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顷绿梦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_88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顷绿梦
  城市在身后消失
  每一眼都是绿,绿得自由,饱满,无边
  稻子以谦卑的姿态等候我
  人流,目光,童年慢慢漂移
  慢得像镜子,映照心底的纤细,柔软
  白花花的水流,含着日月足迹
  无家可归的梦在此饮水,听风的手指弹琴
  心绪一寸一寸长高,蛙鸣一声一声跃起
  田埂熟悉的身影,太阳是他的草帽
  等着——
  风穿上金甲,雨来脱胎换骨
  稻粒睁开眼睛,一片浩浩荡荡的觉醒
  每粒稻子都是人间种子,住着一个故乡
  生命自成的油画,起伏着温暖
  抱紧沉甸甸的田野,与笑声
  大雪词
  纷纷扬扬,雪片如席
  像久违的光
  世间是那么的空,又是那么满
  房屋与房屋,树木与树木
  彼此覆盖、注视、饱满
  把雪花一次次抬起又吹散
  不停地爱着,宛如重新相认彼此
  夜色醒来,留下一块柔软的腹地
  弹出末节的琴曲
  泥土的呼吸,和种子的梦呓
  一场大雪,掩埋了尘世
  把夜变成白,为光阴披上风衣
  在雪里,我守住一个季节的变迁
  大地上落下的每一笔,都写满了赞美和感动
  一片枫叶
  
  靠近树梢处晃动着一片光
  飘坠得那般孤寂、美丽
  像我脸上的皱纹、头发、残缺的牙齿
  落入人群里成为一叶火种
  
  山风,是我宿命般的恩怨
  是我,唯一执手相握的人儿
  为世间注入色彩,为大地输入火焰
  一片时光,一段流离,相拥在伤口上
  
  坠入一条河流吧!赴汤和蹈火
  一生都只为这场秋风
  至少,投过一片光影,点燃一束希望
  用我纤细的手掌,时刻等候着你的牵引
  慢下来
  
  风不停撕挦
  我一片一片从树上坠落
  来不及回望,光阴已被覆盖
  一幅抽象画,凝成一种色调的香
  
  渐渐朦胧,只剩两根粗线条
  向下个季节延伸
  我的身体轻若琴弦,试图与风相拥
  挽留住一声鸟鸣和炊烟
  
  相信每一缕风,都曾抱紧蒲公英的笑容
  相信在蒼凉颤音中,有温暖的手指
  在大地上写出我的名字
  在风里,秋天放慢脚步和行程
  给自己写封信
  
  别再为懒惰找借口
  至少自己能做好一件事情
  比如去旅行,做一顿丰盛的晚餐
  或者给自己写封信
  就像一抬头看到路旁小树,听小鸟的啼鸣
  
  此时无比珍惜着岁月
  在母亲痛苦中剥离出的自己,是多么幸运
  自己在痛苦剥离出的小生命,是多么美丽
  生命中的生命,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
  对于形形色色的人,要思索感恩
  自己学会走路,学会夜晚绕过丛生的杂草
  用追逐蝴蝶的时间,开始种花
  在清晨的一滴露珠里,抱紧自己
  
