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的日本家电业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3mx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年开年本应上演“龙抬头”,但曾经风光无限的日本电子业却迎来了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根据2011年第三财季数字,包括索尼、夏普和松下在内的日系大牌企业集体遭遇“滑铁卢”,2011财年将迎来巨亏。分析认为,经济形势不理想,日本地震,还有韩国企业的竞争等,都是导致日系电子企业风光不再的“罪魁祸首”。巨亏阴影之下,2012年,日系家电企业能否东山再起?日本彩电业的失落,能否成为中国企业进军高端的机会?
  日本电子业的最艰难期
  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日系家电巨头齐陷巨亏泥潭,风光不再。
  2012年2月初,夏普发布公告,截至3月31日的本财年,净亏损约合38亿美元,这将是公司自1912年成立以来的最低水平,创下了史上“最难看”的亏损纪录。而另一巨头松下净亏损预计将扩大到7800亿日元(约合120亿美元),不仅创下松下年度亏损纪录,也将创下日本制造业企业年度亏损新高。已经连续四年亏损的索尼,今年更是年度亏损预计达2200亿日元(约合29亿美元)。
  日立尽管扭亏为盈,但是在第三财季,净利润为342.8亿日元,与上年同期的620.9亿日元相比大幅下滑45%。2011财年净利润为2000亿日元,同比下滑16%。东芝第三财季亏损106亿日元,并将2011财年全年运营利润预期从此前的3000亿日元下调至2000亿日元。
  评级机构穆迪近日下调了索尼和松下的债信评级,原因是担心其电视部门持续出现亏损。
  战略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合伙人神永真杉(Masugi Kaminaga)说,现在是日本电子企业有史以来最艰难的时期;它们以前从未遇到过真正的挑战,现在各方面都面临着实质性的挑战。
  神永真杉说,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科技巨头和今天的日本企业有相似之处。决心适应新环境的企业可能会生存下来,并最终茁壮成长,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是其中的一例。而有些企业有则可能像柯达公司那样消失。另外,就像美国企业因日本科技公司崛起而受到挑战一样,日本企业不仅面临着韩国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而且最终还面临着来自中国的竞争。
  日系电子企业陷入困境带来的市场空隙,中国家电企业也许能捡到一些机会,但对此也不能太乐观。家电专家刘步尘认为,最大受益者还是韩系三星和LG电子,无论在技术研发上和制造上都做好了准备,中国企业还没有能力成为领军者。“我们企业没有创新的产品,更多是在模仿和跟随,现在苹果和谷歌正在准备推出智能电视,但是中国企业几乎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
  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害了日企
  与中国、韩国、欧洲三个板块的家电企业相比,日本电子企业2011财年显得尤其不理想。众所周知,全球电子企业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欧洲和中国,目前日系企业和欧洲企业都陷入亏损,韩国的三星盈利,LG电子亏损,中国本土电子企业盈利不错。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近年来,日元升值压力不断,令日本消费电子制造企业生产成本骤增,多陷入亏损的局面,加上去年3月的日本大地震,对日企更是雪上加霜。
  除了日元升值、日本地震外,非日本国的电子企业面临同样的问题,唯独日系企业伤得最深,原因何在?
