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保险代理人的投保心经

来源 :大众理财顾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987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首届全国个人理财征文大赛虽已结束,“我的理财故事”却是一个可以延续的话题。为此,本刊特开设百姓故事栏目,倾听普通投资者的心声,分享他们理财经历中的成败得失。
  从1997年买第一份保险到现在,我与保险结缘已11年,拥有17张保单。17还只是主险的数量,差不多每张保单后,我又附加了1~3个纯保障型的附加险产品。
  从初买保险的懵懂无知,到如今成为保险从业者,回头看看自己的保险之路,还真是有些故事值得说一说。
  
  一次事故让我重新认识保险
  
  1997年3月,刚参加工作不久,我主动找到代理人买了第一份保险。也许很多人会诧异,居然有人会主动买保险。我属于买保险买得比较早的。当时买保险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随大流,或者被代理人“逼”急了不得不买,属于被动型的;第二类,像我这样主动买保险的,基本都是受了刺激的。我父母的一位朋友家中发生不幸,他们和我年纪相仿的独生女因病猝死。这件事情让我很震惊,原来那么年轻、鲜活的生命竟如此脆弱。我当时很担心,希望能找到一个途径,来增加父母的安全感,免得让他们后悔只要了我一个孩子(上世纪70年代初尚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当保险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时,我想,这真是一个好东西啊!
  当时的我,有保险意识,却没有保险知识。我的第一份保险说出来可能会被人笑话,一个刚工作收入不高、没什么积蓄的年轻人竟在代理人的推荐下买了一份养老保险。
  不久后发生的一次意外事故,让我对什么阶段该买什么保险有了新认识。
  乘坐双层巴士的时候,司机为躲避行人急刹车,导致我的头部狠狠撞在汽车的挡板上,引发脑震荡,被送去医院急救。伤好了,我心中却有一种隐忧——虽然此次事故的医药费由公交公司赔偿,但如果因此留下后遗症,或者是其他交通事故,肇事车逃逸没人赔偿,该怎么办?为什么这个年龄最需要买、最容易负担得起的意外伤害险和意外医疗险我却没有呢?
  看来没有一个专业的保险代理人真是会留下后患啊!我不再相信那位代理人的专业水平了,我向他要来保险公司的产品介绍手册,一个产品、一个产品地研究,自己给自己当保险顾问、选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保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此后随着收入的增长,我几乎每年都会为自己加保,逐渐拥有了十来份保单,有些知识甚至比好多代理人还专业。同事们买保险时都经常找我咨询,一来二去我被来单位推销保险的一位业务员“盯”上了。他知道我对保险理财很感兴趣,又喜欢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就给我做了很长时间的动员工作。犹豫了一年多以后,禁不住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我在2004年辞去了稳定的工作,成了一名保险代理人。
  
  买保险不要指望一劳永逸
  
  我的17张保单,并不是一次性买齐的,最早的买于1997年3月,最近的一张在2个月前。
  在险种上,我逐渐给自己投保了意外伤害险、意外医疗险、重大疾病险(定期、终身)、防癌险、住院费用/补贴型保险、寿险(定期、终身)、养老险等产品,一点点加固防线,目前已涵盖了几乎所有保障领域。我选择的产品在形式上既有消费型保险,可以用低保费撑起高保障,又有分红、万能、投连险这样的具有一定投资功能的保险,来抵御通货膨胀、分享资本市场的收益。
  需要强调的是,除了在险种多样性方面为自己修筑完善的保障防线,我也没有忘记在保障额度上添砖加瓦。比如重大疾病方面(包括防癌)的保障,从最初的2万元,已经增加到目前的近百万元。保额的增加,一方面同医疗费用的提高有关,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后续康复费用、误工损失及对未来收入的影响等。再比如我一位客户的同事因意外事故导致高残,丧失了工作能力,那位同事的家庭生活马上陷入困顿。我的客户说这件事让他感受到“残了比死了还可怕”,于是投保了高额的附加残疾意外伤害保险(费率仅为0.6‰)。我自己的附加残疾意外伤害保险保额就有60余万元。
  买保险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需要根据家庭收支或人员的变动情况,每几年检视一次,不断完善保障计划。我认为保险买得够不够,要看以下5点是否已满足:生了病有钱医治;残疾、失能了生活还有保障;身故、没有经济来源时为父母准备了足额的医疗养老金、为孩子准备了充足的教育抚养费;不会因疾病或意外事故影响家庭其他理财计划(如股票、基金投资等);最后一点,不要让疾病或意外事故的发生降低现有的生活品质。
  
