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背景下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路径探索

来源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终身学习理论和天津市河北区社区教育现状,从社区教育治理发展的实践问题出发,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选取河北区社区教育的典型案例,并对1158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指出,目前河北区社区教育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社会各界对社区教育的认识有待提高、社区教育治理能力有限、社区教育工作者综合能力有待加强、社区教育政策体系发展不健全.对此提出河北区社区教育治理的有效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树立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理念,提升居民主体意识;加强教育人才队伍的引进与完善,实施信息化教育;明确政府定位,健全社区教育政策体系;健全法律规约体系,依法保障居民权益.
其他文献
一、运球抢座rn设计目的:提高快速运球能力与反应能力.rn练习方法:两名学生相距10米,中间放一把座椅.听哨音指挥,通过运用快速运球方法,谁先触碰到座椅则为胜利.
从新时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来看,仅仅依靠学校增加体育活动时间,显然已不能满足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需求,如何有效地整合课内外体育资源共同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基地在主持人俞定智老师的带领下,共同研究探索“双新”背景下高中体育课内外资源整合的实施策略,努力构建高中体育课内外一体化发展模式,优化整合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等资源,促使三者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促进高中体育教育持续、健康、有效地发展.
“辐射引领”是上海市“高峰计划”体育学科名师基地三大任务之一,在上海市体育特级教师俞定智老师的主持下,发挥以区域协作、校级联动、导师带教、学员蹲点等形式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区域辐射和带动效应,探索建设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本文从“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引领下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的建设价值、实践探索的过程及成效、对基地教研共同体建设探索的思考三个方面来进行阐释,总结凝练,抛砖引玉,为国内其他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建设提供借鉴.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有效课堂呈现的基础,因此,从立题开始到教案的完成,整个过程中设计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就成了关键.本文以具体案例为载体,基于实际调研,通过对教学设计的成文过程进行理性的梳理和总结,在体育技术逻辑分析、头脑风暴等思维整合基础上归纳出“七步”思维法,可以有效地优化和呈现体育教学设计.
课堂展示是体育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显性教育手段之一,对技术动作要领的掌握和运动技能的形成、张扬学生个性以及发挥学生学练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总结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个展示技巧.
本文从中小学舞蹈中体育精神的价值探寻出发,探讨了体育精神与舞蹈美的关系、中小学舞蹈作品中体育精神的展现、体育精神与舞蹈相结合下的育人价值与意义,并形成对于中小学舞蹈教育和作品编创的思考与建议.
学生体质不断下降备受关注,运动猝死现象时有发生,让人揪心.靶心率(THR)指向学生安全的运动心率,通过师生共同研究,用测脉搏方法监控运动负荷,用心率数值对身体承受的运动负荷进行安全评估,为安全心率预留绿色区域.在安全风险出现前,及时调整训练强度和数量,针对性地控制运动负荷,切实保障每一个学生的运动安全.
今年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诞辰130周年.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救国,从乡村教育入手,由晓庄师范开端;张謇的实业救国,从大生纱厂入手,在实业教育发力,由南通师范开端.文章从历史线索与经验启迪出发,阐明“有业无教,则业不昌”“有教无师,则教不立”的逻辑脉络.同时,着重阐释了通过“五业联动”办学机制、EPIP教学模式,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和适应能力,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方法,探析新时代中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适应性发展的新路径.
家庭体育作业不仅有助于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有助于小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然而,日常生活中家庭体育作业效果不容乐观.项目化学习的运用为家庭体育作业带来了更深层次的发展,本文结合桐乡市濮院茅盾实验小学足球项目特色实际,对项目化学习下的家庭体育作业的内容、实施、评价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大家带来借鉴意义与启发.
2021年10月21日,落实三全育人,助力学生发展——《体育教学》编辑部向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赠书仪式在实验楼报告厅顺利举行.首都体育学院期刊部主任付全、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党委书记徐振芳、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副院长王骏昇、首都体育学院期刊部《体育教学》编辑部主任李海燕出席仪式,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学谦主持赠书仪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