  太阳升起时候,射出万条金线
  划动生命的掌纹
  涟漪温柔,我捧出荷花、星斗
  捧出你岸上伸出的指尖
  处暑
  这一刻,我原谅一些曾有的烦躁
  原谅烦躁身体里的炽热、嗔念和挫折
  站在屋顶,风穿过骨头的声音
  宛若时光拨响的唢呐
  带着万物起飞
  不舍海滩的夏影,不舍睡莲的梦
  总要有一个故事长在夏秋之间
  等一场细雨,笔尖串起草木上的露珠
  挂在胸前聆听,叩动门窗
  高粱血液沸腾,心头绘出峻岭群峰
  情感需这样的水天滤净
  几盏荷灯,映照人间
  节气从远古走来
  每年这个时候,像亲人般等候于我
  风尖刺断炎热,雨丝扼住蝉鸣
  秋水在大地上划出缝隙
  散发出清新和夙愿
  所有色彩包裹在清潋中
  我只需坐在木椅之上,端起杯
  秋渗透肺腑,记忆崭新清凉
其他文献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东北的黑土地里,朴实勤劳的人们像春种秋收的庄稼一样,生生不息,一茬过后又新长出另一茬来。从黑土地里走出来的人,每颗心都是从泥土里孕育出来的种子,一入泥土便生根发芽,散发出家乡的气息,只有把脚深深扎在肥沃的黑土地里,心里才踏实。背井离乡虽已多年,唯有童年那些往事像一张张年画叠在记忆深处,烙在心里。  又至中秋,思念顺着辽河水,缓缓流淌进二人转的腔调里。扇子一抖,手绢一转,“拉场
期刊
四十年前一个冬天的早晨,我穿着件旧花棉袄,坐上父亲的架子车,拉一车解开的枋板,来到西安交大附近的皇甫村。  我的大哥在交大商場给一位鳏居的老人打工,卖烤红薯。第二天正好是周末,大哥早早地卖完了红薯,帮父亲拉了架子车,到北池头村一个大型的农贸市场去卖枋板。我戴着大哥给我新买的红帽子和棉手套,暖暖和和地东瞅西看,还不时用手给大哥指着从身旁急速而过的小汽车,大哥看着我高兴的样子说:“这有啥好看的?离这儿
期刊
一场秋汛过后,家乡的河流已改变了模样。河床上的石头被浆洗了一番,白白净净的,像我童年的脸庞。那些石头上陈年的青苔,连同这一河的往事都被带走了。此刻,我看见了秋风正和落叶舞蹈,舞池的尽头,河流温婉地拐过了弯。  我看懂了河的心思,秋水与石头的交织、碰撞是轻柔的,秋水有十个纤细的手指,而河床似乎只需三个黑白色的琴键。哗……啦……啦……单调悦耳的音符,他们是在日夜弹奏一曲庆典吗?  一定是在庆典,庆贺河
期刊
夏日的拙政园  苏州园林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凡到过苏州者,观赏园林是必不可少的。名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不观赏就不能感受古典园林工艺之精、造诣之深,也不能体会游园之趣、兴味之长。  在通往拙政园的街口,我有意放慢了脚步,环顾四处扫视了一番。入伏之后,烈日似火一样炙烤着姑苏古城,大街上骑着电瓶车的男女老少从身旁一晃而过,载客的公交车、私家车从路面疾驰而过,撑伞的行人在人行道上步履匆匆而过……人们
期刊
暮秋,万物萧条。高山牧人散放了牦牛,它们自由结伴走入山林寻找冷草、木叶果腹。在大树下,山窝里避风度日。  一场初冬的雪落到了进出麦铺牧场的谷口,白马和仁青开始着手准备冬喂的粮食——玉米面炒藏盐。我在白马家越冬,将随他们一道去麦铺冬喂。仁青的拖拉机载着我们驶向了白茫茫的峡谷,六个车轮子为峡谷碾压出了一条崭新的路途。越往深处去雪越厚,堆垒在路边的柴垛像一道道白色的城墙。渡过一座桥,拖拉机开始朝着山向上
期刊
父亲是极愿意让我们苦读书的,他几乎十年不添一件新衣,终年不沾荤腥,却愿意为我们读书3.5分揭贷款;但他也是极厌恶我们读“闲书”的,就是当今老师提倡孩子们需要多读的课外书。谁要读“闲书”,他就骂谁不成器,一股恨铁不成钢的劲。而我却恰恰不争气的特别喜欢“闲书”,但我也是万万不敢在家里,在他眼皮底下读的。挨骂事小,书被没收了事就大了。  那时候,书籍相当匮乏,全村也找不出几本像样的书来。好在,有户原本姓
期刊
1  故乡多沟壑,少山。  幼时居于村庄,对于大山的景象,几乎全凭影视作品里的场景和闲暇时刻的想象。唯一欣慰的是,可以在某个清朗的早晨,跟着父亲去往田地里的路上,可以看见一望无际的视野尽头,隐约浮现出一座山峰的脉络,时而清晰可见,时而模糊难辨。  “爸,那是什么山,距离我们远吗?”我随口问道。  “那是石门山,在山沟对面的另外一边塬上,有几十公里吧!”父亲说。  我本想细问一下关于山沟、塬以及山的
期刊
身为袁恒雷的妻子,评论丈夫的作品难免被别人说有自卖自夸之嫌,可我更愿意称之为夫唱妇随、诗文唱和,最起码我可以做到红袖添香。  我的先生本身是名高中教师,教政治的,但他有颗诗心文心。他跟我说,小学初中他作文常做范文,高三某次月考作文拿过全年级第一。以现在他不大不小的文学成绩来看,我相信他不是吹牛。我也确实挺佩服他的,无论是在哪里,等飞机、等火车、等客车,坐在书房、坐在办公室、坐在我身边,一旦拿起笔来
期刊
正式动笔写作已有十二年了,这十二年尝试过许多题材与体裁作品,也在许多报刊露过脸。但在我写作途中,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2011年春我去吉林市《做人与处世》杂志社面试,主编在看完我应聘的二十余篇作品后跟我說,你的作品很丰富,但不美。哦?不美?我当时还小小的不以为然,可是在经过吉林市接下来的四年编写训练后,真的切实明白了这位主编的点评意见是对的,明了了何为美。  文学的美是可以上升到诗学哲学美学上的,
期刊
手的过程  手指孤零,或在等待  有长有短的形状  仿佛时间的先后  也表示心情的急切和缓慢  我们散落在茫茫的大自然中  在相同的光中性情一致  等待机遇巧合  亲情或友情  五根手指走到掌心  在父母的温暖中抱成一团;  十根手指语言一致  两个拳头互相爱护  共同御敌  大拇指率先打开握紧的  幸福:  “他的离开无声”  其他手指在失去中久久怀念  手指与手指的悲伤  渐行渐远  人世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