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rui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曰“左图右史”,足见对历史地图的重视。作为历史老师,在实际历史教学当中,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多运用历史地图这种形象、直观的表达方式,加强他们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求事半功倍。
  一、据史读图
  即把教材文字叙述中涉及地理分布的内容落实到地图上,准确地再现其空间位置。例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开辟了10个通商口岸。这10个地名如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仅枯燥无味,而且不容易记牢。对此,我们可以借助教材所配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形势示意图》来记忆:首先把这10个地名分为3类,长江沿岸的从东往西依次为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沿海的从北到南依次为营口、烟台、汕头,位于岛屿的有琼州、台湾、淡水。然后把这10个地名编成口诀:长江镇南和九汉,沿海营烟再加汕,岛上还有琼台淡。
  二、据图说史
  即根据历史地图复述材料内容,借此检查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和巩固记忆。其方法有:
  1. 根据地图,按照历史概念的结构要素全面回顾材料内容。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为例,即可据图复述协约国阵营、同盟国阵营的国家组成、参战时间及意图,复述欧洲战场态势和战争进程,又可由此回顾一战爆发的原因,分析一战的性质和影响。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领土的变化》图还可着重分析一战对欧洲、中东及非洲政治格局的影响。
  2. 根据地图,把历史知识系统化。例如,通过对中国近现史下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1957-1966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1966-1976年主要建设成就示意图》、《1978-1999年工业建设部分重要工程示意图》四幅图的对比分析,学生就能掌握各个时期建设的主要特征,把散乱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
  三、据图分析
  例如,在《第一个一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中,一五计划建设的一些大型重工业项目主要集中于东北三省,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再如,在《1966-1976年主要建設成就示意图》中,建设成就明显比此前时期减少了,说明了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进行经济建设的重要条件。
  四、以图释文
  即利用地图,对教材文字内容进行诠释和说明。例如,教材正文在讲百团大战时只提到作战区域在华北,具体涉及哪些抗日根据地并未说明,借助《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即知是指晋察冀、晋绥、晋冀豫三个抗日根据地。
  五、以图补文
  就是利用教材地图中隐含的知识点,补充教材正文内容。例如教材中讲锦州战役是整个辽沈战役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一战,是东北解放和平津解放关键性的战役。然而具体的原因教材却并未提及。但通过《三大战役作战形势》图就不难理解。锦州地处关内外交通要冲,位于“走廊”的东北端,人民解放军夺取了锦州就是握住了东北地区的咽喉,拦住了东北敌军向关内撤退的通道,锦州及其外围的地理形势是理解这一战役不可缺少的因素。这一形势发展在地图上表现得很清楚。但如没有地形图的帮助,仍然是不容易理解的。
其他文献
结合工作实践,论述了公路工程桥梁钻孔桩的施工工艺及流程,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提高了施工技术水平,保证了成桩质量。
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将自己的生活与网络融合在一起,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尤其突出的是大学生网络行为不断出现问题。本文以安徽省高校720名大学
针对石拱桥拱圈在设计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研究了石拱桥质量通病的各种诱发因素,主要通过对道路石拱桥质量通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得出石拱桥工程病害的四种破坏机理与
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揭露了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一些舞弊手段,针对目前中国的审计机构现状做了较为深刻的剖析,对建设、施工、审计三方如何正常运行等方面做了具体的分析,
主要对梁家湾隧道现存的病害进行了分析、研究,以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多角度总结了该隧道病害的成因,并提出了病害治理的方法,为今后同类隧道病害治理提供了一定指导。
课堂教学无效主要表现在无效的讲解、无效的活动、无效的训练等等,从而导致“教师教学累,学生学习苦,”课堂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因而,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
采用MpCCI耦合器作为ABAQUS和FLUENT的数据交换平台,对不同截面形式桥梁墩柱结构受波浪场作用过程中的流目耦合现象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圆形截面与方形截面立柱在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