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定州崔湜的边塞诗创作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y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唐定州诗人崔湜的边塞诗创作,直接促成了初唐“风骨”的萌芽,他本人亦成为盛唐边塞诗作的重要先导力量之一,直接为盛唐边塞诗派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
  关键词:初唐 定州 崔湜 边塞诗
  边塞诗早在《诗经》《楚辞》中就已出现,如《诗经》中的《采薇》,作为《小雅》中的杰作,反映的就是戍卒在出征归途中,对战争的回顾及哀怨;《楚辞》中的《国殇》,也描写了两军相交的战场上,互相厮杀的惨烈场景。但由于篇幅太少,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汉魏迄隋,这一题材的诗歌创作渐有增加,出现了以边塞为题材写作的乐府诗和一些以写作边塞诗见长的诗人,如魏晋时曹植的《白马篇》。南北朝时期,尤其南朝大量的边塞诗。但南朝边塞诗的作者多无出塞经历,因此他们的边塞诗多是用乐府古题写作的。隋也有边塞诗作,但由于它历时太短,作品成就不及臻于完善。至唐初,写作边塞诗开始形成了一种风气,边塞诗的创作由此产生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当时以唐太宗李世民为首,举凡文武重臣、诗坛名宿,几乎无人不写边塞诗,因此在唐初的诗歌创作中就产生了大量的边塞诗作,它们成为盛唐边塞诗作的重要先导,直接为盛唐边塞诗派的形成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在崔湜的诗歌创作中边塞诗这一题材数量并不是最多的,与同期其他诗人的边塞诗数量相比,亦不是最多的。但就是这不多的作品却突出地显示了初唐边塞诗创作的特点,即:对于强敌入侵的愤然抗击和对于时事政治的喟然长叹,再就是抒写征夫和思妇的边愁。
  《塞垣行》和《大漠行》等是崔湜写作的表现奋勇抗击入侵之敌的代表诗篇。
  这类诗篇其他时期的诗人也都有大量这类诗篇的作品,但却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如盛唐时期的高适,其诗中写道:“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塞上》),“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蓟门行五首》其五)诗中以“汉”喻“唐”,盛唐也有“边尘”,但“汉兵”早已作好准备,而且作战时均能奋不顾身,最终“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塞上》),“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东平留赠狄司马》);再如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其中写道:“虏骑闻之应胆慑,料如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诗中表现了唐军无可置疑的军事优势和随之而来的心理优势。诗人同边塞将士一样忧心国家时局,不甘心仅仅“昔我事讨论,未尝怠经籍”(《塞垣行》),而要“一朝弃笔砚”(同上),建立“须勒燕然石”(同上)的传世不朽之功业。但他的立功边塞又不仅仅是为了封妻荫子、受爵拜相,而是其勇赴国难思想感情的体现,是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入世情怀和为国为民“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1]“舍生而取义”(《孟子·告子上》)[2]的献身精神的体现。
  边塞诗的另一个内容是慨叹时事。这类边塞诗有一个特殊的内容,就是和亲。和亲也是一种政治行为,即所谓的“庙策”、“帝策”,其目的是为了缓和唐王朝和少数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盛唐时代由于国力大盛,所以已不靠“和亲”来达到这一目的,因此当时诗人的态度也是“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许和亲归去来”(王之涣《凉州词》其二)。而唐初时期,和亲却是一件十分受重视的事情。景龙四年(710),中宗养女、雍王守礼之女金城公主与吐蕃赞普弃隶缩赞联姻,她是继文成公主之后第二个与吐蕃通婚的公主。正月二十七日,中宗幸始平县,亲自送公主入蕃,并写下《送金城公主适西蕃》诗,同时命诸臣僚唱和,崔湜亦在其中。在这些唱和的诗篇中,有对此举大加赞赏,把“和亲”说成是“受降”、“许和”的,如“圣后经纶远,谋臣计画多。受降追汉策,筑馆许戎和……”(赵彦昭《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有表现唐与吐蕃的亲厚友好关系的,如“甥舅重亲地,君臣厚义乡”(阎朝隐《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也有充满哀怨悲苦的字眼,一片哀伤气氛的,如“和亲悲远嫁,忍爱泣将离”(刘宪《奉和送金城公主入西蕃应制》);也有申述公主远嫁的意义,赞叹皇帝公主顾全大局的,如“皇恩眷下人,割爱远和亲”(唐远悊《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还将膝下爱,特副域中欢”(武平一《送金城公主适西蕃》),“汉帝抚戎臣,丝言命锦轮”(李峤《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主歌悲顾鹤,帝策重安人”(李适《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崔湜在《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诗中,虽然也表现了公主远嫁的哀愁,“箫鼓辞家怨,旌旃出塞愁”,但他又指出这种远嫁是有历史渊源的,“怀戎前策备,降女旧因修”,谁都不愿意这样做,“尚孩中念切,方远御慈留”,只是为求和戎,不得不尔,点出了当时唐王朝的窘况,表现了诗人关注时局、忧心国事的儒家情怀,更为重要的是他把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归结为“顾乏谋臣用,仍劳圣主忧”,并不为自己开脱推卸,则体现了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入世情怀和忠君爱国、侍君敬主的思想。
  此外,崔湜還有《边愁》和《早春边城怀归》等以征夫的口吻写出、表现征夫的相思之情的边塞诗。
  崔湜所处的时期正是唐王朝立国不久,北方的突厥,西南的吐蕃、南昭,东北的契丹、奚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仍有一定的实力,加之他们多为游牧民族,生产力水平低下,居无恒所,随水草而流移,常常和中原的农业文明产生矛盾和冲突,大到战争,小到摩擦。当有自然的天气灾害、生活发生困难时,他们就南下掳掠,发生战争。而此时唐王朝的国力还不是十分强劲,经常出现“单于犯蓟堧,骠骑略萧关”(《大漠行》)、“大漠羽书飞,长城未解围”(《早春边城怀归》)的险情和“岁尽仍为客,春还尚未归”(同上)、“二月风光半,三边戍不还”(《折杨柳》)、“去岁闻西伐,今年送北征”(《同李员外春闺》)连年征战仍不能得胜的窘况。然而不管边庭环境多么衰败肃杀,“九月蓬根断,三边草叶腓”(《边愁》),气候多么奇寒,“十月边塞寒,四山冱阴积”(《塞垣行》)、“山川凌玉嶂”(《早春边城怀归》),以致铠甲和兵器都满覆霜雪,“风雪散戎衣”(同上)、“霜雪剑生衣”(《边愁》),战争多么残酷,“风尘马变色”(《边愁》),但他们的尚武精神、游侠精神和进取精神,还有对军武英雄的崇敬、羡慕,内心深处的英雄意识和封侯情节,使得他们自愿离别家乡,告别亲人妻子,投身边幕或军伍之中,“昔我事讨论,未尝怠经籍。一朝弃笔砚,十年操矛戟”(《塞垣行》),以期建功立业,边塞封爵,“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同上)。但战争的时间太长了,加之“路向南庭远,书因北雁稀”(《早春边城怀归》),他们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日益严重,“乡关摇别思”(同上)。这种感情在白天还不是那么强烈,因为他们可以想象一下“殷勤凤楼上,还袂及春晖”(《边愁》)的妻子和“明年征骑返,歌舞及芳菲”(《早春边城怀归》)的光明前景,只是“客思愁阴晚”(《边愁》),因为那阴霾的天空就像自己浓烈的思乡念亲之情一样无法散去,孤寂清冷漫长的夜晚自己又如何度过呢?可能是“忆梦残灯落,离魂暗马惊”(《酬杜麟台春思》)吧!语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163
