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我表露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yue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我表露是心理学关于自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自我表露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主要介绍了自我表露的概念;社会渗透理论、压抑理论、沟通隐私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以及影响自我表露的因素。
  关键词:自我表露 心理学
  
  自我表露(self-discolsure)是人际交往当中一个重要的行为表现,是表达和衡量亲密关系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健康人的人格特征。心理学家发现,展示个人信息的行为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对个体的心理成长、社会适应性和人际关系以及身心健康等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一、自我表露的界定
  自我表露最先是由Jourard(1958)提出、界定并开展发展性研究的。他最早认为自我表露是个人将有关自己的信息表露给目标人1-2。随后,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自我表露进行了界定,主要持两种观点:一种是把自我表露看成是静态的现象,认为是个体、关系特质或行为事件[1, 3,4];而另一种是把自我表露看成是动态的交互作用过程[5,6]。现在普遍认为自我表露最为经典的定义是个体口头将自己的信息(包括思想、感受和经历)表露给他人,在亲密关系的发展和维持上起主要作用[7]。
  二、自我表露的相关理论观点
  1、社会渗透(social penetration)理论
  社会渗透理论认为[8],人们的交往是由浅至深的吐露秘密,陌生人之间交流的大多是表面的信息,当人们越来越熟悉时,可能会在表面的水平上探讨更广泛的话题(广度)。当这一关系进一步发展,人们就会期望在更亲密(深度)的水平上表露他们自己更广泛的信息,其表露的范围会更大,表露的信息会更多,而且他们会详细叙述较长的时间。社会渗透理论描述了亲密关系的形成、保持和结束,认为自我表露是亲密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Hendrick认为社会渗透理论为探索人与人关系中的自我表露模式提供了一个框架[9]。
  2、压抑(inhibition)理论
  压抑理论认为无法面对创伤性事件会导致不良的健康状况,其核心观点是压抑思想、感受和行为是一个消耗生理能量的主动过程,当个体长期压抑他们谈论或思考创伤性经历的意愿时,累积的压力会施加在个体身上,最终导致个体对心身疾病的易感性增加[10]。压抑理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与过去创伤性经历相关的表露可以降低不健康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3、沟通隐私管理(communication privacy management,CPM)理论[11]
  沟通隐私管理理论为理解沟通时个体在决定是否或如何表露隐私时产生的紧张压力提供了一个有效框架。该系统由界限接近原则和界限保护原则组成[12]。根据CPM,表露隐私后可能使人感到脆弱。因此,个体通过构建沟通隐私界限来控制表露隐私后可能带来的危险。人们权衡界限,在隐私和公开、距离和亲密、自主和独立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三、影响自我表露的因素
  1、自我表露与表露对象
  自我表露研究的先驱Jourard提到[2],表露者要表露的内容、表露对象、表露对象与表露者的关系、听众的性格特点和潜在的表露者的个人性格特征等与自我表露有很大的关系。而邱莉和陈会昌等人对我国一城市的中学生进行自我表露的问卷调查也发现,中学生在对母亲、父亲、同性朋友、异性朋友表露的时候,表露的水平也不同,普遍地表现出对母亲的表露要多于其他的表露对象[13]。
  2、自我表露与依恋类型
  Mikulincer Mario[14]等在他们的研究中得出,依恋类型与自我表露模式有关,依恋类型属于安全型和矛盾型的人比回避型的人显示了更多的自我表露,揭露了更多的个人信息,且更易被高表露的同伴吸引。而回避型的人的自我表露和感情不被同伴的表露所影响。安全型的人比矛盾型和回避型的人显示出更多的表露的灵活性和话题的相互作用。
  3、自我表露与性别
  性别也是影响自我表露的因素。研究者发现,在这个社会中适合男性和女性的自我表露水平是不同的,男性和女性只有在适合自己社会性别角色范围内的自我表露才会被接受。一般情况下,女性自我表露的数量和亲密性要比男性高[1,2,15]。研究者还发现,男女两性自我表露的可接受程度与自我表露的内容有关。当涉及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等“女性话题”时,高表露的女性会被别人接受和喜欢;而当涉及事业、社会等“男性话题”时,高表露的男性则容易被别人接受。
  