  刘步尘认为,日系电子企业近年的市场适应性越来越差,相对竞争对手,显得“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索尼是3D电视和OLED电视的发明者,但是韩国的三星电子在3D电视和OLED电视上现已超越了索尼。”
  即使不拿苹果这个另类的企业与索尼相比,当初一直把索尼作为学习榜样的韩国三星电子在产品研发上也已大大超过了索尼,而且三星的产业链布局比索尼更完善、更全面。
  难怪有人总结,日系企业在产品创新上不如苹果,在生产制造能力上不及三星。相比三家日本公司预测的170亿美元亏损,苹果仅最新一个季度就赚了131亿美元,而三星为2012年的资本支出就给出了410亿美元的预算。
  《华尔街日报》指出,三家日本公司产品的差异化做得不够,以至于陷入到残酷的价格竞争当中。
  数年前,这三家公司各自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来提高其微薄的利润率。索尼的策略是压缩供应链成本,夏普在日本修建了一座规模庞大、代表最新科技水平的LCD面板工厂,松下则收购了三洋电机,迈入太阳能电池领域。
  但当消费者需要变革的时候,它们却无法足够迅速地做出反应,因为资源分布在太多的产品线上,每一个产品线上的资源又太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尽管不少日企在国内市场打出的牌子较硬,但事实上早已是常年亏损大户,例如,索尼的彩电业务连续7年亏损,东芝、松下不仅巨亏,产品也开始被边缘化,不少日资企业开始筹划退出彩电业务。
  日系企业的封闭和保守这些年也伤害了自己。
  松下布局等离子面板叫板液晶,但是由于松下保守的战略,不愿意分享等离子技术,致使全球绝大部分彩电企业转战液晶,最终等离子技术逐渐被边缘化。时至今日,松下也只能削减等离子的产能压缩成本。
  夏普构建了全球一流的液晶面板厂,但是夏普的面板厂几乎全供自己使用,相反三星的液晶面板则向全球彩电企业供货,如今大量的库存压力导致夏普陷入了巨亏,只能宣布其十代线产能削减一半。
  艰难的转型之路
  在亏损的阴影之下,日企开始了一轮架构调整和换帅运动,很多日本家电巨头已经开始了转型。
  索尼希望通过换帅为公司注入创新动力,2005年起开始执掌索尼的洋帅霍华德·斯金格被日本人平井一夫取代。
  今年4月1日即将上任的索尼新任CEO平井一夫明确表示,索尼要向轻资产公司转型。平井一夫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称,自己的战略目标是让该公司的16.8万名员工认识到,昔日在制造方面的成就必须由销售美妙绝伦的“用户体验”取代。他说,公司不能只是继续作为一个很棒的硬件产品提供商而存在,即便有些人期待我们这样做。很明显,索尼现在开始学习苹果。
  但这并非易事。平井一夫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说,他本希望公司更为迅速地开展轻资产运营战略,但达成共识的需要阻碍了我们,这是日本企业的管理特征。
  索尼还于去年底退出了与韩国三星电子组建的LCD面板公司,并且欧盟近日已经批准索尼收购爱立信持有的索尼爱立信股份,以加快智能手机业务的发展。有业内人士表示,索尼的困境存在结构性问题,加以修复需要多年时间。
  松下2011年也已经开始重组业务。该公司总裁大坪文雄在“3·11”大地震后的第二个月就宣布未来三年将在全球裁员3.5万人,并在2011年7月将三洋白电部门出售给中国海尔集团。大坪文雄曾表示,在电视业务方面,高附加值产品将是重点,他希望能将松下发展成为太阳能面板和车载电池等绿色科技领域的领先企业。但是有分析指出,重组之路 必将难言坦途,松下为关闭部分面板生产线及解雇员工将付出巨大的成本。
  日立则宣布,将于2012年4月1日起进行组织结构重新整编,将把旗下业务范围重组为五个集团,分别是基础设施集团、信息技术集团、电力系统集团、建筑机械集团和高功能材料集团,并新设“日立集团中国亚太区总裁”一职,由日立现任执行役副社长、集团国际业务负责人森和广担任。此前,日立已决定将停止电视机生产业务,并将所有电视机生产业务外包出去。
  过去一年,日立努力从传统的消费电子产业向电力、铁路系统和信息技术等社会基础设施领域转移,日立认为这些领域更加具有发展潜力。而松下更是加大了以能源为基础的产业规划,明确将生活电器产业、元器件产业和系统解决方案产业树立为三大支柱产业。
  夏普由于产品线单一目前还没有听到转型的声音,刘步尘认为,夏普拒绝进入OLED电视领域,这种拒绝新技术也会像松下当年拒绝液晶技术所犯的错误一样,让企业未来变得危险。“三家企业中,我认为索尼目前还有一些机会,毕竟索尼掌握了不少专利。”
  能否东山再起?