  [2]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265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这一建议给汉语拼音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情境图与语境歌在教学中被充分利用,游戏与活动使原来相对枯燥的拼音课堂有了一些转变,教师教学时也能尝试采用拼音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方式。然而,上述汉语拼音教学依然不可避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深度学习  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编排,是为了加大“习作在教科书中的分量”,使习作序列化,体现出鲜明的单元整体特征。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习作单元缺乏认识,仍然一课一课地教习作知识,学生习得的习作知识是碎片化的、僵化的,学生完成单元习作的过程,缺乏真切的实践与体验,属于浅层次的学习。此外,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被动接受和机械训练中,对写作渐渐失去了兴趣。北京师范
书名:历史与记忆:英美历史文化研究  作者:郭晶晶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  ISBN:9787568140614  定价:50元  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在思维习惯、表达方式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借助各种资料和工具学习、了解英美两国的历史文化、掌握英美社会的基本特点,成为留学人员、商务人士以及教育工作者进修之必需。郭晶晶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历史与
摘要:在USB协议分析仪中,CPLD利用自身硬件的优点,快速处理USB信号,把USB数据流转换成MCU数据包以供单片机接收,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关键词:CPLD;信号;数据包  中图分类号:TP2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4-1853-02     CPLD是一种用户根据各自需要而自行构造逻辑功能的数字集成电路。其基本设计方法是借助集成开发软件平台,用原理图、
史铁生的创作,从1983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开始,便与社会、历史这些宏大的指向拉开了距离,树立起自己内敛而平和的世界观。1991年的《我与地坛》突破了当代散文高调造作、为时代与意识形态所累的模式。他对人内心世界的开掘,对生命体验的思索都让其散文充满了崭新而深刻的意味。本文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进入史铁生的散文,以《我与地坛》及其他散文为例,通过对地坛意象的分析,探求地坛背后的仪式隐喻对于史铁生散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我国大中小学校纷纷开启了线上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这一情况将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的一个契机。当前,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引入线上模式,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育模式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笔者在参与河南省教育厅201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河南根亲文化创造性转化研究”(2019-ZZJH-419)、
摘要:非虚构文学一改过去传统文学关于理想、幻想和飘渺不真实东西等脱离实际的创作理念,可见它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创作理念的差异。非虚构文学从人们的生活实际出发,从作者的切身经历出发,以现实问题和人民的处境为出发点。本文通过对非虚构文学的分析,表明了美英非虚构文学的创作风格,尽管这类作品是对现实的重组,但是其社会意义还是具有很大影响力的,进而对美英非虚构文学的发展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非虚构文学 创
摘要:郁达夫的散文《钓台的春昼》中,在桐君山优美风景的描写中插入了很多自我愤懑心绪的抒发,进而折射出当时他的现实处境,实现了表现自然与表现自我、表现社会结合的目的。  关键词: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 自然 自我 社会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郁达夫曾谈到传统散文与现代散文的区别:“从前的散文,写自然就专写自然,写个人就专写个人,一议论到天下国家,就只说古今治乱,国计民生,散文里很
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任务和新要求,学界针对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展开了深入探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普遍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存在形态具有多样性。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白显良著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一书围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实践”四个维度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因素剥离出来,使其区别于传统“灌输”式的显性思想
窦桂梅老师多年来深耕教育一线,曾出版多部教育经典论著,被学界评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一书是作者几十年教学实践的结晶,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之上,建构了精神价值高位引领的、动态的、立体的主题教学体系。  全书在对目前国内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就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设定、教学主题择选原则以及教学的落地策略等问题,作了细致的研究分