  第一代投连险让我赚到了钱
  
  最近两年投连险卷土重来,我所在公司推出的第二代投连险,2008年初在代理人渠道也开始销售。一开售,我为自己投保了20万元保额的,月缴1千元。月缴的形式类似基金定投,具有比较强的规划性,但比定投单只基金更能分散投资风险,也不用自己操心选择定投哪只基金。保费用工资卡直接转账缴纳,即不用每月去存钱,也可以起到强制储蓄的作用。
  我之所以毫不犹豫地买第二代投连险,与我是第一代投连险的客户有很大关系。第一代投连险虽然很多人没买过,但很多人都听说过“第一代投连险退保风波”,潜意识里会认为第一代投连险是个“坏产品”。我计算过,2001年2月买的投连险,目前平均年收益率可达到18%。对中国资本市场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这7年,中国股市经历了漫长熊市,能达到18%的水平,已经很不错了。
  对于那场“退保风波”,我认为错不在产品,而在于“错误的人将产品卖给了错误的人”。很多消费者和我开始买保险一样,不了解保险的功能、不看产品条款,糊里糊涂就奔着高收益买了,根本没把“投资有风险”这条警示语记在心上。而某些业务员为了个人利益,也只报喜不报忧,光说收益率会有多高,不去提示投资风险。我买第一代投连险时,由于自己已投身于股市,明白“投资有风险”的道理,也仔细阅读了投连险的条款,对它是什么样的产品、靠什么赚钱、又会因何赔钱早已心中有数,因此当股市走低、退保风波袭来时,我丝毫不为所动。目前这个让我满意的收益率,也算是对我一直坚守到现在的鼓励吧。
  现在资本市场火爆,投连险作为保险产品中与股票市场联系最紧密的产品,又开始活跃在市场上。不管是作为保险代理人还是作为投连险的消费者,我心存担忧:虽然越来越多的人的风险意识、投资知识都有所提高,仍有不少人盲目地购买投连险产品;保险代理人的素质整体提高了,却有少数人不遵守职业道德,误导消费者。
  如果你准备买投连险,先将投连险条款看懂看透,必须确定自己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并且会坚持投资至少10年以上再出手购买也不迟。
其他文献
生物与非生物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生物具有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生物体受环境变化的刺激而发生的相应反应。这是一种动态反应,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    生物界的应激反应    生物的应激反应对其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当生物受到外界危害时,在很短时间内生物体会自发地进行回应,以保护生物体。比如人碰到老虎的时候,首先人的交感神经会兴奋,导致瞳孔增大、糖原分泌增加、血糖升高、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这样就为下一步反应做好
期刊
所谓券商集合理财,就是国家允许证券公司发行近似于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理财产品。券商为这种理财产品的发起人和管理人,并按照集合理财计划进行投资。这项业务与基金相比,属于“私募”性质,因为集合理财产品不能在市场上流通交易。而且起点比基金高,一般5万~10万元起。同时集合理财期限较长,一般以2~5年为限。目前世面上大概有30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选择这种产品时,该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呢?
期刊
与股票市场难免出现回调、震荡一样,期货市场中价格震荡反复的剧烈状况也让投资者触目惊心。在震荡市中如何进行短线操作?有没有值得信赖的指标用作交易参考?  在期货交易操作中,移动平均线指标经常被投资者用于判断市场趋势。但是,在市场没有表现出明显趋势或在长期趋势中出现震荡、反复的行情中,投资者进行短线交易可以根据最实用的KDJ指标对短期内市场买卖强弱作出判断。    KDJ指标的由来    KDJ指标又
期刊
2008年2月16日~3月15日(以下称“本月”),尽管市场一致认为两会召开将给股市注入实质性政策利好,从而助其改变自上月以来的颓势,但两市在此期间却频频创出6124点调整以来的新低。上证指数在本月的最后一周刺破3900点整数关口,市场信心再一次遭遇严重打击。    受累再融资及大非解禁:蓝筹股领跌    与2007年听闻再融资应声而涨不同,再融资成了引爆2008年市场暴跌的导火索。继1月下旬中国
期刊
大蓝筹再融资、大小非减持解禁等,仿佛成了市场利空的放大器,使沪深股指几度跌破年线。投资境内的新基金自2007年8月底停止审批后,最近两个月有所松动,新基金得以放行。在首批股票型基金中,一颗后起之秀颇令人瞩目,它便是浦银安盛基金管理公司首只基金产品——浦银安盛价值成长基金。作为2007年成立的唯一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对自己的第一个产品当然倾注了大量心血和万千宠爱。与基金家族中的众多姐妹兄弟相比,它有何
期刊
编者按  2008年3月8日,大众理财顾问杂志社携手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北京百万庄图书大厦举办了“增值你的财富”系列讲座,邀请到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资深寿险规划经理李春女士,为大家献上了一堂题为《富足而退》的讲座。  最有意义的人生,是爱有所依、老有所养,在夕阳的余辉中悠然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很多人都希望能早点退休,而且希望在经济独立自主的情况下安然享受退休生活。当美好的退休愿望遭遇
期刊
2007年,中国国内游客达到15亿人次,而6年前,这个数字还不到现在的一半。游客如织的城市间,星罗密布着大大小小的酒店,三星追四星,四星比五星,但不一定都是利润的机器。经济型酒店在几年时间里异军突起,让20多平方米的房间变成高效率、高利润的产地。  李子,北京爷们儿,地道的京腔和圆熟的做派,法国MBA,新锐的思维和时尚的品位。曾经在外企有着不错的工作,因为看好经济型酒店的商机,就奔赴呼和浩特,摇身
期刊
鹏华动力增长基金成立于2007年1月9日,2007年底的资产规模为155.54亿元。该基金为LOF基金,投资者不仅可以在一级市场正常的申购和赎回该基金,还可以在二级市场直接买卖基金份额。    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管文浩先生拥有硕士学历,有8年证券从业经验,自基金成立以来一直担任基金经理,历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国信证券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泰信基
期刊
在本月中(2008.2.15~2008.3.14),股市熊气弥漫,各类指数长跌不止,大盘蓝筹指数的下跌幅度大于其他指数,沪市指数的下跌幅度大于深市指数。在这样的基础市场大背景下,绝大多数基金的净值都在折损。    偏股类依旧折损    6类以股市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包括银河基金分类中的封闭式、股票型、指数型、偏股型、平衡型、特殊策略型基金,平均净值损失幅度分别为10.91%、11.37%、13.
期刊
曾经有一份财富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当我失去的时候才……  耳熟能详的周星驰的无厘头语录,如今被很多人用作失败理财经历的总结。怎样让自己在财富之路上不会后悔?基金定投是种明智选择。    复利的力量    定投的价值,首先源于复利,复利发挥威力则需要时间。不妨先看3道计算题。  Q1:一个家庭如果把钱存到银行中,每年可获得约6%的长期存款收益,那要在30年内获得1OOO万元,他每个月存入的资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