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y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回顾性总结预见性护理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影响及效果。方法 对5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低血糖发生。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老年糖尿病;低血糖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而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 3. 9 mmol /L)是老年糖尿病治疗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老年患者由于各脏器生理功能减退,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轻者表现为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乏力,面色苍白等,严重者可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意识障碍、跌倒等。如诊治不及时,脑细胞可能发生不可逆转的形态学改变,甚至死亡。易发生在凌晨、空腹或饥饿状态下,也常见于紧张剧烈的体力活动。笔者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症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3年4月~ 2014年3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52例,男35 例,女17例,年龄57 ~ 81 岁,平均年龄(63. 3 ±3. 4)岁,糖尿病病程3 ~ 30 年,平均(10 ± 5. 4)年。入院时血糖水平为1.7-3.3mmol/L,发生在早中晚餐前19例,入睡前6 例,夜间27例。
  1.2 方法 预见性护理就是指在患者提出问题之前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地分析与判断,运用预见性思维提前预知存在的护理风险,制订预见性护理方案,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1]。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预见性护理,即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全面护理评估,根据其治疗方法,理解能力,文化程度,合作程度,患者家庭支持度等制定預见性护理计划。
  1. 2. 1 入院护理:责任护士接待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评估,了解患者病情、既往史、文化程度、家庭支持、皮肤营养情况、心理状态、生活环境等,制订个性化预见性护理计划。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住院期间责任护士有针对性地反复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如科内小讲课、宣传栏、画册及报刊,将集体教育与个人指导相结合,配合急救演练,嘱外出时有人陪同,随身携带糖尿病卡、糖果、饼干等。告知患者及家属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使患者和家属了解糖尿病知识,特别是低血糖发生的原因,症状,如何防范,处理和急救措施等[2]。
  1.2.2病情观察:降低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是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一项重要环节,低血糖可致跌倒、心肌缺血、脑梗甚至昏迷、死亡。老年病人常有自主神经动能紊乱而导致低血糖症状不明显,除加强血糖监测以外,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不宜控制过严,一般空腹血糖不超过7.8 mmol /L,餐后血糖不超过11.1 mmol /L即可。发生低血糖后即使症状缓解也要防止再次发生低血糖,积极寻找引起低血糖的诱因。因此,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院外护理干预,如健康宣教对提高患者识别低血糖的能力、防止发生低血糖的保护性措施,并积极主动的采取干预等,这些都能有效降低低血糖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1.2.3用药指导:首先要让患者了解口服药的用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指导老年患者正确服药,口服降糖药特别强调时间性,如磺脲类降糖药通常在0.5h起效,所以通常在饭前0.5h 口服,双胍类药物是糖尿病患者的基础用药,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因此,用药时间应在餐中。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也是胃肠道反应重,应在餐中口服,需注意的是此药需嚼服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格列奈类药起效迅速,一般在餐前5 ~ 15min 口服,不良反应同磺脲类相似,但低血糖的发生率较低。若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明显,可选择胰岛素注射,胰岛素分为速效、短效、中效和长效,根据不同的起效时间决定胰岛素注射的时间、部位。告知患者饮食的重要性,要及时进餐,否则会发生低血糖,因胰岛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即是低血糖,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在餐前15 ~ 20min 将储存于2 ~ 8℃冰箱中的胰岛素按剂量皮下注射,胰岛素提前0.5h 取出,先抽短效,再抽长效,摇匀后进行注射。
  1.2.4运动指导: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体状况一般较成年人差,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力、性别、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因素,为患者制订个性化锻炼的方案,量力而行,并督促其长期坚持适量的运动。运动的时间选择在餐后的1 h,且以30 min为宜,每周3 ~ 5 次,不可进行空腹运动或用药后运动。运动要规律,指导患者自测心率[心率=(170 - 年龄)次/min],以微出汗最佳,如慢跑、快步走、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运动后可临时加餐。责任护士应主动评估患者的用药、用餐及血糖监测情况,观察患者的低血糖反应,做到主动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协调一致,掌握规律适量运动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加强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其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情绪。老年人对低血糖的反应比较迟钝,如发现过晚,患者将面临严重并发症,甚至诱发心肌梗死和脑梗死。通过预见性护理干预,使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相结合,减少或避免老年患者意外的发生[3]。
  1. 2. 5 加强巡视:在低血糖发作高峰期及早发现低血糖高危人群,如发现在睡前血糖或者凌晨3点血糖指标在6 mmol /L以下时,夜间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可能性在80%以上,且大部分无明显低血糖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定时监测血糖,及时发现可疑低血糖及无症状性低血糖的患者,重视患者主诉,如出汗、心慌,饥饿感明显,头晕等及早处理。
  1.2.6低血糖的正确处理:老年糖尿病患者意识清醒,应当即刻口服15 ~ 20 g 的糖类食物,以葡萄糖为宜,每15 分钟进行1 次血糖监测。如果血糖指标在3. 9 mmol /L 以下,应当继续口服15 g 葡萄糖,15 分钟再次对血糖指标进行监测,直至低血糖症状得到纠正并测得血糖在3.9 mmol /L以上。对意识障碍的患者,应当立即静脉注射40 m l—60 m l 50%浓度的葡萄糖液,或者持续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每15 分钟进行1 次血糖水平监测,如果血糖指标依旧在3. 0 mmol /L 以下,则继续给予60 ml 50%浓度的葡萄糖静脉注射,直至低血糖症状得到纠正和缓解。磺脲类药物和长效胰岛素导致的低血糖不易被纠正,这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葡萄糖的注射,恢复意识之后至少要保持24 ~ 48 h 的血糖监测。
  2 结果