  参考文献:
  [1]Jourard S M,Lasakow P.Some factors in self-disclosure.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58,56:91-98
  [2]Jourard S M.The Transparent Self,Litton Educational Publishing,1971
  [3]Cozby P.C.Self-disclosure:A literature review.PsychologicalBulletin,1973,79(2):73-91
  [4]Mallen M J,Day S X,Green M A.Online versus face-to-face conversation: an examination of relational and disclosure variables. 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Practice, Training, 2003,40 (1/2):155-163
  [5]Dindia K,Fitzpatrick M A,Kenny D A.Self-disclosure in spouse and stranger interaction.Human CommunicationResearch,1997,23(3):388-412
  [6]Laurenceau J P,Barrent L F,Pietromonaco P R.Intimacy as aninterpersonal process: the importance of self-disclosure ,partner disclosure ,and perceived partner responsiveness in interpersonal exchang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74 (5):1238-1251
  [7]Derlega V J,Metts S,Petronio S,et al.Self-disclosure.Stage Publications,Inc,1993
  [8]Altman I,Taylor D.Social penetration:the development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New York:Holt Rinehart,Winston, 1973
  [9]Hendrick S S.Self-Disclosure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1,40:1150-1159
  [10]Pennebaker,J W,Beall S.Confronting a traumatic event: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inhibition and disease.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1986,95:274-281
  [11]蒋索,邹泓,胡茜.国外自我表露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1):1141-23
  [12]Petronio S.Boundaries of privacy:dialectics of disclosure.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02
  [13]邱莉,秦月红,陈会昌.个体的自我表露及临床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1):31-33
  [14]Mikulincer M,Nachshon O.Attachment Styles and Patterns of Self-disclosur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1,Vol.61,NO.2:321-331
  [15]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48
  
  Analysis of Self-disclosure
  DANG Xi-ling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China)
  Abstract: Self-disclosure is an important area about ego of psychology . This article gives a survey to the latest researches on Self-disclosure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self-disclosure; 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 inhibition theory, communication privacy management theory and other related theories, as well a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elf-disclosure.
  Key words: Self-disclosure;Psychology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走进大学校园,各种观念、思潮、行为习惯都在这里发生碰撞,在建构和谐社会的目标下,和谐校园建设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设立校园和谐度评估体系指标,有利于促进高等学校整体系统的各子系统和要素的协调运转,化解社会矛盾、消除校园隐患,通过评估发现分析问题,促进改善和建设。  关键词:和谐度 评估原则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创业人才需求的增大,创业教育在高校逐渐兴起,而体育院系的创业教育却尚未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的模式。基于这一现实,本文从体育院系及体育专业的特征入手,采用文献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我国体育院系创业教育模式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在对现状概括与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我国地域差别、经济差别、学生创业意识差别较大的特点,提出了我国体育院系创业教育目标层递模式的构想。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139-02     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是最基本的四项技能,这其中,读就是指的阅读。而目前中学生阅读水平不高是不争的事实。造成阅读水平不高,是因为许多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碰到了一些障碍,而这些障碍又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阅读效果。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当我们清楚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会碰到哪些障碍,并且了解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2-013-01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它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的机会。近年来,我对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摘 要:传统语义学认为自然语言不适合进行形式分析,蒙太古(Montague)等人开创的形式语义学一反传统,提出“英语也是形式语言”。本文介绍过去一个世纪来语言学家对于语义学观点的变化以及形式语义学的产生背景和一些主要进展。最后指出,结合汉语实际的形式语义学研究前景必将广阔。  关键词:形式语义学 蒙太古 量词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2-01
摘 要:针对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虚实结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途径与方法,对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自我职业规划能力,推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 虚拟现实技术 教育模式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强调一切从职业发展
基于3D技术的BIM是一种集成建筑工程项目关键数据和模型的系统方法.在对施工管理要求较高的复杂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管理方面,旨在提高施工管理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防止由于施工
摘 要:在运动训练中,疲劳的出现是正常现象,训练也必须达到一定的疲劳程度,才能引起机体的剧烈变化,进而产生适应,提高体力,取得训练效果。现代训练和比赛的负荷量与强度越来越大,掌握独特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大负荷训练及恢复有机结合的措施与手段,运用常见的生理生化指标去判断疲劳,将是教练和运动员取得成功的关键。本文通过对运动疲劳的产生机理生化特点的叙述,研究加速训练后的恢复措施和采用的手段。  关键词:
摘 要:券投资模拟实验室的设立是基于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实验室的设立应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实验内容应密切结合所学课程,为证券投资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关键词:证券投资模拟 实验室 信息化    证券投资专业的特点是面向证券市场,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既熟悉证券投资的规则,又具有操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这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提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张,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日益受到破坏,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促使人们越来越关注全球环境问题,保护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