  从日系企业的现状看,未来日系彩电如何翻身,仍是未知数。
  事实上,日系彩电从LCD时代的辉煌,到步入LED之后,已经明显开始跟不上韩国企业甚至部分中国彩电品牌的脚步。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日本家电企业在技术方面进步不大,尤其是业务份额较大的电视业务。
  为扭转窘局,日企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如何挽救下滑的海外市场份额仍是日企头疼的事情。
  市场调研机构NPD分析表示,去年在美国3D液晶显示器(LCD)电视机市场上,三星电子和LG电子的市场份额合计从第一季度的56%增加到第四季度的73%,增幅达到17个百分点。相比之下,日本电视机制造商索尼、松下、东芝、夏普4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合计从第一季度的43%下滑至第四季度的25%。
  据悉,夏普的彩电业务有2/3依赖于海外市场,索尼和松下也十分倚重出口市场。金融危机导致液晶电视需求疲软,导致液晶面板供过于求,日系家电巨头越来越难与成本较低的韩国三星、LG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同行竞争。
  长期以来,彩电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格局,就是高端市场由日本各大巨头控制,低端市场基本是中国的长虹、康佳、TCL、创维等垄断,中间是韩国企业,还有一个欧洲企业飞利浦。无独有偶,2011年,飞利浦也因电视业务出现亏损,其财报显示,飞利浦Q4亏损1.62亿欧元,2011年全年净亏损12.91亿欧元,是近十年间最大规模的亏损。
  而韩元贬值、日元升值,从成本上看,韩国企业占据优势,而且三星等韩国消费电子企业的产业链非常完整,成本控制游刃有余。
  技术方面,在居民消费市场,韩国企业并不比日本企业差多少。因此,韩国企业大大蚕食了日本企业的市场。有统计表明,2011年上半年三星电子的LED电视、LCD电视与3D电视等都在欧洲平板电视市场上位居榜首,按金额计算的市场占有率约30%。在世界最大的彩电市场中国市场上,中国本土品牌继续扮演主角,一二线城市市场上也与外资品牌平分秋色,在成长性更好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上更是牢牢控制着市场主流。
  知名企业危机管理、投融资专家况杰认为,在个人电脑和手机领域出现过的软件驱动硬件的故事,在彩电领域将重演,彩电业乃至整个消费电子领域的原有格局将被打破。
  日本彩电业的失落,足以引起中国相关企业的重视,是重蹈日本企业的衰落覆辙,还是能抓住机会进军高端市场,中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刊综合整理)
其他文献
饮食真是一门很奇特的学问。就像恋爱,单看《饮食男女》中那些为食物而花尽心思的男男女女,和外国人谈恋爱时像吃简单的西餐,而两个中国人在一起,就像面对丰盛的大餐,说不出哪道最好,全在心里。  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患上怀乡病,食物莫过于一道医治乡愁的良药。原本我们只想静静地在兴隆塔下,把自己丢在回忆里;原想在酒店里吃到的东西会不如街边小巷里“接地气”,随意舀起一口羊肉糊汤面入口,忽然一阵惊喜。眼前的高炉烧
期刊
山东兖州的兴隆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原是著名古刹寺的旧址,塔因寺而得名。远观兴隆塔,共有十三层,为楼阁式建筑,平面八角,通高54米,分为上下两部分。下边的七层粗壮雄浑,每层房檐上有雕刻精致的盲窗。游人可以沿着塔内的梯级盘旋而上,登至塔顶,扶栏远眺古城风景。  往上的六层则俊秀小巧,仿佛是将另一个小塔置于大塔之上,这种造型十分罕见,一度引起著名古建筑大师梁思成的注意和困惑:“山东滋阳兴隆塔
期刊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在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被与会代表评价为“历史以来最简短平实,但也最具指导性的未来工作纲领。”  青岛的未来已经来临,只不过这个未来需要三个短语来解释:蓝色跨越,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青岛几乎是第一个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本届政府的奋斗目标,同时仔细部署了这个未来目标该