  通过实施预见性护理,5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再发生低血糖事件,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发生,提高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
  3 讨论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减退,降糖药物易在体内蓄积,且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并发症多,联合用药多,病程相对较长,健康教育不到位也是低血糖发生的高危因素。预见性护理提高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防范能力,识别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加强低血糖高危时间的血糖监测(特别是夜间);识别掩盖低血糖症状的药物,减少治疗中的错误[4]。通过预见性护理使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低血糖的危害,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树立信心教会患者及家属识别低血糖发生时的临床表现,提高老年患者预防低血糖症的意识,自觉养成定时、定量、定餐的良好习惯,生活起居规律,在控制血糖的同时有效地掌握低血糖的预防和自我急救措施,提高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5]。
  参考文献:
  [1] 于海霞,王丽娟,王淑红. 预见性护理在临床中的重要性[J].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9):859.
  [2] 崔改芳,王香丽,杨红丽.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3):347.
  [3] 丁雷,吴吉萍,李中南. 老年糖尿病严重低血糖症临床分析[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8(4):351.
  [4] 荣瑞英.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 医学信息,2013,26(6):557-558.
  [5]熊学勤 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 西部医学,2013,25(7):1095-109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3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术前和术后的有效护理,均顺利完成动静脉内瘘术,无内瘘失功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轻微感染和出血症状均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加强对行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前以及术后内瘘使用前和使用期间的护理可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  关键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新生儿医疗中心2012年2月收治的1例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患儿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此患儿经过20天精心的治疗和全面细致的护理,症状明显好转,各项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正常,顺利出院。结论: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一种发生于新生儿期少见的自限性疾病,护理中应做好饮食护理,眼部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同时还应增加患儿的舒适感,预防并发症的发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近年在本院内科住院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优质护理要求,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有机磷农药中毒在急诊中毒病例中较为常见,有机磷农药可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体内,导致患者中毒,主要表现为M样症状、N样症状或者中枢方面症状等。及时有效的救治是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但在救治过程中的护理干预也是必不可少。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0例,均为2012 年8
期刊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护理干预;心理护理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MPS)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90免的妇女出现不同程度的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而红、心悸失眠、眩晕耳鸣、腰背酸楚、目浮肢肿、情志不宁、皮肤蚁走样感等症状^,多发生于45 ~55岁,90免的妇女可出
期刊
摘要:心肌梗死是一种急性的、极其严重的心脏状态,严重危害病人健康。近年来音乐疗法是一种新兴的促进心肌梗塞病人康复的方法,本文就从音乐疗法的准备要求、音乐选择、具体程序等方面做出了综述。  关键词:心肌梗死;音乐疗法;护理进展  心肌梗死是一种急性的、极其严重的心脏状态,是目前全球都关注的主要疾病,其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病人在发生心肌梗死时具有发病急、无预兆、死亡率高的特
期刊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某部位的动脉管壁局限性扩大的脑血管疾病,其破裂可致患者致残甚至死亡。正确及时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进展,目前临床上采用血管内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具有创伤小、预后好、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的特点,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但由于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以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各不相同,动脉瘤破裂后血管痉挛等因素,使血管内栓塞术围术期内仍会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方法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7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实验组44例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29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4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9.31%。护理满意程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相关措施,实验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具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异丙托溴铵雾化联合振动排痰仪治疗AECOPD对排痰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治疗,试验组加用异丙托溴铵氧气雾化联合振动排痰仪治疗。观察7天排痰护理、患者的日均排痰量及血氧饱和度(Sp02)情况。结果:排痰护理7天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日均排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P=0.00),试验组排痰量多于对照组,两组血氧饱和度差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1日-2013年11月1日共收治的1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给予对照组患者专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观察组为8.6%,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