他们对生活有深刻的感受,应该充分激发他们的个性化体验,凡事多问问学生,“这件事你是怎么想的?你有什么感受”?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教师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上了一节老鹰捉小鸡的游
期刊
语境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是提升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理论支撑和实践手段。但是,如何操作,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重要问题。21世纪初,蒋孔义先生提出了语境感悟法,着重谈了语境感悟法理解词语的操作程序。该操作程序加以延伸、完善,可以改造为语境教学的一般操作程序,然而,就实例而言,却非常少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境教学的运用范围。  最近,笔者在阅读于永正老师的课堂实录时发现,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于
期刊
苏教版语文五上第六单元共4篇课文,分别是《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滴水穿石的启示》。《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后的练习是“写一篇读后感”。但是写这种感悟性的文章,很多学生都常常写成“改版后的原文内容,加上一两句话的感想”。而这几篇文章人物形象鲜明,说理性强,是写读后感很好的凭借。为降低难度,使学生领悟写读后感的方法,学以致用,我铺设了几级台阶,在第六单元的教学中进行了统筹安排,整合处
期刊
《补充习题》是与苏教版小语教材相配套的课堂练习册,它依托教材,立足课堂,重点、难点突出,对于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起着一定的巩固作用。如果我们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对于把握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一、 为制定教学目标,有章可循  苏教版四上《诚实与信任》一课,文章内容简单,故事浅显易懂,到底该教什么呢?翻开本课的《补充习题》,其第3项训练:  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练习,是指教师为帮助学生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文章主旨,感受表达方式,掌握学习规律和方法,理解积累语言而精心设计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活动。它承担着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和熏陶情感等任务,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和重要策略之一。  一、 准确把握练的时机  1. 练前复习巧导入。一般来讲,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都是在原有认知的基
期刊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中国书法数千年的历史,在给予我们不胜枚举的佳作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语文教育的无穷源泉。“人能写字,字能写人。”坚持以汉字教育陶冶学生的人格和性情,让他们在书写中培养毅力、锻铸意志,涵育语文素养,墨韵流芳扬国粹,生动情境育人文。  但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汉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被淡化了,教师将重心放在阅读、分析、随文读写上。识字写字及
期刊
一、 联旧知,揭主题  师:上课之前,我想请同学们来看一句诗:  (出示PPT:“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生:要想看到更远的风景,必须再向上登一层楼。  师:很好。那这句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师:我们再看一句,这句又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PPT:“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生: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因为自己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