期刊
圣彼得堡的真正价值在于她是体现俄罗斯民族精神和文化沉淀的源头。她是俄罗斯国家民族未来复兴的象征。代表文化和艺术的诗以及代表勇气和抗争的剑,是这座城市简洁而完整的写照。  俄航美制波音767~300客机掠过蒙古高原向欧洲飞去,我殷切地期盼着早一些走近俄罗斯,走近那座唯一因为城市本身的经典文化艺术而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遗产”殊荣的圣彼得堡。  一早来到圣彼得堡,尽管清晨7点钟的圣彼得堡还
期刊
“天然的”利差保护虽然在短期内为银行获利奠定了基础的制度性保障,但却给未来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在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外部出口需求减少和内部通胀压力的大背景下,谁才是目前中国最赚钱的行业?答案既不是高度垄断的石油、电信产业,也不是含有科技含量的IT、汽车行业。  在逆势中独善其身,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国内银行业。  尽管四大国有行以及主要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年报尚未披露完毕,但业界根据三季报
期刊
网络体作为网络时代的特殊产物,其碎片化和非理性以及缺乏一定的深度的特征也使得它不过一时流行而已,短期喧嚣后。很难被人记住。因此,对于网络语言这种“速食主义”,人们该何去何从?  相较于往年春晚,2012年龙年春晚除了没有植入广告外的一大特色就是网络语言的流行:王宏伟第一个说出了:“hold住”;蔡明第一个说出了:“肿么了”;董卿第一个说出了:“淡定”;黄宏和沙溢说出了:“穿越”。在大家都猜测冯巩会
期刊
编者按  采访吴晓波是在早春二月青岛的一个细雨之夜。地点是青岛太平角名胜景区的一处会所。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次很特别的采访中的采访。起因是这位以“激荡系列”成名的财经作家,专程来青采访青啤公司董事长金志国,意在寻找和挖掘青岛啤酒的管理内涵。而这恰与本刊拟就《哈佛商业评论》刚刚发布的全球稳增长报告的采访不谋而合。于是,在这样一个基点上,才有了以下更大范围的碰撞与思考。  吴晓波简介  1968年
期刊
受调控政策延续的影响,如今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仍然延续着2011年末的萎靡态势,大小开发商虽然都面临着资金链紧绷的困境,但不同层次的开发企业选择不同,命运便也不同。  低迷的市场情绪,使得众多开发企业饱受煎熬,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则是绿城,率先成为“受灾困难户”。可就在绿城饱受煎熬之时,万科却再次迈过千亿大关,让人感叹其生财有道。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开发企业开始思考万科的营销模式,探讨万科的卖房之道
期刊
最爱BAYON  初识吴哥不免为ANGORWAT的宏伟雄壮气势磅礴所震撼,为女王宫繁复绮丽雕梁画栋所迷惑。开始时总是执著于日出日落,幻想着1858年这莲花蓓蕾初被发觉时的场景;不时沉醉于APASARA的浅笑轻吟,到处追逐着那些轻灵动人的身形。最喜爱的场景是如同精灵般伸开羽翼旋舞在漫天紫霞中,最心动的时刻是看着飞天在阳光的亲吻下眼波流转一点点苏醒起来。  然而真正沉醉地是在BAYON。  BAYON
期刊
40年前,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他走下专机后立即向周恩来总理伸出手去,并说:“我是跨越太平洋与中国人民握手。”  40年后的今天,当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踏上美利坚的大地,浩瀚的太平洋已经成为中美两个大国共同发展的宽广舞台。一个伟大的“太平洋世纪”即将到来,中美关系的走向,决定着这个世纪的走向,更被这个世纪的未来大势所决定。  亚太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富活力的地区,尤其是亚洲新兴经济体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的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